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4 02:28:41瀏覽1054|回應4|推薦108 | |
蓮生活佛畫作—幽寺禪風 蓮生活佛畫作—竹蕉下的三賢士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有一位臥輪禪師,出示一偈曰: 臥輪有技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六祖慧能禪師一見,說:「此偈未見性!」 也示一偈: 慧能沒技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恁麼長。 這位臥輪禪師自認有修有行,能把一切念頭止住,對於一切念頭能不動心,而修行的果一天天的增長。 (此乃行者一般的想法) 至於慧能禪師的見解是,他無修,也無對治,一切念頭隨緣來隨緣去,對著境界,心亦然是起滅的。 但菩提佛果,仍然那麼長。佛性根本無增減。 (此是見性者的見地) ● 我個人對這兩首偈,分析如下: 臥輪禪師是執著法的。 執著修的。 修一念不起。 認定一念不起的是菩提。 但,問題就是,一念不起就永遠一念不起嗎?如果念又起,如何? 念又起,菩提在那裡? 在慧能禪師這方面: 無修無法,就是修法。 對於百種念頭,不去斷它,也不住它,任來任去。 對於境界,有這個心念,但也無憎愛取捨。 菩提果恆在。 ● 大凡學佛人,一開始是跟著臥輪禪師學,學到某一程度了。 會發覺: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心生心滅全在一煞那。 心滅不久,心又生。 念念相續,無休無止。 斷念、心不起,是功夫,但,能永斷,永不起嗎?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 就要學慧能禪師的: 於一切處而不住相,在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敗,於是安閑恬靜,處融澹泊,無修等於修。 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對境心起,但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這是無法也等於法。 慧能禪師禪師的偈: 心地含諸種。 普雨悉皆生。 頓悟華情已。 菩提果自成。 我說,慧能禪師是大開悟者,我蓮生活佛是大開悟者。 不是慧能禪師姓盧。 我蓮生活佛姓盧。 而是慧能禪師的佛性,我盧勝彥的佛性,是一般,也一樣。 告訴大家,此心本淨,無可取捨,隨緣好去,一定見證佛性。 **************************************************************************** 此則公案,談的是念頭。修行上,要能夠有所成就,必須達到「無念」。《真佛經》裡有一句話:「修行以無念為正覺佛寶。」 那,什麼是「無念」呢? 臥輪禪師認為只要修一念不起,止住念頭,便是「無念」,不動心,便是菩提。活佛的註解是臥輪禪師執著有修,執著一念不起,但,念頭止得住嗎?即使此刻止住了,下一刻能止得住嗎?其實,很多學佛人都執著於此,認為自己打坐、禪定,妄想慢慢沒有了,變成沒有念頭了,就是「無念」了。活佛認為剛開始學佛可以如此學,但過一段時間便會發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也就是念頭根本止不住。而且,六祖慧能禪師看了臥輪禪師的修法也說:「如此修,沒辦法見性!」 那麼要怎麼修,才是真正「無念」呢? 《六祖壇經》云:「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這也就是說,在所有的環境之中,心不受汙染,自己不受所有念頭的影響,就叫作「無念」。若是由打坐、禪定,變成沒有念頭,如同死了一般,而稱為「無念」,六祖說,這是大錯!雖然能在打坐當中減少妄念,甚至於一個念頭都沒有,完全空掉,還不算「無念」。 這也就是活佛所註解的於一切處不住相,在諸相中不生貪愛或憎恨,也沒什麼取捨,不去想利益或成敗,於是自己在心境上是安閑恬靜,澹泊融合處世,無修也等於是在修行。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當對境心起時,能夠純一直心,住不動道場,這是無法也等於法了。也就是在所有的環境之中,只要心不受汙染,無修亦是修,無法亦是法,時時均在禪境之中,行者不必執著於非要打坐,念佛念經不可。 曾經看到格友們討論宗教問題,很多人認為強加要他們念佛念經,他們最沒辦法接受。現在有答案了,在各種環境當中,想想是環境來左右你的思續,還是你能不住相,隨緣融合處世呢? 如果能夠不生愛憎取捨,能夠澹泊融合處世,無修也等於是在修,如果還無法達到於相不住相,那就只有靠佛力,經咒力的加持,讓你少造點惡業,少輪迴幾世了。 你,還在執著要止念頭嗎? ------------------------------------------- (註) 影片為佛詩禪偈; 音樂為喜多郎的凝靜
蓮生活佛畫作—初雪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