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6 15:14:26瀏覽1581|回應9|推薦158 | |
業力:我個人的定義是,自己的資源、材料、現存的狀態。相對於所謂的『外緣』,我的區別是;自己於業識及法界現存的『業』算是靜態的材料與資源,而『外緣』與自己的『心念』及『智慧』算是自己會變動的變數。 神通:這會因每個人的衡量基準而有不同。舉例而言,我看到有人可以跑馬拉松,這對我而言,就算是神通了。非洲原始部落的人看到我們搭飛機騰空而起,應該他們也會認為這是神通吧。 願力:聚集自己的心念,盡力去達成自己所發願的目標。這可以算是一直通往未來的現在進行式。
善、惡 業的分別,這兩個字有人把他們當作描述真實狀況的形容詞。也有人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價值審判,端視個人而有差異。 定業:怎麼樣算是定業。當然是變數已定方為定業。 1. 自己的心念與智慧運作的模式已成定局。 2. 外緣的流轉已無新添。沒有新添加的佛菩薩助緣,也沒有債主的逆緣。
每個人的心念與智慧並不相同。有智慧的大德擁有寬廣遼闊的視野與透徹清晰的遠見;有若登高望遠,當可洞悉一切。或是如同直接連結到衛星影像,那麼未來前程自然會清楚呈現眼前。 所以『外緣』對於不同程度的智慧,就會有不同的定義。越有智慧的大德,對於整個法界有越深入的瞭然,當然未知的變數就會相對的減少;也就是說,當下自己面對的環境,就是自己業力真實的展現,最終的變數就只剩下: 自己的心念 、 諸佛菩薩願力 、 眾生的心念。只有真正的有情,具有真正自由的生命力,佛性平等。不過,外相上的習氣與執著,其實相對而言是可以預測的模式,除非能真正放下,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神通不敵業力 業力不敵願力】
目犍連尊者是最常被討論的個案。我個人也想探討其內涵。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在世上排名第二的大弟子,神通第一,俱解脫阿羅漢。但是最後被外道打死,算是不得善終。 於是有推論 1. 神通不敵業力 2. 業力現前,迷亂心智,所以不能運用神通力。 後學認為,真正俱解脫阿羅漢是不會有這些情況的。所謂的『大乘』佛教世俗上的議論,有些是太過偏頗,這樣反而會喪失真義。如此只是停留在世俗的爭強。流於表象上的意念,反而喪失當初傳承自佛陀內心的深義。 有智慧的覺者,透觀法界因緣流轉,因果報應不爽,欠債還錢而已。當然,欠債倒不一定要還錢,說不定可以勞務抵債;甚至授業指引增益對方償還;這樣彼此受益當然更好。但是應該不會為了要賴一點小債,而調動軍馬,大動干戈。如果無此權衡之能,實不能堪稱為覺者。
所以,我認為,神通、業力、願力,其實是法界上的不同力量而已。真正決定其大小或展現的方式,是自己的心念與智慧。互相比較,非但沒有基準,也是沒有意義的。
『萬法惟心造』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