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5 00:24:55瀏覽1398|回應2|推薦56 | |
不老情人 我要說的是,他不是來自中國北方。他和女孩也不是相遇在那個漫溢濃稠異國情調的電影院中。那時,女孩身旁坐的男孩也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主角。 這個故事,現在正被一個字一個字敲出,就要形成另一個「文本」,你此刻讀取的這些字句,也正在努力掙脫它們的來處,有如一大塊麵團,忘記它的原來成份,現在專心作一塊麵團,深知它自身所擁有的各種可能性、不止一雙揉弄它、主宰它的手,順應那股力量的麵團最終會變成一塊蛋糕、一個麵包或一些麵條仍是未卜的。 好吧,真的不是為了賣弄玄虛或玩文字遊戲。女孩那時其實早已過了女孩的年紀,而且比當時一起去看電影的那個男孩還大了三歲。所以,嚴格說來,那男孩也不能被稱為男孩。或許他們被螢幕上那對男女的愛情感染了,頓時年輕了十來歲。 ※ ※ ※ 女孩,這裡指的是螢幕外座位上的那個女孩,她怎麽也料想不到,二十五年後再次遇到當時螢幕內的那個女孩,她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主角嗎? 不管是不是,她是真的少女,白人,十五歲或未滿十五歲,總之,尚未成年。她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電影被另一個女子欣賞後的記憶留在腦內如同冰封,卻在另一時空背景和機緣下又被故事的原初腳本給融化——藝術作品的神奇能量真令人讚嘆。 好吧,回到十五歲白人少女。 印象中,電影內的少女比腳本中的少女外觀上要成熟多了。記憶朦朧地飄蕩在異國情調和迷離愛情之上,因為新的閱讀而產生的重組,在原作與電影間角力,幾乎就要變成另一個獨立故事了! 有專家說這才是真正的「文本」,讀者的「文本」。不是解讀,不是心得,而是「再創作」。 ※ ※ ※ 文章要有標題,標題有「情人」,情人才應該是主角,不是嗎?他來自中國北方嗎? 這個「再創作」的真正主角,其實誰也不是,或是任何一個可能的你,敘述主詞該改成「我們」。 不特定的一群人,一群在故事內和故事外不斷分裂又不斷與自身遇合,這些經驗再不斷分裂、撞擊,層層交疊。像那種可以做成可頌的麵團,出爐後酥脆又爽口,酥脆的碎屑散落一地,還能再一一聚攏分辨它們來自哪個方位嗎? 按:讀莒哈絲《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之後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180028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