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空坐於道何益
2010/08/31 00:48:33瀏覽1059|回應7|推薦115

蓮生活佛畫作--瀑布與香雲

 

蓮生活佛畫作--天空的偶然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六祖慧能禪師旁出的法嗣有位天竺人(印度人)稱為西域崛多三藏」,這位崛多三藏在六祖門下得到了開悟

崛多三藏遊歷五臺山見一僧人結庵靜坐

崛多問僧

孤坐為何?」

僧答

靜觀。」

崛多又問

觀者何人靜者何物?」

僧人一聽一時默然僧人稽首

請問道理?」

崛多說

你何不自觀自靜。」

僧人茫茫然不知如何是自觀自靜」?

崛多問

你是誰的門人?」

:「神秀禪師。」

崛多說

我的師父是六祖慧能你何不速往曹溪到了曹溪六祖處求取真要。」

後來人果然去參六祖得到六祖的教誨真正得到開悟

我曾如此說

靜坐是佛法佛法非靜坐。」

這道理很簡單佛法廣大並非只有靜坐而已靜坐並非佛法的全部啊!

一般人以為只有靜坐才是佛法這是大錯特錯的事

自觀向內尋

自靜自心即佛

修行人不論在行立之中全是自觀自靜豈是只有空坐而已

然而話說回來要澄心靜慮靜坐也是一個很好方法之一

開悟的人知道

佛性不生不滅

佛性恆在

佛性本自清淨

佛性無染

佛性無記

所以開悟者不拘泥一切在日常生活中言語靜默法務行走全是佛性的流露能悟此者才是真正的開悟者

佛性與靜坐兩不相干

但靜坐可澄心靜慮確是事實

孔夫子說

靜坐常思己之過!

我個人認為修習一念不生之禪定」,與佛性是毫不相干的

一念不生的禪定最高是到四空定」,非想非非想處天

我認為

自觀自靜才是。」

實證佛性者是不離佛性的一切玲瓏剔透我的師父吐登達吉上師的臨終印證是

你盧勝彥一切已玲瓏!

這就是印證

其實印證佛性否親證佛性否自觀自靜自證自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早已自參自悟了

我請問大家空坐固然與道無益但大家靜坐又為了什麼試答之

****************************************************************************

本篇公案主要談的是佛性與靜坐是不相干的佛性是佛性靜坐是靜坐可能會有讀者覺得奇怪佛性既然與靜坐無直接關係那為什麼要靜坐呢佛性又如何去尋找

其實在本文內慈悲的活佛已點出佛性的特徵及如何見性以密宗修法次第來說有所謂專一瑜伽(*1)離戲瑜伽一味瑜伽及無修瑜伽行者先從專一觀想佛菩薩及修法開始以及離開一切的對境起修這是密宗的生起次第也就是佛陀所說一切在於緣起行者從專一的觀修及心靈上離開一切相對的境界如善直到佛菩薩確實顯現跟自己相應就變成一味了佛菩薩就是自己佛菩薩的法力功德變成自己的法力功德這是佛陀所說:「眾生都有佛性的境界了因大家都是佛一味境界到的時候,再上一層,就是無修了。心念動處,事業成就。你只要念頭一動,就行,這個是無修瑜伽

這個境界就是本格在無念何無念一文裡提到無念時無修亦是修無法亦是法的境界所以說密宗跟禪宗至最後變成一樣只是禪宗一步到位而密宗由生起次第至圓滿次第分四個步驟完成而已當行者行立均處於反觀自照自觀自靜修行之中如此才可能見證到佛性

這麼說靜坐還不能見證到佛性那為何還要靜坐呢如文中所述靜坐雖然不是佛法的全部靜坐可以澄心靜慮可以脫離煩惱束縛可以知道三界二十八界天的真相可以得到開悟的智慧等

靜坐是調和身心平衡的一種方法,是一門最古老也是最科學的靈性修練的方法。一般修養靈性的人,是為了「道」而靜坐,而不是為了「健康」、「長生」、「感應」、「日理萬機」等而靜坐,藉著靜坐,把心靈的力量集中在一點,儘量使自己的肉體鬆弛,寧靜與平和,具有了聖哲的偉大靈流,歸於整個的宇宙大意識。


  當一個「個體心靈」的擴張,與宇宙的大道合一之時,這時的感受就是智慧的聖者,正知正見,及宇宙潛能的力量,就完完全全,一絲不苟的呈現了出來。所以具有了靈性的靜坐,是不受煩惱習氣的束縛,完全脫離了人性狹小的私心範圍,讓真正的心靈得到擴張,智慧得以增長

       實修「靜」,可以使欲望自然少,知足,進入大 樂境界可以使貪欲逐漸消杳,進入淨光境界甚至色欲的戀著漸漸離去,進入空無平等的境界每一境界均各有其條件及所執引起但卻能離開世俗煩惱,不受世俗雜念的污染及束縛,到達極致可達不分別,無喜無憂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境界只要於三界而無執於此福報光明及不分別想能夠不受見聞覺知十八界(*2)的影響便可昇起無上智慧並且於外能觀察萬事萬物,入其最深的意境,體會「空性」,達到智得皆無,理智雙泯,離一切相明心見性就有希望了

       開悟見性是一條漫長的路仍然執著「靜就可以了嗎
-------------------------------------------------   

(*1) 瑜伽 (Yoga)相應的意思

(*2) 十八界出自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十八界是六識六根及六塵身及意是六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及意根是六根而色法是六塵; 對於已證悟的人來說十八界都是清淨的所以有十八界空的說法

 

蓮生活佛畫作—精進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4366714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4 07:11 【udn】 購買前先比價!專注 力量 澄淨 心靈比價

 回應文章

circle
謝謝
2012/07/24 23:32

copy了一幅十八界精進的畫,很喜歡,只作私人筆記用途。謝謝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9-12 19:15 回覆:
阿彌陀佛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印證
2010/09/13 14:34

哎丫ㄚ!!! 細看格主文章, 原來格主談的是 生活佛 亦 人間佛法....

所以收回下格帖文, 在此頂禮了.....

.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4 16:05 回覆:

不一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在下知道您有心參禪 

蓮生活佛亦是臨濟門人

已寫了十本參禪書集

若想有收獲 何妨買來參研

祝您自在喜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印證
2010/09/13 11:39

你 某某某 , 一切已玲瓏.......這是印證 ?????

何妨參參: 佛陀拈花微笑 一案, 又或 知解宗徒 公案 .. !!

.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起步
2010/09/10 18:41

這篇有意思。也點出吾人何其容易有執。

執於非靜坐不可,猶如執於非上教堂、守某些戒律不可。
其實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生活是一個整體,豈能切割?

禮拜天的教徒甚多…但關鍵在於是否化入生活,化入起心動念之間…

雖然這麼說,仍然承認,修持始於有戒有律,進階才得而有定。
開始只是開始而已。 豈可膩在那兒不動?

但沒這個起步,也就連門兒都沒摸到了。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2 04:06 回覆:

潛老師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老師的比喻非常好   很多很多人周末才上教堂或佛堂

而且是去社交的  外在生活習慣千篇一律 認為是生命存在價值

內在想得心安 卻始終未得訣竅  就像執著於非靜坐不可一樣

無法得到開悟見性  這讓在下警覺到 在教堂的牧師 神父及佛堂住持

傳道方向的重要性 如老師菩薩所言 當每個人一踏進教堂或佛堂

不管動機如何 就是他向道的起步  如果教堂或佛堂無道

那真不知為何要上教堂或佛堂了 正如老師所說 認知道之後

還要行於日常生活當中 將道落實於生活  所以說 要找到能夠啟蒙

自己智慧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老師菩薩智慧之剖析

祝您自在喜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定慧等持
2010/09/05 05:46

問後俗客菩薩吉祥
在此繁雜的社會,人們工作面對壓力過大
最好都能來修「靜坐」
讓自己的心靈獲得平靜而生出智慧
對處事待人都有好的指引,不會茫然焦慮
大家靜坐又為了什麼?水羚答:「安心」
謝謝分享活佛好文
祝您開懷自在

水 羚 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08 01:45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問安~

是呀 雖然本篇文章談的靜坐是為道而坐

但是 靜坐也可以提高工作效能  穩定情緒

讓靈性得以發揮 實在是很好的一種活動

呵呵 好耶  安心法門 太好了 

所以下次在下心不安的時候  就要記得去靜坐~

祝您自在愉悅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清淨-----道
2010/08/31 23:28

俗客菩薩問安

修行 動靜一如 

從靜中先入 不斷掃蕩執迷妄心  令無明微現即能照破   勿等諸緣果生

淨中 無內無外 身心俱泯  此是無雜之心 專注入此  一小時如十分鐘 

超越時空  但動中又 如活佛所言自觀自靜 行住坐臥   皆如如    

動中功夫能以靜坐心得去體會

所以隨時淨化心靈    動中也易平穩清明    相輔相成    法法皆是 只為無心

此心之妙~~~生活實修證入之資糧     練究清淨    無二之心

感謝菩薩的道心願力禪密悟淨分享

祝 法喜幸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01 07:00 回覆:

花仙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問安~ 菩薩說的很好

這動靜一如  靜中去迷 動中自觀自靜 應該是您平常修的吧

也就是您常說的 掃除執迷妄念 使身心俱泯 無內無外

一切為無心是吧 這是禪宗教法 雖不立文字 但還是有心法

其實法何有法 法只是一種筏 每個人適合的筏也不一

但 重點還是在去執 所以講禪說密 言淨土道律法  都是筏

都是法 都應努力求證 等求證之後均應捨棄 所謂無念 無修 無法也

佛法的奧玅就在這裡  當然 還在修證階段 還是要有法 要有筏

活佛將這方面融會貫通之後 傳給大家觀念 可以讓大家少走很多冤枉路

在下只是稟承教導將自己領悟的觀念說出  希望彼此得益

也謝謝您將您修學心法說出 獲益非淺

祝您法喜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子璇~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澄心
2010/08/31 13:19

靜坐只為澄心

一念不起

無我無佛無心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8-31 14:52 回覆:

璇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您說的很好 靜坐之後就一念不起 無我無心

其實 靜坐也不容易 要無事無心 才入得了定

先從入定練習起 再慢慢擴及不入定時

就是真正的修行

祝您自在喜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