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2 14:59:04瀏覽1190|回應7|推薦111 | |
蓮生活佛畫作—釣天釣地
蓮生活佛畫作—不如歸去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佛祖曾如是說: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説,是名說法。」 釋迦牟尼佛的這句話,悟者明白,未悟者實在不明白。 請看以下這段公案: 吉州有位「志誠禪師」,最先在神秀禪師門下參學。 神秀禪師的門人,常常譏笑南宗的慧能禪師: 「慧能禪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 神秀禪師卻說: 「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所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你等諸人無滯於此,可往曹溪質疑。他日回,當為吾說。」 志誠禪師聽了,就赴六祖處,隨眾人參請,不說從何而至。 ● 六祖告眾: 「今有盜法者,潛在此會」。 志誠禪師大駭,出列,禮拜六祖。 六祖問: 「你師如何教你?」 志誠答: 「住心觀靜,長坐不臥。」 六祖說: 「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言:「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原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志誠問: 「大師以何法教人?」 六祖答: 「吾若言有法教人,即是誑你。修行只是隨方解缚,假名三昧。再聽吾偈言:「一切無心自性戒,一切無礙自性慧,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志誠禪師一聽大悟。 志誠禪師呈上一偈: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 法還不淨。 ● 我們看了釋迦牟尼佛的「如來無法可説」,及六祖的「有法教人,即是誑你」。 說來說去。 二個字:「無法!」 悟者明白: 一切說法,無非「隨方解缚」,一切修行,也是「隨方解缚」,全是方便。 「真如」何有法? 「真如」何有方? 「真如」何有缚? 這「隨方解缚」又是為了什麼?只是「因病治病」而已矣! 六祖慧能大師的一偈,令我震撼: 一切無心自性戒! 一切無礙自性慧!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這個偈說的是什麼?為何「志誠禪師」一聽此偈便大悟了? 我說無念,你明白嗎? 我說無礙,你明白嗎? 我說無生,你明白嗎? 我說三昧,你明白嗎? 大家想要開悟,參參這一句:「迴趣真如,法還不淨!」參透了,來告訴我吧! **************************************************************************** 本篇公案,談的是修行乃隨方解缚。法本無法,故金剛經云:「說法者,無法可説,是名說法。」佛之說法,本為「一大事因緣」而說,隨眾生根器大小,應機而說,實無有法可說,眾生若執有法可說,是受語言文字所障礙。概掃除說法相,法無所說,所說亦非法。說法者,無說,無示,聽法者,亦無聞,無得,若悟此中妙理,即般若實相現前。故文殊菩薩讚嘆維摩詰菩薩云:「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門也。」無上菩提之法,心悟重於相取,意會重於言說,所謂末悟之時憑口說指引,已悟之後,言說即不中。故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無定法,以法引心,道本無言,以言契道。 吉州有位志誠禪師,最先在神秀禪師門下參學。當時,神秀禪師的門人,經常譏笑南宗的慧能禪師:「慧能禪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但神秀禪師卻說:「慧能禪師已得無師自通的智慧,是一位證得法性的聖者,我如何能跟他比?況且我的老師五祖親自傳他衣缽及心法,這豈是偶然的!我深感遺憾不能遠至曹溪寶林寺親自向他請益,真是枉受國家的恩典。你等諸人勿滯留於此,可往曹溪寶林寺去參謁慧能禪師並向他請益,他日回來好轉述給我知道。」於是志誠奉命至曹溪,與眾人一起參謁慧能禪師,但不說明自己來自何處。 六祖告眾曰:「今有盜法者,潛在此會」。志誠禪師大大驚駭,出列,禮拜六祖,並陳述自己來此之緣由。六祖問:「你師如何教你?」志誠答:「住心觀靜,長坐不臥。」六祖說:「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六祖的說法不離自性。而離體、離自性的說法,就稱為相說,通常讓自性無法顯現。神秀禪師教人住心觀靜的教化,就是相說,和《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宗旨,已經互相違背,已不是禪了!所以六祖要破這個毛病、破這個執著;再者,如果執著於長坐不臥,造成肉身被拘限住,對於解脫、證道,又有何助益?此時六祖以偈說明:「生時,長坐而不臥;死時,長臥而不坐;這只是一副臭皮囊,四大假合而成罷了,怎麼在這臭皮囊上用功夫呢?」也就是要志誠禪師在自性(體)上用功夫,而不是在相上用功夫。 志誠問:「大師以何法教人?」六祖答:「吾若言有法教人,即是誑你。修行只是隨方解缚,假名三昧。」此時六祖回答若有法教人,那是欺騙、虛誑你的。真如何有法?何有方?何有缚?修行之事只是隨順眾生的因緣,解除眾生的執著跟束縛,因眾生之病、之執著治病、治執著而已,使眾生安住於心思不亂,假名住於三昧之中。六祖進一步解釋說一偈:「一切無心自性戒,一切無礙自性慧,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由於六祖說法不離自性,一切無心、無礙則凡事無為而為,無阻無礙且無造作之念,盡力為之,但成敗榮辱不著於心,活佛提示這是無念(*1),無念則無非份之想故守戒,無礙則無對立,般若慧之表現,不增不減那就是源頭了,自性的光輝,自然是無生無滅,若無生無滅即住於本體,能覺照現象界的來來去去,雖覺知但本體如如不動,亦即是真正的三昧了。 志誠禪師一聽大悟,便呈上一偈:「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也就是色、受、想、行、識所聚集,五蘊的肉身,是幻化的假相,怎麼會有究竟的佛道可成?真如自性清淨圓明、本無一法可得。若要回向趣入真如自性,則須無心、無礙,無為而為,契入無念,成就自性菩提,這便是要從自性的戒定慧做起,若離自性的戒定慧法,而想成就菩提,則此法實為不淨矣。 真如光明清淨,本自如如。實修的你,不知修何法?用何方?被什麼給綁住了? ------------------------------------------- (*1) 請看本格「無念何無念」及再談「無念」二文。 (註) 影片為禪詩; 音樂為金子陵。 蓮生活佛畫作—升帆待發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