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光荏苒中永恆的閒悠--巴斯古城遊記(Day 1)
2010/01/12 23:51:23瀏覽1241|回應0|推薦8

bath1-1

201012日,離喧嘩擁擠的跨年不久,或許因為旅行的期待而失眠的我們,披星戴月,走過Hove零度上下殘雪未融的街,和其他一樣安靜而表情疲倦的三兩旅客,像是偷偷潛入一般的,搭上了6:20 Southern前往London Victoria的早班火車。

bath 1-2

清晨的London也相當寒冷,但做為重要轉運站的Victoria車站,依舊是人來人往,忙碌如昔。拉著行李進入捷運站,準備到Paddington Station換火車,才發現周日的Circle line果然又停駛了,還好Districtline換車也相當方便,還真感謝London錯綜複雜但也四通八達的Tube

bath 1-3

終於很順利的抵達Paddington Station,也還有時間到star bucks喝杯熱咖啡,吃個早餐,然後悠閒的搭上First 9:00開往Bath Spa的快速火車。

氣溫很低,但天氣很好。陽光帶來溫煦的假像,也愉悅了旅人的心情。火車上旅伴呼呼大睡,我則是無法安心闔眼,飢渴的一直那著傻瓜相機拍著窗外的風景。畢竟舉目所見的英國鄉村草原風景,對我仍是相當新鮮,也終於有了出國之後首次「真正渡假」的心情了。

 

其間經過了幾個小站,包括名為「READING」的地方;終於在中午之前,我們順利抵達「巴斯泉」(Bath Spa Station)

Bath做為一個從羅馬時代就倍受王公貴族青睞的泡澡渡假休閒的城鎮,熱鬧繁華的氣氛延續至今依舊未變,一出了火車站就是公車站,非常方便;而過個馬路就是Bath的徒步購物區,賣著各種流行百貨以及食物的商店,成為羅馬浴池(Roma Bath)、巴斯大教堂(Bath Abbey)等古蹟的前哨。

 

一下車雖然馬上感覺到比Brighton冷冽許多的氣溫,我們還是精神振奮了起來,於是馬上先開始尋找此行住宿的B&B,再開始逛古城。雖然花了一點時間搭錯車和找路,最後還是找到了Cheriton House,也就是我們此行的住宿。

地點就在巴斯車站後方山坡上方不遠處,步行約15~20分鐘可抵達鬧區,搭公車就更快了。這間由英國老夫婦IrisJohn經營的B&B,是她們自己的住所,同時也是一個四星級的民宿。很大一棟的維多莉亞風格建築,大概有十個房間,內部裝潢是英倫溫馨幽雅的風格,以及住戶可自由使用帶有火爐的客廳,和用餐的明亮餐廳。

Us

 

我們住在一樓的en suite,乾淨,明亮,比起飯店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房內也貼心的放了可自由取用的糖果咖啡,而電視、無線網路、毛巾浴巾更是樣樣不缺。床上大大小小擺了十個枕頭有吧,讓我見識到相當道地的英式居家風格和裝備哪。親切的Iris幫我們辦完check in之後,也跟我們說明介紹了Bath的景點和地圖,然後我們選擇她的推薦訂了隔天去看巨石陣(Stonehenge)Lacoca的半日行之後,就出發往Bath古城去囉。

原名為「水神蘇利絲」(Sulis)的巴斯(Bath),四周圍繞著緩坡丘陵,歷史相當悠久,早在BC.43年羅馬大軍征戰擴展世界版圖的途中,就發現了傳說有治癒麻瘋病與保持健康神效的巴斯溫泉,加上煙霧裊裊的美景仿若「智慧女神麥涅瓦」Minerva降臨,於是羅馬人蓋起雄偉的神廟和浴池,在彰顯Bath spa的神聖性的同時,也讓該地逐漸發展成一個繁華喧囂的城鎮。

雖然爾後羅馬人撤軍的時候,拋棄了這座溫泉,也讓巴斯泉逐漸被掩埋,直到十八世紀澡堂風再度風靡,巴斯才又為人們所注意,才在Queen Anne的意旨下重新將溫泉遺址挖出,並且修建成為溫泉療養中心,並加以開發建設,呈現今日的巴斯樣貌。

爾後,到了英皇喬治三世的時代,使用新古典建築風格主義規劃重建巴斯城,即建築物使用大量的大窗戶,將戶外風景「借」入室內,讓建築物本身與整體環境風景協調融合。因此除了舉世知名的巴斯溫泉,也因為這特殊的喬治王朝典雅建築風格,讓城裡的四千九百座建築物都列為古蹟保護的對象,亦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7年將整座巴斯城列為世界遺產之一。

 


巴斯溫泉博物館的學生票是
10磅左右,並且附有免費的各國語音導覽也包括有字正腔圓的中文。其他也有針對小朋友特別設計的導覽服務,相當客制化;兒語音導覽的說明十分豐富詳盡,對於有興趣有時間學習更多的旅客,亦可輕易的從導覽機上按下各個延伸按鈕,聽取相關資訊;加上整個博物館內的動線、氛圍、展示創意、甚至有身著古羅馬服式的館方人員在浴池旁走動的設計,都真的讓我相當印象深刻且佩服,難怪英國可以靠文化觀光賺大錢啊。

 

古羅馬浴場中包括大游泳池、浴池、蒸汽室等,大游泳池中原本透明無色卻因為池底原生植物呈現綠盈色澤的池水,終年霧氣蒸騰,常溫維持在攝氏46.5度,遊客只能看不能泡。即使是天氣寒冷的一月深冬,依舊遊客如織;潺流湧冒了幾千年的泉水,見證了帝國的輝煌與殞落。而那些站立在城牆頂邊、有著權貴名人臉孔衣飾的鏽綠斑駁雕像,沒有瞳孔的眼光悠悠遠遠的看窗了時空,就這樣幾世紀過去了,春夏秋冬,晴雨雪風,古城的興盛、衰敗與再起,在廣闊的歷史洪流中,都只是一時的風景。對古蹟遺址定格而靜止的命運裡,人來人往,潮起潮滅,又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呢。 

 




Roman Bath
旁邊還有值得一訪的幫浦室(PumpRoom)建於一七八九年的Pump Room緊靠羅馬溫泉,可於逛完博物館之後,從博物館的紀念商品店直接進入。這是十九世紀時限定英國社會貴族出席聚會的場所,六公尺挑高的屋頂上可見精緻的雕花,巨型的格子窗戶是前述有名的喬治王朝風格「大窗借景」建築,目前已經改建成為一般旅客也能進入的餐廳了。我們參觀的時候正是靠近下午茶結束的時間,現場演奏的鋼琴音樂,增添了高貴風雅的氣氛。大廳窗前有一個小小的圓形噴泉,是聚會時沖茶的水源,也是從溫泉來的,聽說原本50P可喝一杯,但那天很可惜掛上了「今日因故不提供」的牌子,只好期待有緣再訪時,再來一嚐這千年古泉了。  

 

而就在Roman Bath的東面,矗立著Bath Abbey(巴斯修道院/大教堂)。被古蹟環繞的廣場上有著各種街頭藝人在表演,孩子們也都帶著笑容的跑來跑去,加上空氣中不時飄來的熱食香味,以及來來往往的人群,可以想像幾百年前的巴斯城,應該就是這麼樣的熱鬧繁華。


大教堂建於八世紀,西元1449年的時候,主教奧立佛(OliverKing)夢到天使,指示他應該要重建,於是就有了現在恢宏的大教堂建築。整個建築以火焰式哥德式建構,抬頭可見教頭高挑雄偉的屋頂,非常的對稱美觀,交錯的扇形結構中間,綴有不同英國貴族的家徽。




而正門外牆上的兩邊雕刻聖經「雅各爬天梯」的故事;教堂內則有五十六扇彩繪玻璃窗敘述耶穌的五十六個神蹟,陽光透入七彩斑斕,炫目而神迷,有「西方燈籠」之美譽。
教堂是不需要門票的,亦可任意拍照,同時還提供多國語文的導覽文宣,遊客隨意樂捐即可,相當的開放友善。室內四周可見許多墓誌銘,感受得到該教堂世紀以來,扮演著許多教徒仰賴信奉的聖堂角色。

 

大教堂的另一旁有一個小型展館,裡面有修道院時帶的文獻與原生建築設計的展示。入口處坐著一位讀書的聾人老先生,應該是當地古蹟維護的志工,很和善的在我們比手畫腳之下,給了我們中文的導覽文宣。


 

逛完主要兩大古蹟之後,下午五點的天色已經全暗了,於是我們把握機會到著名的沙利蘭(Sally Lunn’s),品嘗她們舉世聞名的手工圓形麵包(Bun),還好六點之前,餐廳還都有供應英式下午茶Cream tea,我們選了Sally Lunn Cream Tea還有Queen Victoria CreamTea,分別是如臉一樣大的Bun加上手工檸檬果醬和藍莓醬,還有手工無鹽奶油,真的相當好吃且會有飽足感。坐在號稱Bath’s Oldest House(c.1482)Sally Lunn餐廳中,品嚐著三百年前從法國來的Sally所開發販售給當時移民與中下階級的下午茶和手工麵包,再想像本餐廳的名人常客珍奧斯汀和狄更生,當時也是坐在同個房間內,吃著同樣的食物,喝著茶,寫出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風靡世界的小說,別有一番附庸風雅的閒情。只可惜沒時間和更多的胃口品嚐更多口味的食物,也來不及逛到餐廳樓下的小博物館,看來又多出再訪的藉口囉。

 

回程的時候商店多已關門,但依然有種穿越時空隧道,從遙遠的羅馬古蹟回到現代英國的朦朧感受。整個巴斯城市中心正在舉行「從空中看地球」的攝影展,多年前曾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和家人共同觀賞過的我,依然對於該展覺得驚嘆不已,也為此行多增添了一項收穫。

 

 

歷史的輝煌與殘缺,在這裡成為一種風韻深厚的風情,時間好像在古城中被凍結了起來,卻在下一個轉角,又見新興流行的現代購物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如同當年吸引了來自遙遠羅馬帝國疲累不堪的軍人、榮華富有的貴族、熙來攘往的商人和旅客,持續點亮巴斯城夜裡不滅的燈火,以及持續出入拜訪古都的足跡。如今,這種充滿矛盾的協調構成了巴斯城特有的魅力,並且持續的魅惑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在古城中,流連忘返。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y1221&aid=368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