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5 08:19:57瀏覽1786|回應8|推薦113 | |
蓮生活佛畫作—秋之寄語 蓮生活佛畫作—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佛學中有三個名詞,是我們常常看到的: 一、常見。 二、斷見。 三、無常。 常見即「恆在」。斷見即「恆滅」。無常即「變化」。 學佛之人,一般都以為: 「常見」一切皆有,是外道之見。 「斷見」一切皆空,是外道之見。 「諸行無常」才是正理。 然而,有人讀《涅槃經》,認定佛性是「常」,恆在的意思。 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 六祖「慧能禪師」對此,卻持不同的看法:「無常者,即佛性也。常者,即善惡一切諸法分別心也。」 ● 江西「志徹禪師」提出質疑: 「和尚所說,大違經文。」 六祖回答:「《涅槃經》,吾昔聽『無盡藏尼』讀誦一遍。佛性若常,則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又一切諸法若無常心者,則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 志徹聽了,如醉初醒,乃說偈曰: 因守無常心。 佛演有常性。 不知方便法。 猶春池拾礫。 ● 我看今日世上,許多學佛行者,為了「常見」、「斷見」、「無常見」,紛紛擾擾爭論無修止,彼此各持理由,互相攻訐。 我個人如此認為: 「在涅槃了義的教示之中,我體會到常、樂、我、淨。」 我主張: 「真常」。 「真樂」。 「真我」。 「真淨」。 我保持著「常」、「樂」、「我」、「淨」。在我的佛性之中,窮豎三際,橫遍十方。 我不理會「常見」、「斷見」、「無常見」這些紛紛擾擾了。 為什麼? 常即無常。 無常即常。 斷即非斷。 非斷即斷。 我舉一例: 有人以為,世上一切恆在,但在一切恆在又起變化,生老病死,成住壞空,豈不是無常性嗎? 但無常性中,有一定的定律,死又是生,豈不是常嗎?春、夏、秋、冬是變化,其定律是常性也。 有人以為一切皆壞,即斷滅,但死了又生,也產生了非斷滅性,這非斷滅性,在外觀上,又是斷見也。 「常見」一切皆有。 「斷見」一切皆空。 全是執著的偏見,我主張:真常、真樂、真我、真淨。 其他的,不去想! 活在當下。 我發現「眾生都可以成佛」,但,如果全部不發菩提心,佛又如何成? 這是六祖的意見! 我也是如此的認為,你說呢? **************************************************************************** 本篇公案,談的是常見、斷見及無常見。一般認為常見、斷見均是外道之見,只有「無常」才是正見。有人從《涅槃經》得知佛性是「常」,而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但是,六祖「慧能禪師」對此,卻持不同看法。 江西「志徹禪師」提出質疑,認為六祖所說與經文互相違背。六祖回答:「《涅槃經》,我以前聽『無盡藏尼』讀誦一遍。說佛性恆在,是對一切執著無常的人說的。假若佛性恆在,那還有什麼善惡諸法可說呢?假若佛性恆在,一切眾生早就發菩提心而成佛了,何必又說法來度呢?為什麼窮盡多少大劫,也沒有人真正發菩提心呢?所以我才說佛性是無常的。再者,若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話,則一切物類均具有佛性,它們既有佛性,怎還要受生死呢?如此說來,每一物類皆有恆在特性,就不會普遍存在了。所以我說世間一切事物是常在。」 志徹禪師聽了,如醉夢初醒,說了一偈曰:「因守無常心,佛演有常性; 不知方便法,猶春池拾礫。」因守世間諸法無常之心,卻不知萬物之中均有佛性。拘泥於言辭外表,不知方便說法者,好比是在春池側畔拾瓦礫啊! 不知各位看倌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呢?還是已經了了於心?其實,道理是很簡單的。佛祖當年因見世俗凡夫與邪門外道執著於妄見邪常,而小乘者又以無常之心度量涅槃有常之境,形成八種顛倒(*1),所以佛祖在說究竟義的涅槃教義時,特地破除各種偏見,而明確地闡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活佛亦認知涅槃經中「常」、「樂」、「我」、「淨」的義理,才能任運自在,窮豎三際,橫遍十方而無任何障礙。所以,認定「常見」、「斷見」、「無常見」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活佛說的明白,世事是「無常」,可是「無常」有一定規律又是「常」,在「常」裡如果起了變化又是「無常」。又,一切事物皆壞,故是「斷滅」,但死了又生,也產生了「非斷滅」性,這「非斷滅」性,在外觀上,又是「斷見」啊。所以說,有心修行者要去掉這些執著,體認自性清淨圓明體,世間是苦樂均無,名真樂,真我無相亦無我,真淨則無染亦無垢。佛性亦然,要離於斷常,名為真常;無苦無憂,名為真樂;無生無滅,名為真我;不垢不染,名為真淨。活佛的觀點,要真常、真樂、真我及真淨,其他的就不去多想了,只活在當下。 六祖跟活佛都認為「眾生都可以成佛」,問題是學佛而不發菩提心,佛如何成啊?你(妳)認為呢? ------------------------------------------- (*1) 佛教認為世俗凡夫具有四種顛倒的妄見,就是常顛倒、樂顛倒、我顛倒、淨顛倒,將無常、無苦、無我、不淨的世間,執為常、樂、我、淨。諸二乘人也有四種顛倒妄見,就是無常顛倒、無樂顛倒、無我顛倒、無淨顛倒,將涅槃常、樂、我、淨之境界,執為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凡夫四種顛倒與二乘四種顛倒,合為「八種顛倒」,所以佛陀在涅槃經了義教,是屬於圓妙的醍醐味。它破凡夫和二乘的偏見,而明顯說出什麼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的道理。 (註) 影片為文殊師利菩薩心咒; 音樂為令人揪心的< 秋 怨 >。 蓮生活佛畫作—鄉間小道 (嗡。阿拉巴雜那底)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