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竹林觀音話禪語
2011/04/25 09:50:33瀏覽1446|回應13|推薦135

蓮生活佛畫作不思量,也思量

蓮生活佛畫作生起與圓滿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七步一振錫,一稱「觀音」名號。

裴休去造訪禪師。

善覺禪師:

「你有侍者嗎?」

善覺禪師答:

「有一個兩個,只是不可見客人。」

裴休問

侍者在何處?」

善覺禪師乃喚:「大空小空

這時候,有二隻老虎,自庵後竄出來,裴休一見大驚駭。

善覺禪師告訴二隻老虎:

「有客人在,且出去。」

二隻老虎哮吼而去

裴休問

禪師修何行業,竟感得二隻老虎聽令於你?」隔一下子,善覺禪師說:「會嗎?」

裴休答:「不會。」

善覺禪師說:

山僧常念觀音。」

我覺得善覺禪師的說詞「常念觀音」有二義在

其一

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自古以來,為世人所尊崇,故有家家觀世音之美名

常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可以感應菩薩的大威神力,所以菩薩的誓願力,是其大無窮的,觀世音菩薩的靈感,佛弟子均知之甚詳

善覺禪師觀音聖號,感動二虎為侍者,當然是的

其二

「觀音二字,又有他義:

「觀」-- 眼看也。

「音」-- 聲音也。

問題一聲音如何看?

問題二聲音從何來?從何去?

這是二個須參透的問題

善覺禪師問:

「會嗎?」

如果我來答,我說:

「會。」

我在這裡問大家聲音如何看?聲音從何來?從何去?

諸位,會嗎

我個人認為,也許你參透這兩個問題,從此悟入,你就開悟了

磁州馬頭「神藏禪師,上堂時說了一句話:

知而無知,

不是無知,

而說無知。

我說這是「般若的話」,也正是「佛性的話」,我詮釋給大家聽:

我終於明白佛性是什麼,但是,佛性是不審」的,也就是不受十八界之沾染的,等於「無知」。我確實是明白的,由於明白,我才說這「無知」的佛性。

不知我如此說,你知否?

不知我如此說,你不知否?

我知而說無知,你明白嗎?

「神藏禪師」的知而說無知」,和「善覺禪師」的什麼是觀音」,諸位如何從二者之間找出其關聯性

我在本短文中,可以說,快要把「見性」寫出來了,開悟或不開悟全在於你了,如果你不開悟,我真的要痛哭流涕矣

****************************************************************************

本篇禪文如同如何見證佛性?」一文也是在探討佛性之見證。特別的是,慈悲的活佛籲請使用兩位禪師,「善覺禪師」及「神藏禪師,的論點作一比較,也許各位可以速速「見性」也不一定。在此,筆者僅提出個人看法及觀點供作參考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經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走七步振一次錫杖,念一次「觀音」名號。裴休去造訪禪師問禪師是否有侍者善覺禪師回答說:「有一兩位,只是不可見客人」。裴休問侍者在那裡?禪師於是叫:「大空小空」只見二隻老虎,自庵後竄出來,裴休大大驚駭,也大大敬佩善覺禪師,曰:禪師修何行業,竟感得二隻老虎聽令於你?」禪師此時以道示人,眼無見,耳無聞,問曰:「會嗎?」裴休顯然還未能領會,於是禪師以顯法告之曰「山僧常念觀音。」

蓮生活佛覺得善覺禪師的說詞「常念觀音」有兩個意義。其一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自古以來,為世人所尊崇,故有家家觀世音之美名常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可以感應菩薩的大威神力,菩薩的誓願力,是其大無窮的,觀世音菩薩的靈感,佛弟子均知之甚詳禪師觀音聖號,當然可以感動二虎為侍者了其二是秘密所在,「觀音」是用眼睛去看聲音聲音如何看?再者聲音從何而來?從何而去?善覺禪師問:「會嗎?」活佛說,如果是祂來回答,祂說:「會。」

是的,活佛當然會。活佛未下生裟婆之前是大白蓮花童子曾至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觀世音菩薩處,隨從菩薩到處說法,聞法,得到非常好的覺受。尤其是「觀音法門」(*1)。「觀音法門」的正名是「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修此法門可得二種殊勝功德:第一、上合十方諸佛的本覺妙心,與佛同體,並同一慈力。第二、下合十方六道,一切眾生心性,能與眾生同憂患,共悲仰。觀音法門是由「耳根的聞性」下手起修,這是耳根修證三昧。若能感通十方諸如來,超脫天界,超脫人界,超脫同倫,超脫無盡的法界,亦即能超越世間與出世間,不受「空」、「有」等觀念的繫縛,直接進入「寂照含空,十方圓明」之中。其實修之法要是,行者在心中想「觀音菩薩」,每字約二秒鐘,每字在心中發音,由「耳根」聽心音,須注意這四字如何出現在心中等。不知大家注意到沒?聲音來自何處?觀聲音於何處?

慈悲的活佛再舉一例來說明磁州馬頭「神藏禪師,上堂時說了一句話:知而無知,不是無知,而說無知。活佛解釋說:我終於明白佛性是什麼,但是,佛性是不審」的,也就是不受十八界之沾染的,等於「無知」。我確實是明白的,由於明白,我才說這「無知」的佛性。」這無知」的佛性如何說?這兩則公案有何關聯?

對於無知」老子在《老子西昇經˙善惡章》不是也說:「老子曰,百性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惡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老子在《道德經》上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這裡是否已明顯說出:「道性非見聞覺知。」雖然非見聞覺知,但卻用到見聞覺知,老子最後只能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恍惚中有物,恍惚中有像,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這是老子的結論。這無知」見聞覺知」正是開悟所在。從觀音法門我們知道,聲音來自心中,由耳根接收,卻不是我們一般習以為常的聲音,耳根是見聞覺知之根,聲音來自心中,來自見聞覺知,所以在見聞覺知之見聞覺知之下佛性始顯。同樣的,「知而無知,不是無知,而說無知。」也是利用知」去說「無知」的佛性。這也正是《金剛經》所說:「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即見如來」所要表達的。所以,盧師尊才會說祂的見佛、見道「不見之見」「不聞之聞」「不禪定之禪定」「不睡眠之睡眠」「非見聞覺知之見聞覺知」啊

盧師尊很肯定的告訴大家,已經把看見佛性的道理講出來了,再說下去,就諸佛見全身了盧師尊不得不就此止住。俗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苦口婆心的盧師尊,想盡各種方法,要諸位見性」,要諸位開悟,你何不讓盧師尊破涕為笑呢

----------------------------------------------

(*1) 觀音法門是須要經過灌頂,始可修習的。敬請各位達人勿以為看到法門內容,竟自練習,以免誤蹈盜法之罪,謝謝

() 音樂為「竹林深處」。 

蓮生活佛畫作一日一虛生

蓮生活佛畫作閒話勿多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513356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資深牽牛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YA~~
2011/05/01 15:05

可以繼續聽故事就好了

要憑真本事才能領獎狀喔

呵呵~~我聽故事就好,聽故事就好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5-01 15:17 回覆:

資深牽牛花菩薩您好

謝謝您再訪~ 哎呀  您可以的啦

不過  聽故事也很好  自然而然就好

呵呵~  下次弄個什麼全勤獎狀  或是  搞笑獎狀

我看您蠻有天份地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資深牽牛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暫休喔?
2011/05/01 14:12

蛤~~暫時不說故事給我們聽啦

吼~~本來也想A個常來聽故事獎狀什麼的說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5-01 14:52 回覆:

資深牽牛花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呵呵  謝謝您問候  

哎呀  就是要說故事給您聽呀  您看  您一來

我也不敢休了    奇怪了  怎麼獎狀的事傳得那麼快呀!

做那什麼獎狀粉累人耶  要不  看您下次有否用心答題了

祝您吉祥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禪語
2011/04/29 19:30

「不審」。Non-judgmental.

That's the basis of "Knowing" and "non-knowing", key to perception-free Knowledge, which is indeed beyond human knowing.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5-01 15:00 回覆:

Dear Bodhisattva 沉潛有時

Thanks a lot for your visit & nice comment.

Well~ Buddha is living in you if you are in non-judgment state. However, it’s not obvious since everyone is not pure enough to claim with that. Normally, the non-judgment state is mixed with one’s perception, which one gets the stimulus from & the responses to. One can treat with the “knowing” & the “non-knowing” as the high waves & the low waves on the sea, with the sea itself as the“non-judgment” —the root of the waves. It’s beyond human’s perception & not easy being aware of, unless in deep & in constant meditation. The “non-judgment” is close to “non-knowing” state because it’s not being contaminated by the perception.

With the best regards,

Amitabha

 

俗客祝福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俗客 晚安
2011/04/28 18:41

賞著這些畫作 好愉快 全是我喜愛的畫風  好美

觀音禪話 旨 正參著  

問候您

(暫休 是為何事所致?) 念著掛心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5-01 15:02 回覆:

旨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候~

沒事的  只想休息  靜靜地  一個人念佛持咒修法

很久沒有如此了   當靜下來  才會知道以後的路如何走

靜下來  看看滾滾紅塵也蠻好的 

謝謝您喜歡活佛脫俗的畫作 

祂無心而畫 我們也無心而觀

您多休息  多照顧自己身體

祝您早日康復 吉祥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青青的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暫休
2011/04/28 11:45

連你也暫休了????

呵~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5-01 15:06 回覆:

青青的家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休息是為走更遠的路啦

謝謝您關心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江依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竹林觀音話禪語
2011/04/27 21:55

問安俗客菩薩:吉祥。
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
由於他的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
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
仍然示現為菩薩,為西方阿彌陀佛的左脅侍,
是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
因觀世音菩薩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於在民間影響深遠。
善念不離身,願幸福長隨,智慧定力不離棄。
感謝分享,感恩,受益了!

法喜
依萍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4-28 01:36 回覆:

依萍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安~ 菩薩說的好

觀世音菩薩早已是佛,只因「慈悲」,示現為菩薩。 

所謂「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菩薩聞聲救苦,

解憂共,眾生的苦,菩薩最是清楚,因此而以悲心度眾。

要成就觀音菩薩悉地,就要慈悲為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學習菩薩聞聲救苦,解憂共患的為人處事,心無量無邊,

福亦無量無盡,悲憫眾生,生起智慧,遲早自己也會成就。

祝您法喜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玉狐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言多語全不相應
2011/04/26 22:06
古人云:「多言多語全不相應,絕言絕語無處不通。」


(1) 一切語言皆由妄想心產生的,未與真如本性相應,才造成痛苦煩惱。若能

離妄想、雜念,就無煩惱的束縛,當下即能解脫。



(2) 故「悟道」要悟到什麼都没有!覺悟聖者「心中一絲不掛,空空淨淨、無妄亦無真」,才能來去自如無所牽掛。



「識心見性」其主題告訴我們:認清自己的心「本來清淨,不受污染,本無造作」,即能自見本性。



心性是一,如來所悟,唯是一心。」

即諸佛所證悟的就是心性,悟到心性就是一個覺者。



起人心 ─ 被境所轉 ─ 產生人我、分別、對待。



心 ─ 自性妙用 → 起道心 ─ 心能轉物 ─ 展現智慧、來去

無礙。



※心的作用來自塵境策動,透過思惟產生人心與道心。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4-27 06:51 回覆:

玉狐狸師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菩薩說的很好

眾生之為眾生是因迷妄所致 聖賢之為聖賢是已悟不迷了

真如本性人人具足但因迷而向外求,愈執著世間知識

障礙佛道,愈是體會古人的隻言片字,愈學愈是「無知」,

也愈「無言」,這大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吧!

所謂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語所能言說,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真如」,說之也未必中,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從本已來,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所以說,真知「無知」,

「知者無言,言者不如」了。

一般人由於妄念紛飛,由境轉心,產生分別,人,我,眾生,壽者。

而自性妙用,由心轉境,也就是您說的,起道心,能夠轉識成如來智慧,

一切也就自在無礙了。

祝您法喜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正義傑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觀世音菩薩法力無邊
2011/04/26 18:29

俗客菩薩法喜,

佛法經廣博精深,
觀世音菩薩法力無邊!

"常念  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可以感應菩薩的大威神力所以菩薩的誓願力,
是奇大無窮的....."

內人之前敬仰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故在10多年前就很虔誠地供奉....
小弟法根較淺,但很尊敬    南無觀世音菩薩..

謝謝分享

敬祝   志業順遂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4-27 07:12 回覆:

傑客兄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兄台說的是

觀音菩薩法力無邊  誓願深廣

與眾生同憂患  共悲仰  實是非常偉大的一尊菩薩

觀音悲願無窮  敬仰菩薩  恭頌聖號  一心不亂

可速知一切法  可早得智慧眼  可度眾  得善方便

不但如此  還可以速乘般若船  早越苦海 速得戒定

證入涅槃  與無為相應  最後證得法性身

所以 西方三聖  各以殊勝妙方便法 接引有緣眾生

一法深入 法法皆得  兄台闔家甚為有佛緣  恭喜您們了

祝您歡喜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祝福
2011/04/26 17:51

在「優迪園」遇到滿腹經綸一點都不俗的「俗客」

也是因緣俱足。

在下也是以歡喜心和感恩心,

和好友在此相見歡。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4-27 06:49 回覆:

桑田兄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也謝謝您讚美  不敢當啊

「優迪園」內人才汲汲  兄台就是其中一位

在此有幸相見歡 在下跟兄台一樣

歡喜之餘也感恩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酸柳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
2011/04/26 12:48

唉呀~對於我這個沒有悟性的一個人,知了也不甚懂、
懂了也還是不甚知了。

終究還是在原地繞來繞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而已。

俗客~不好意思捏,我好像在繞圈子,你千萬別頭昏呦!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1-04-26 15:35 回覆:

酸柳丁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才隔幾天  怎麼頭髮捲成這樣呀

 丁丁竟然將孔子的話說了出來  

沒關係  頭昏了 就到您家作客  吃果果

我喜歡您做的核果餅干   檸檬蛋糕  草莓酥  茶葉蛋

~ 其實也不難呀! 將孔子的話  反過來就好啦

知之而無知   是不是呢?  孔子說的是用於為人處事方面

禪師說的是用於出塵方面   一入世一出世   當然不一樣囉

但是 知道了之後  又一樣了  為什麼呢?

因為根本沒有入世出世之說呀  入世出世是對未解脫的人說的

對於已解脫的人來說  眾生界即佛界  無二無別呀

謝謝您的果果   總算沒頭昏了

祝您喜樂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