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20 14:22:27瀏覽1079|回應5|推薦94 | |
在本文剛開始,讓我們先來讀「蓮生活佛」一篇禪文: 我為何連續寫了幾篇「黃檗希運禪師」的文章,這是從來少有的事,其原因正是,我遇見「黃檗希運禪師」。 所謂「遇見」,是在禪定中,這也正是: 禪定非禪定,是名禪定。 遇見非遇見,是名遇見。 我問黃檗禪師: 「祖師從何而至?」 黃檗禪師答: 「不離你心。」 (請大家注意,本篇文章的一問一答,全是「玄旨」,若能悟之,自能悟入,將來成聖成佛,自然成就) (我問黃檗禪師,從何而至?禪師答,不離你心,單單這一句,就驚天動地了) 我問黃檗禪師: 「自性清淨是什麼?」 黃檗禪師答: 「不是修成、不是漸頓、不是一念無明、不是無始無明、也不是無明盡。」 (單單這一句,這可是天下第一精彩,不是開悟見性者,不能知也) 我問: 「什麼是佛?」 黃檗禪師答: 「見法名佛。」 「什麼是法?」 「開悟是法。」 「什麼是僧?」 「佛法均無,名之為僧。」 (黃檗希運禪師,就是黃檗希運禪師,佛、法、僧之問答,一語道破,天下古今的大謎團,大祖師就是大祖師,佛、法、僧,如是如是) 我問黃檗禪師: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的是什麼法?」 黃檗禪師答: 「非非法,一心法,法體盡虛空,徧(遍)法界。」 (我在此問大家,什麼是非非法?什麼又是一心法?可解得嗎?) 我問黃檗禪師: 「什麼是妄念?」 黃檗禪師答: 「心本無妄,起心動念,總是你見處。」 (這個回答,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已至最細處,最細處了,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是也) 我問黃檗禪師: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為何說未嘗說一字?」 黃檗禪師答: 「終日說,何曾說,終日聞,何曾聞。」 (單單這一句,就叫天下人,全傻了眼,答的簡要,但,一句中的) 我問黃檗禪師: 「修行修什麼?」 黃檗禪師答: 「無人,無我,無貪,無瞋,無憎,無愛,無爭,無得。」 「為什麼全是無?」 「性自本來清淨。」 (哈哈哈,大家成佛去也!) **************************************************************************** 這是一篇要用點心思去思考的文章,而且答案見仁見智,依個人悟境而有所區別,本文見解依活佛所言,是明心見性非常重要的文章,筆者謹依自己證悟及知識提供參考。蓮生活佛的禪文,融合了禪宗公案跟祖師間直接對談的禪機,可以說不是其他禪宗公案書集可以比擬的。就以此篇文章來說,裡面的對話全是精要,不愧是祖師間的印證。 活佛問:「祖師從何而至? 」而禪師一句:「不離你心。」已經道盡了玄機,一般會認為祖師自然是依活佛禪定有所思而來,依外境而來。但,證悟之人知祖師早已無來亦無去,如果你也已證得空性,即心即佛,自然是「不離此心。」離此心,則無佛可證,無佛可成。 活佛又問:「自性清淨是什麼?」祖師回答的妙:「不是修成、不是漸頓、不是一念無明、不是無始無明、也不是無明盡。」這可謂天下第一精彩的對答。自性清淨則佛性顯現,是清淨無染的,釋迦如來開悟時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本來面目,自己的自性,離開了一切的煩惱和污染。是法身、如來藏、實相、圓成的實性。佛性本來就在,當然不是修成,而且跟漸頓亦無關係,漸頓只會影響悟道時間的長或者短,但一悟則永悟,一明則永明,故無關係。而一念無明,無始無明跟無明盡都是遮住佛性光輝的烏雲,只要這些烏雲去除了,佛性自顯,自性清淨無染,當然不是這些烏雲。 活佛又問祖師:「什麼是佛?」一般人可能會答:「佛是覺者。」可是黃檗禪師卻答:「見法名佛。」這是因為已證悟者一切法均是佛性的化現,一切的舉手投足等萬法均是佛性的化現,佛陀拈花微笑,活佛金雞獨立,均是佛性的化現,見到即為見佛。 至於「什麼是法? 」一般人可能會答:「法是佛法。」但黃檗禪師卻答:「開悟是法。」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了解真實心,見證佛性,則在在處處是法,均是見佛。佛與法無二無別之故。對於已見真實心的聖者,一舉手一投足均是法,難怪,密教要人從觀想起修,觀想自己如佛無異,嘴巴說的話是佛說的話語,佛手的姿勢就是手印,這也就是密法了。那麼行至極致,一切山河大地,溪流湖海,無不是佛的法身,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林,總是法身。」這是禪者的心境,悟者的覺知。是否至最後,又歸於禪,又歸於一? 那麼「什麼是聖賢僧?」「僧,就是出家人。」「什麼是聖賢僧?」黃檗禪師答:「無佛無法。」是否很費思量?「無佛無法」是聖賢僧,這的確是很不可思議。我們不是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嗎? 為什麼真正的僧是「無佛無法」? 到底為什麼呢?因為真如本體清淨無染,但萬法的化現只是幻翳的方便,根本是虛幻不實的。真如之下根本無耳可聞,也無口可說,更從來沒有開示。只要親證這佛性化現與萬法的虛幻與方便,知道這些均不可得,知道真如本體如如,就是聖賢僧。 很多人會說:「一切皆空。生命及物質現象,都是一時的,當無常一到,有生必有死,凡一切有,會變為一切無。」活佛則認為從宇宙時空觀點來看,這是「斷見」。 那麼難道人與娑婆世間一切的現象,是有嗎? 活佛說這是「常見」。 講空,是斷見。講有,是常見。如果一會兒空,一會兒有,則是矛盾。不管是斷見或是常見均不能被障礙住。以禪師的說詞這是二鐵圍山,應該去除。而活佛則認為一切在於緣起而自性本空 (這是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不是「一切皆空」,若如此,則「善惡」是空,「因果」是空,那世界將亂成一團。今日禪師直指佛性,就看個人悟還是不悟。我們再往下看活佛跟禪師的精彩對答。 活佛又問:「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的是什麼法?」黃檗禪師回答:「非非法,一心法,法體盡虛空,遍法界。」這是什麼意思? 活佛曾在時輪金剛法會上說自己的「心」是「非非心」,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沒有心,而是凡事無為而為,盡力為之,但成敗榮辱不著於心。同樣的,「非非法」,就是不是法的法,是「無法」,若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祖師付法偈云:「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亦即是一切相本是虛妄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一心法即無為法門,由「無心」(*1)入門。若有造作(有心),則迷於外在事物,以為有相,無法見佛。 那麼什麼又是妄念?黃檗禪師回答:「心本無妄,起心動念,總是你見處。」活佛說的妙:「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這是因為妄本無體,是隨自己起心動念而來,若不生心動念,妄從何而起?這裡所謂不生心動念就是「無念」(*2)。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所有的念頭,不管如瀑布或如流水,都無法影響行者,也就是行者時時在禪境裡。禪機問答,極為奧妙,怎麼問便由此去覺悟起,所謂語默動靜一切聲色,均是佛事。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不出你心,三千世界都是你自己。所以一切聲色是佛之慧目,一切的法是依仗著情境生出的。 活佛再問:「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為何說未嘗說一字?」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明明說法四十九年,為何說一字未說? 而祖師的回答非常精彩:「說法無數,無口可說,聽法無數,無耳可聞。」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佛陀最後以無相法示眾,一位已證悟真如實相的修行者,知道真如恆在,「說」它也在,「不說」它也在,「聽」它也在,「不聽」它也在,那麼說不說、聽不聽又有何關係?這是自家本性 ,何須他求?雖說如此,不悟之人,仍須大善知識如佛陀者來開豈自家本性,至少讓自己悟得快些。這也是為什麼要依止明心見性的大善知識的原因之一。 最後,活佛問:「修行修什麼?」這倒不難回答,如果是筆者就回答:「修身、口、意清淨。」祖師則回答得更完備:「無人,無我,無貪,無瞋,無憎,無愛,無爭,無得。」為什麼全是無呢?因為萬法唯心造,心可造天堂,心亦可造地獄。那麼,人生在世就要無事(*3),無心。無事則無煩惱,無心則無造作,無為而為,如此可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無得失。如此,可以去除諸法執著,三業清淨,自他無別,也就找回自性,相應了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自家本有,何須他求?你,還在到處往外尋找真如本性嗎? ------------------------------------------- (*1)請看本格第四頁,「如何才是「無心」」一文。 (*2)請看本格第一頁,「無念何無念」及「再談「無念」」二文。 (*3)請看本格第五頁,「如何才是「無事」」一文。 (*4)本文圖片為水 羚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