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5 18:12:32瀏覽1956|回應5|推薦121 | |
蓮生活佛畫作—二人同行 蓮生活佛畫作—在雨中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壽州有一位「志通禪師」讀《楞伽經》千餘遍,但,對三身四智不懂。 志通禪師參禮六祖慧能,求六祖開示。 六祖說: 「三身者,清淨法身,你之性也。圓滿報身,你之智也。千百億化身,你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六祖說偈: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你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志通禪師問: 「四智之義,可德聞乎?」 六祖說: 「既然會三身,便明白四智,何又問也?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 六祖又說偈: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志通禪師禮拜,以偈贊曰: 三身原我體。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隨行。 起修皆妄動。 守住非真精。 妙旨因師曉。 終亡污染名。 ● 我想,這則「志通禪師」與「六祖慧能禪師」的對答公案,大家應可明白才是。 如果以密教來詮釋: 嗡—法性身。 阿—報性身。 吽—應性身。 密教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法界體性智,是其他四智的統合) 大日如來的五智印,也就是統合的意思。 ● 我個人發覺,六祖慧能禪師,在回答三身的問題上,有意無意的透露了一絲「佛性」的闡微,這句話,不可輕易疏忽,這句是: 「若悟三身無有自性」。 請大家參這一句。參這一句若開悟,「真如佛性」就見證了。 我說六祖說的好: 性—法身。 智—報身。 行—應身。 我說: 法身—體。 報身—相。 應身—用。 在轉識成智上,行者多說,前五識轉成所作智,六識轉妙觀察智,第七識轉平等性智,第八識轉大圓鏡智。 這種說法,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有人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中轉。」 有人說:「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我則認為,佛性在第八識中,清淨識、如來識、無垢識。佛性就是佛性,其超然性,實在不宜用「轉」字。 **************************************************************************** 本篇公案,談的是三身四智的意義。三身者,佛的法、報、化(應)身是也,四智者,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及大圓鏡智是也。唯識認為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識轉妙觀察智,第七識轉平等性智,而第八識則轉大圓鏡智。密教則多了法界體性智,是其他四智的統合,以大日如來為主尊,白色淨光,大日如來的智拳印,也就是統合的意思。 壽州有位「志通禪師」讀《楞伽經》千餘遍,但是對三身四智(*1)不懂,於是去參禮六祖慧能,求六祖開示。祖師說:「三身者,法、報、化身是。清淨法身,是你的法性身。圓滿報身,是你的智慧身。千百億化身,是你的受用身。」又說:「若離自性來討論三身,即名有身無智。但若能明白這三身,其實皆從自性出,而非三身,各自獨具一性的道理,就能悟得以上的四菩提智。」六祖說偈:「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你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此三身已在自性裡面,只要往內尋找即是,三身運作、自性起用成四種智慧。所以《六祖壇經》中說:「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又說:「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修行不離見聞覺知,只要不受萬境所染,也就超然登佛地了,所以慧能禪師說:「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凡事不取、不捨、不染萬境,也就住於佛地。學佛當如此,無迷無惑,也不要往外馳求,終日說菩提,口說心不行,淪為戲論者也。 智通禪師問:「四智之義理,可以解釋讓我聽聞嗎?」六祖即說:「既然會了三身,便明白四智之義理,怎麼又問呢?」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三身既然會了,那有不明四智的道理?又說:「如果連三身都不知道了,那就不用提四智了。這就叫作有智而無身。」也就是說,這種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廣大圓滿的。即便如此,還是慈悲為他解釋四智的義理。 六祖說:「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從唯識來說,大圓鏡智是第八阿賴耶識,為如來真智,本性清淨,離諸塵染,洞徹內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照萬物,名大圓鏡智。平等性智是第七末那識,為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亦即能對諸塵,不起愛憎,得二性空,於諸法不起分別,名平等性智。因無有隔礙、萬法流通、更無滯著、故稱無病。妙觀察智是第六識心,為如來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依有情眾生不同根機,自在說法,隨緣應機,但不起邪思妄語,名妙觀察智。轉而有功但不自恃,故云非功。成所作智是前五識之統合,為如來欲利樂諸眾生,令諸根隨事應用,悉入正受,無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欲得成所作智必須自性清淨,得大圓鏡智,始竟其功。五八六七果因轉,雖然果轉因轉,實際是沒有什麼實性的,只是一些名詞而已。若於轉處不留情,那在轉處即能現殊勝的禪定力也。智通禪師終於明白三身四智之義理,所以寫了一首偈贊同六祖慧能的說法。 在三身四智的解釋上,可以說是眾說云云。蓮生活佛則認為,三身在自性上來說其實是一身,但在體、相、用上分三身。三身在體上是法身,法性如如,赤裸裸,光燦燦。在相上是報身,隨緣應物,清淨自在。在用上是應身,應化變現,感物賦形之顯化。在密教的修行裡,活佛證悟到所謂的三個「幻身」,第一個「幻身」是「粗幻身」。當我們照著鏡子,所看到的自己,就是「粗幻身」。它是粗糙的,不但是自己看得見,而且是人人看得見的,也就是「應身」。第二個「幻身」是「細幻身」,也就是「報身」。當修行證得到「細身」之後,可以看到一朵蓮花,而且蓮花上面會有一如尾指般大小的光,這就是「報身」。對於「報身」,一般人看不見的,因為沒有修出來,所以還看不見,只要修出來,就看得見。第三個「幻身」是「最細幻身」,也是「法身」,是無形的,沒有人可以看得見,只有佛跟佛看得見。活佛說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是報身佛的境界,而「常寂光土」就是法身佛的境界,此境界光明身土不分,其光無所不在,可以說是「法身圓滿而無相」。 活佛認為在轉識成智四智的分法上,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有人說六七識因中轉,五八識果中轉。也就是人的念頭一起,便馬上傳達至意識,再傳達至五根,五根接觸五塵,便有染著分辨及愛惡取捨而進入含藏,一旦遇著因緣,第五識和第八識,便隨之而起。也有人認為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可是,盧師尊獨認為,佛性在第八識中。佛性就是佛性,其超然性,實在不宜再用「轉」字了。 不知你(妳)從三身四智,悟出什麼? ------------------------------------------- (*1)(頓悟入道要門論)內提及大圓鏡智獨成法身,平等性智獨成報身,妙觀察智與成所作智共成化(應)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別。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無三身應用。何以故?為體性無相,從無住本而立。亦無無住本。 (註) 影片為齊豫所唱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音樂為渡‧紅塵。 蓮生活佛畫作—一葉浮沉有人家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