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26 01:16:27瀏覽116|回應0|推薦0 | |
第一章:緒論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先從時尚文化論開始,爬梳「時尚」(法文作為「La mode」)是如何產生的?人們對於衣著流行的活動從有文明(出現文字)之前的,即自有「人類」存在的「文化」時便開始了。但是這項活動真正被視為產業,並且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卻是從十七世紀的法國巴黎才開始。首先我會先說明為什麼是法國巴黎?「衣著活動」如何變成「時尚活動」?以及「時尚」(La mode)這個名稱從何而來?造成如此現象在人類文明上的轉捩點為何?
從十七世紀「時尚」成型以降,人們開始研究「時尚」這件事情,最早的論述便是Roland Barthes,他的《流行體系》(Système de la Mode)一書出版之後,時裝與時尚的討論便跟符號學分不了關係,而符號學的問題則是牽扯了大量的「政治」 相關的討論。但緊接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情勢改變,自日本現代化之後直至1970年代,大批的日本設計師進入了這個由西方一手打造的時尚世界,在單純西方設計師自己流動的時期,且在有類似乎相同文明經驗的脈絡之下,討論符號與衣著的關係已經相當有趣了。服裝設計從顏色、圖騰、版型、剪裁、材質,各種元素都可以被視作符號討論,更別提當非西方進入之後,符號又常常作為一種「政治」的想像,其中這些「政治」想像更與種族、階級、性/別脫不了干係。時尚的非西方的介入帶給原本的時尚世界一個震撼彈,從時尚文化論到符號學,從符號學到後現代主義,從後現代主義到全球化論述的討論方式。
如果說西方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對日本投下了兩個原子彈瓦解了日本的新帝國主義之夢,那麼或許1970年代在西方時尚場域空降而來的日本設計師徹底動搖了自十七世紀「時尚」成型以來,歷時三百多年完全由西方掌控的全球時尚場域[3],從十七世紀由巴黎開始的到二戰結束後的全球四大時裝週(巴黎、米蘭、倫敦、紐約),到從1970年代開始至1980、90年代後東京加入變成全球五大時裝週,日本作為一個亞洲的「開始」與可能性,從2010年台灣的康嘉偉到2011年的古又文,古又文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領導台灣已透過日本的方式進入全球的時尚場域,藉由古又文的設計理念[5],本論文討論範圍從他首次參展東京時裝週之作品2012春夏系列《The Two Face》開始至在我書寫這部論文的過程中(至2015年止)所取得之最新作品──2016春夏系列《Tadzio》等所有發表於東京時裝週之一共八季系列作品[6]等為文本,從符號學、時尚文化論與全球化論述等面相去討論「時尚」與台灣的問題。
-------------------------------
[3] 所謂的「政治」為廣義的「政治」,「時尚」作為「文化」或是討論其中的符號學的流行體系運作,其中牽涉的包括權力與階級的問題,在後來的許多研究時尚或是流行文化的理論家,如Veblen、Simmel、Bourdieu等,都有提出相關論述。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後殖民的概念興起,再加上1970、80年代時,一批日本的時裝設計師從巴黎時裝週發跡,隨後成功享譽全球,並帶領東京成為全球第五大時裝週,這個原完全由西方世界一手掌控的時尚世界才開始產生了變化,有了所謂「西方」與「東方」論述所拉扯著的後殖民話語般的討論。
[4] 這句話講得驚心動魄,令人瞠目結舌,或許連三宅一生或是川久保玲斷也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但實則本句話原脫胎自張小虹《絕對衣性戀》裡面所言,日本設計師在歐洲大放異彩的現象被當時的服裝評論家評為「後廣島樣貌」(post-Hiroshima look),張小虹解釋這意指:「意即如廣島核爆般,具有震撼西方美學觀念的威力。」此話出於西方之口或許背後有很大的問題,這是對非西方的認可,亦或者是給非西方一個「有可能超越」想像,不得而知。
[5] 參考:古又文,《柔軟雕塑概念應用於服裝創作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
[6] 2012春夏《The Two Face》、2012至2013秋冬《The Vision Blue》、2013至2014秋冬《Anna》、2014春夏《Selma》、2014至2015秋冬《Pan's Ofelia》、2015春夏《The Falling Beauty》、2015至2016秋冬系列《Michèle》、2016春夏系列《Tadzio》。
-------------------------------
【文後記】
碩博士論文網連結: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7669013611142253545
完成這部論文,要感謝的太多:
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朱惠足博士,不論是在課業、論文、生命上,對我的指導、包容、與愛。
感謝我的論文口試委員之一的汪俊彥博士,在課業與論文上對我的指導、以及精準批評與提點。
感謝我的論文口試委員之一的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的鄭靜宜博士,不管是從論文架構到細節,到對流行的定義與時尚的想像都給了我很多的建議跟提點。
感謝2016年6月23日所有前來聆聽我口試的親朋好友們,你們的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
|
( 休閒生活|時尚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