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奈夫魯王的其中一個兒子繼位為法老,即「蓋歐伯斯」,習稱「古夫」,這位雄心萬丈的法老王,在開羅附近的吉薩高地建築永恆的陵寢:大金字塔,很長一段時間,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巨大的建築。
依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古夫王繼位後開始建築大金字塔,費時二十年,用十萬民工,以三個月輪班方式建築而成。
大金字塔為古埃及最成熟時期的建築,龐大而精密,共有203層,為標準的角錐形金字塔,底座四邊的長度,分別為230.4公尺、230.51公尺、230.6公尺、230.54公尺,最大的邊與最小的邊,誤差值為20公分。此外,金字塔的高度為146.59公尺,總計使用約2,600,000塊石頭,每顆石頭重約數噸,不論就高度、體積,均為世界之最。
金字塔的外觀數據呈現巧妙的巧合:上述四個邊的相加值為922.05公尺,將之除以高度146.59公尺,得出數字為6.289,再除以2,得出數字為3.144,即為圓周率或兀,比數學史上的發現早約兩千多年。
建築金字塔為龐大精密的分工,最基本為石材的取得。大部分的石材取自吉薩本地,少數由其它地方取得。工匠切割石塊的方法,是在石灰岩中鑽取小洞,插入木頭,澆灌以水,木頭遇水澎漲,分開石塊,再做基本切割。
第二步為石塊的精密切割,由另一組人以銅器製成的鑿子,仔細打磨切割。另有一組人,專門磨銳銅鑿,供切割工不間斷使用。金字塔的石塊由底層至高層厚度不一,每塊約從150公分至50公分左右。切工之精密,石塊與石塊間,連一張紙都無法插入。
每塊切割好的石塊都予以編號,不能混雜。並有水平儀,確保每層水平,不致倒塌。搬運的方法是建造斜坡,將石塊放置在以木頭製成的平底船形狀木橇上,繫緊繩索,由數十人合力推拉前進。因為天熱產生的摩擦,另有人在路面澆水,以保持搬運的順利。
搬運、堆疊所使用的斜坡,因為力學緣故,最適宜的坡度應該在20度左右,因為大金字塔高度非凡,因此不可能採取單一斜坡,因為過長的距離、耗費的沙石材料,都將超越金字塔本身。最可能的是螺旋斜坡,從四面,乃至更多的方向,分別往上堆疊,而到了最上層的石塊置好後,再由上往下將斜坡走道補全,並覆蓋經過打磨的岩片,最後,金字塔成為一座角錐形、四面平整的巨大美麗建築。
因為建造的時間只有二十年,石塊的堆疊勢必快速!以每天工作八小時,全年無休計算,兩百六十萬塊的石頭,必須以平均每分鐘疊好0.74塊的速度,平整,無間隙地堆疊完成。疊建過程還包括複雜的通道,以及至少三個基本空間:國王室、王后室、地下室,幾條通氣口,甚至可能還有一些至今未發現的不明通道。
上述資料顯示大金字塔並不太可能由人類建成,因此許多人戲稱為外星人所建。但從金字塔周遭的考古發現,證明建築金字塔是嚴密的分工,切割、搬運、堆疊,都有完整的組織。並且,因施工而受傷的工匠,也得到良好的治療,說明大金字塔應該在二十年內完成,至於速度為何如此快速,至今仍為謎點。
從大金字塔入口進入俗稱的「大甬道」,為金字塔主要通道,是寛約一公尺,高約八公尺的下行路線,十幾公尺後,轉而上行進入較小的通道,抵達「國王室」,一般認為,這是古夫王木乃伊及棺木的所在處。因墓室被盜,如今只剩一口粗糙的石棺,其餘空無一物。
國王室下方另有「王后室」,這個名稱令人產生誤解,王后的木乃伊並非置放於此,真正的王后室是在大金字塔旁另建小金字塔。大金字塔內的王后室可能是給「巴」居住的地方。「巴」是人的靈魂,沒有「巴」,魂魄將不知歸附何方?因此要建室安放。
第三個重要空間為地下室,應該置放陪葬用品,提供古夫王死後所用,如桌椅、酒罐、麵包、遊戲器、各種寶物等。同樣因為盜墓緣故,如今都空無一物。
大金字塔邊另建有「太陽船博物館」。因為近代考古學家在金字塔旁邊發現一艘木製大船,長約50公尺,是當初古夫王航向復活之路所搭乘的「太陽船」。今日,考古學家重新拼湊,完好如初,學者通過測試,在結構力學上足以快速航行在尼羅河上,建造成就之精良,完全可與大金字塔相提並論。
總之,古夫王金字塔代表古埃及建築最高成就,反映了國勢的強盛、社會分工的嚴密、對幾何學、數學,尤其是天文學的知識掌握精確,最終,大金字塔提供了古夫王的永恆居所,也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極致顛峰。直到公元1887年艾菲爾鐵塔出現前,大金字塔一直是人類最高、最雄偉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