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超級的智慧--般若
2010/04/15 13:26:31瀏覽1180|回應3|推薦76

蓮生活佛畫作春風正花葉

 

人的一生最早的是求知」,對學問充滿了熱誠的人是很多的有些人不但讀書讀到大學畢業甚至讀到碩士博士有的人還拿了好幾個博士 

但是這裡指的智慧」,不同於知識」,它是智慧」,也是無上智慧」,更是超級的智慧」。

什麼是超級的智慧 

超級的智慧」,是沒有形狀的沒有氣味的沒有顏色的也是無形的是不能被偷的不能被搶的不被火焚水淹的不被蟲蛇咬壞的,「永遠跟著覺悟者覺悟者走到那裡,「就跟到那裡

蓮生活佛告訴弟子們祂的一生一無所有」,但是祂真正擁有的是:超級的智慧」。超級的智慧」,使祂一生充滿喜樂祂得到智慧所結出的果實也喜愛那開滿遍地的智慧花朵 

在祂的觀念中超級的智慧國王還要偉大簡而言之,「等於是」,菩薩」,上帝」,」。得到超級的智慧比當一個王好過千百億萬倍想要了解覺悟者的智慧嗎? 以下請看活佛的超級的智慧:

**************************************************************************** 

         (一)

「智慧」──梵語「若那」即是「智」。梵語「般若」即是「慧」。而我們一向把「般若」就直接叫成「智慧」。「智慧」是破愚痴之闇者。
  蓮生
,為何把「智慧」列入「真佛佛中佛」的口訣之中,這其中有大因緣,在當年,我的金剛上師,如此教導我:

  「蓮生,修戒的人,易有差錯!」
  「為什麼?」
  「
太執著戒,易變成『固執不化』,成大執著。而完全不守戒,又變成放逸。所以戒律之學,難矣!」金剛上師說。

  「那修定的人,如何?」我問。
     「修定的人,同樣容易出差錯,禪境之中,有真妄二者,
入禪病者多真開悟的少,所以有十人九錯路之說,著相起妄心者,多的是!」

  「那修什麼,才不易錯。」
  「
唯有慧,才不易錯
。」金剛上師截釘斷鐵的說:「有智慧的人,因為能照破愚痴,依智慧而行,才不出錯。」
  因此,我在道理,特別提出來,把「智慧」列為「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唯有「智慧」才能決斷事理。

  (二)

各位同修,這個「智慧」不同於世俗人的「聰明」。我略述之:

「聰明」──是眾生之中,較為伶俐技巧者,才叫「聰明」。  

「智慧」──是照見為智,解了為慧,也就是照徹如來清淨的真如,明白一切因緣所生之法

  我認為,任何法門,均須要「智慧」,就算修「戒」,修「定」都要有「智慧」來幫助,才能達於圓滿如果欠缺「智慧」,一定會產生差錯及弊病,無法達到徹底的開悟。

  菩薩行六度法門,須要「智慧」為助,例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當中又分「財施」、「法施」、「無畏施」、「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斷精進」、「修精進」、「求化精進」、「身定」、「口定」、「意定」,這六度變成萬行,是菩薩所修的一切法門,若沒有「智慧」的「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來幫助,一定會出差錯,所以「智慧」應為六度之助也。「智慧」是無上法門也。

  「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是般若。」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母。」
  「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一切功德。」
  「般若波羅蜜是諸佛之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

  這些文字,均是證實「般若」之要旨。


  「真佛密法」的儀軌,即是「般若」的修法,也就是「般若法門」,能依「真佛密法」而一一修持,到依「觀想」「持咒」「入三摩地」,證明了實相般若,用智慧照見「我法執之情空」,就可以真正顯現自性而開悟,頓契真如

  我如此認為:

  「大般若經」的縮小,即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縮小,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這三本經,全是智慧的照見。
  「真佛佛中佛」的「無事」、「無心」、「空」、「無」、「禪定」的口訣,全在「般若」之中,這「決斷智照」,豈是尋常。

  (三)

  蓮生師尊再次的開示如下:
  不要以為禪定與智慧有什麼大不同,
原來禪定是智慧的本體,由「定」可以生「慧」。而「智慧」是「禪定」的作用。
  也就是呈現「智慧」的時候,汝一定是「禪定」的,
當汝真正禪定時,「智慧」就會流露。
  這就是我把「智慧」列為「真佛佛中佛」口訣的最大理由,「禪定」與「智慧」根本不可分,如鳥之二翼,缺一不可。「定慧」二翼,可以遠離迷妄與執著,開悟全由此二事而自來也。

  我寫一偈:

  智慧迴聳與天齊。
  十方空際高與低。
  蓮生法座出青嶂。
  思路縱橫入虹霓。
  禪定見空菩提秀。
  光明流露世不迷。
  干佛萬佛法裏見.
  一一相接飛連谿.

  (
)  

「智慧」之「五智」,是顯教轉八識而成就四智,密教於此加第九識,所轉之法界體性智,而成「五智」。說明如下:
  
一、法界體性智──是轉奄摩羅識所得。法界如塵沙一般,有差別境。而法界體性即是六大。大日如來居於六大法界之三昧,名為法界體性智,主方便及究竟之德。
  二、大圓鏡智──是轉阿賴耶識所得。顯現了法界之萬象,如大圓鏡智一般。
  三、平等性智──是轉末那識所得。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
  四、妙觀察智──是轉意識之所得。分別好妙諸法而觀察眾機說法斷疑之智。
  五、成所作智──是轉眼等之五識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業之智也。

  五智五佛:

  法界體性智──中央大日如來──方便及究竟之德。
  大圓鏡智──東方阿間如來──發菩提心之德──大曼荼羅身。
  平等性智──南方寶生如來──修行之德──三昧耶身。
  妙觀察智──西方阿彌陀如來──成菩提之德──法曼荼羅身。
  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入涅槃之德──羯摩曼荼羅身。

  由「五智」而生「三身」:

  一、法界體性智──身業毘盧遮那佛──口業普賢菩薩──意業不動金剛。
  二、大圓鏡智──身業阿間佛──口業文殊師利菩薩──意業降三世金剛。
  三、平等性智──身業寶生佛──口業虛空藏菩薩──意業軍荼利金剛。
  四、妙觀察智──身業阿彌陀怫──口業觀自在菩薩──意業大威德金剛。
  五、成所作智──身業不空成就佛──口業金剛業薩──意業藥叉金剛。

 

蓮生活佛畫作為誰燦爛


  各位同修,有了「智慧」才能在三世之中通達圓明,在一切佛法中說法度眾生,並且明白一切眾生本具法性,能事理融通而不互相障礙。行者能以「智印」,廣大而起妙用,周遍了一切法界,普照一切世間。行者住持世間,有大神力,有大攝化力,明白眾生一切善惡因緣,能施一切方便教化。
  蓮生入智相三昧,見到了一切諸三昧,智光能照破無明之闇,智印入實相之理,圓明的智慧是身業,明白理界曼荼羅(胎藏界),智界曼荼羅(金剛界),智慧廣大無比,用智能見事物,破生滅相,破無明相,破迷妄相,以真智與真理冥合而一致,立智慧之寶幢。

  這是:

  智藏廣大如海。
  靈慧智證圓通。

  (
)   

各位同修,「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竟然是「智慧」,而「智慧」是從何而來呢?蓮生以為「智慧」由「空性」而來

  這樣子的回答,是令人驚異的,也是無法形容的,更是不可說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能夠信解智慧的人,就是已能「四相皆空」的人,
由於四相皆空,而達於「無相」,才能心等太虛,故才可能具有「五智」
  實在的世界,若用智慧來觀照「五蘊」、「四諦」、「四大」、「十八界」……。就可以明白法界如同塵沙,而「智慧」來相應這無量法界,唯有佛菩薩所行的般若波羅蜜才能照現。
  我們學習「智慧」般若,可以先聽聽蓮生
的演法,或是讀讀蓮生
的「文字般若」。其實「文字般若」是粗淺的,不能了義的,有的眾生仍然是「不覺」的。
  
行者要學會「觀照」,這「觀照」是般若的大口訣也,也就是對一切有形與無形的精神和物質加以細密的觀察,若能觀察萬事萬物,入其最深的意境,就能體會到「空性」。

  
達到「空性」時是:

  智得皆無。
  理智雙泯。

  這正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又是:「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真佛行者明白「觀照」正是實踐的道理,我們應該用心,隨時隨地精思入微,
一切便明白「一切諸法全屬因緣所生」,當體即空的道理,一下子便呈現了


  「當體即空」。
  「度一切苦厄」,就是要「發菩提心」。


  蓮生以為,「真佛密法」與「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均已向各位同修一一說明,要向這裡面參悟,才是根本之人,根本之人是根性夠,機緣夠,有深厚福德,世間眾生要走入這個境界,一定要具備這些,才能領悟體認這微妙的佛心。

  禪定要用「觀照」。
  智慧要用「觀照」。
  其最重要的口訣是:「寂靜的觀照」

  (

  「寂靜的觀照」是「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
  
「寂靜的觀照」是要觀照真理
。即聖者所見的真理也。
  在「寂靜的觀照」中,正思維中,生眼、智、明、覺。也就是「別別生智」,得到「別別悟入」。

  我們看聖人所見的安立四諦:


  苦諦──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眾生之苦甚多,老苦、病苦、死苦。貪心、嗔心、痴心也是苦。而且由貪瞋痴會招感地獄、餓鬼、畜牲之苦。

  集諦──我們看一切煩惱惑業,必然招感了三界生死之苦果,這是心與業互相結合而相聚的緣故,這即是集諦。
  滅諦──所謂滅就是寂滅。我們知道,如果一切業均沒有,也就沒有生死之苦了。
修行人要使諸煩惱完全滅盡,三界業滅,則無生於三界
。一直到了後世的苦果,永不相續,這就是滅諦。
  道諦──道就是通,也即是達彼岸,道有正道及助道之分。正道部是無事、無心、空、無之解脫理慧正行。助道是禪定及種種的修法對洽。
由正道及助道而達涅槃,是為道諦。

  最初,佛陀先傳「四諦法」,最後涅槃時也說「四諦法」,
四諦雖然是初對小乘淺近之根機者而言,但其實是通一切大小乘佛法的

  聖者由「四諦」,通達了「四種四諦」:


  生滅四諦──苦集道之三諦,依因緣而實有生滅,滅諦者可視為實之滅法,如此而立於實生實滅之四諦,謂之「生滅四諦」。(藏教)
  無生四諦──苦集道之三諦,
根本如幻如空,無實際
,滅諦本來自空,不生不滅,了此苦集道之因果當體即空,而不見生滅,謂之「無生四諦」。(通教)
  無量四諦──於苦諦中,
明白無量之相,一直修行到「道」
,這無量的修學,是大菩薩之修學,謂之「無量四諦」。(別教)
  無作四諦──煩惱就是菩提,所以
根本無斷集修道之造作。生死均是涅槃,故不須滅苦證滅之造作,如此離斷證造作之四諦,謂之「無作四諦」。(圓教)


  「寂靜的觀照」之中,是有清淨之智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即可得到內心之寂靜,由「寂靜」而得真實之理。
  蓮生舉「四諦法」為例,說明「寂靜的觀照」,條理分明,行者可以一一的悟入。

  (

以「寂靜的觀照」,行者要:

  一、離(苦)。
 

  二、除(集)。
  三、得(滅)。
  四、修(道)。   

蓮生在這方面,是以自己的本身作榜樣,以自身的修行證驗來教人,形成了「真佛密法」的修行次第。

  慧解脫,即是以「法住智」,知一切緣起的因果,生滅而得證的。
  俱解脫,即是以「禪定智」,得見法性智慧,由涅槃智而得證的。

  在修行的戒律方面,「寂靜的觀照」,可以分二說:

  一、已修證的聖者──對衣服、飲食、住處、行、住、坐、臥、育、樂等等均可以一切隨宜,不必死守戒律,這並不是胡作非為,而是不必墨守成規,過分形式化而太執著。這種修行的特色,是個人主義的修行,也是同樣精進,聖者的眼中無戒律,因心性本淨之故。
  二、未修證的行者──對佛制的團體戒律,一切規律,仍然要守戒,因「戒」才可生「定」,因「定」才可得「慧」,過有規律的修行生活,這是團體的特性。否則軌範蕩然無存,佛法會面目全非。
 

  蓮生明白「聖者」與「行者」之間,如同「明理智」與「虛空智」之間,其理相同也:

  明理智──對於世間事理一切均明白了,但不能捨塵相,仍在修行之中,這是要守戒的
  
虛空智
──聖者已開悟,明瞭世上一切色相皆是虛幻虛妄,已非凡夫可比擬,戒律可以隨宜

        寫一偈吧!

  智物有所用。
  用之各相宜。
  寂靜無失所。
  觀照理無虧。
  別別有智柄。
  悟悟無心為。
  一切有所主。
  久久得自如。
 

蓮生活佛畫作你到底在想什麼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3945331

 回應文章

安娜貝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永恆的覺性
2010/04/17 00:12

親愛的好友,

前陣子您才提了個問題:永恆的覺性

今天在您文章裡看到答案了(你自己都有答案呢!)

行者要學會「觀照」,這「觀照」是般若的大口訣也,也就是對一切有形與無形的精神和物質加以細密的觀察,若能觀察萬事萬物,入其最深的意境,就能體會到「空性」。

全然觀照即永不退轉的真知體驗,即永恆的覺性

與您分享~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4-17 08:42 回覆:

安娜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菩薩記性好 我已忘記有此一問

聽您這麼說 再仔細看看您所寫文章

果然非常符般若「觀照」 萬事萬物一經「觀照」入深意境

確實可知其性本空 您的文章是講果地 我這裡所講是方法途徑

永恆的覺知 實在難描述 一描述就落入個人的反射體驗裡

這也是我一再提出疑問的地方  不過 您倒是描述的很貼切

您悟性高超 若有高人指點 能夠理事合一去實踐

恐怕也很快能有證悟 在此恭喜您了

祝福菩薩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超級的智慧
2010/04/16 08:19

問安俗客菩薩平安吉祥

光看前面這段引言  就知道俗客菩薩是一位有智慧之行者

確實如此  人生唯有修慧才不會出錯

凡人的聰明是無法與佛智相比儗的   但可以認真來修慧   

相信有朝一日也能修成佛慧   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但有智慧的人一定聰明

聰明的人只看到眼前事物   有智慧的人卻看得更遠更深入

聰明會衰敗   但智慧恒常不滅

人生要想得智慧    唯有追隨佛陀腳步與佛學習  才能獲得無上般若智

我寫一偈與眾共勉

天地無常即菩提

夢幻泡影如是觀

有情覺悟微塵界

如來佛智向虛彌

謝謝俗客菩薩又分享活佛一篇精彩好文    真是受益良多

感恩的心   阿彌陀佛

祝您法喜無量

  水 羚 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4-16 12:21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及問安~ 菩薩說的好極了

呵呵  菩薩很會讚美人 難怪內心外在都很有智慧及端莊美麗

是的  聰明跟智慧是不一樣的 人生如有智慧 就不會過份追求幻化的東西

就會看淡世俗名利種種 就會隨佛追求至高無上的般若智

就會往內開發自己無窮無盡的智慧 也會隨緣引度眾生

只因有智慧才不會迷 才不會執著 也才不會出任何差錯

智慧的開發須親近大善知識  須守戒 須禪定 須六度萬行

寫一記之

般若佛慧寂靜觀

照見我法二執無

心等太虛五智得

開悟見性契真如

實相般若的獲得可以由實修真佛密法中得到 若得成就 祂即是真如

難怪蓮生活佛會說「超級的智慧」比當國王還珍貴的多

祝福菩薩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好文
2010/04/15 23:46

俗客菩薩您好

真棒的超級智慧---般若

這心性智慧非世間學問或聰明心可得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 至於無為 而無所不為

整篇看後 貞的很感動 其實禪淨密都有相通之處 差別是修的方式不同

很幸福能聞法深入其堂奧 也很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這念心令我感動啊

寂靜的觀照 非世間的觀照  這要般若基礎 

一般行者  明理智 因戒起修  生活點滴觀照 不造犯

聖者 虛空智 也是開悟者    自然一切圓融無礙 

很感謝這文中次地的解析 獲益不少 聞法也能攝心 且法本身有功德力在

聽聞依此修  依此證 很幸福  人生路上不迷失 

俗客大菩薩 貞的很感恩你的分享   我頌經再回向給你 盡一分心

希望你  長命百歲 生生世世出世有佛法之法界  幸福美滿  圓滿一切行 

 感恩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4-16 12:17 回覆:

花仙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菩薩說得是

您很用心讀這篇文章  是的 活佛主要是以口訣來教密法

這是祂十幾年前寫的口訣 那時 祂已經證果了

看祂的文章 就知道祂境界到那裡 自己是清清楚楚的

一點都不含糊  五佛五智 相應於開發何識 一清二楚

對顯 密 藏 通 別 圓教的智慧 也一清二楚

對明理智 虛空智 無不知曉  佛法 本身就是圓融的

禪淨密 法門雖不同 但殊途同歸 萬法唯心 其實 活佛雖以密為主

也有 淨土及禪宗傳承 祂的文章 禪淨密都有 而且 講法不同 結果是一

並不互相違背的 另外 實在謝謝您大慈悲心念 我們也因而結下善因緣

也許 在久遠以前 就已經結下善因緣 才會彼此稱讚 彼此學習  也才會入心

一切皆是因緣使然 佛教的因果論不是假的 因此 要結交善知識 要發善願 行善行

直至自己成就佛道 然後 還要倒駕慈航 度化有情

蓮生活佛就是發下重大誓願  才不眠不休救度 不捨任何一位眾生的

也謝謝您的大恩大德  俗客承受不起 也在此將您善願上供諸佛菩薩 及念經咒

迴向您亦能生生世世 轉世至有佛法之法界 直至成佛 阿彌陀佛

祝福菩薩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