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果子,拜樹頭參觀新店文史館
第一名
*最早的新店人
*新店最早開墾的地區
*新店歷史最悠久的古碑
*新店曾有過唯一的也是最早停駛的台鐵支線
*台灣最早的發電廠
*台灣現今仍在使用中的最早的發電廠
*台灣第一座水泥混土橋
*新店最早的山坡社區
*台灣第一個在山坡地開墾的高級住宅區
解釋名詞
1.郭氏父子開圳時常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然災變, 圳在青潭溪中蓄水工程,郭錫瑠原設計以石塊和泥土堆砌築壩,但每遇豪雨山洪即被沖毀,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其子郭元芬改採用「 」竹攔水壩蓄水才獲得改善。因河基深淺不一,為施工順利遷就地形,自東岸到西岸連成一條長堤形攔水壩,整條壩看起來像蛇一樣橫臥在河床上,故取名( ) ,也就是所謂的攔水堤壩,除具攔水功能也做渡新店溪的橋樑。(位在今碧潭北二高橋下)
2. ( ):圓柱形的竹蛇籠。用60根長6.5公尺桂竹,每隔75公分以剖開的桂竹做緯,再將編好圓柱形竹蛇籠一根根豎立兩排置於溪中,故名之。
3. ( ):漏斗形竹蛇籠。用36根長3.5公尺桂竹,每隔75公分以桂竹做緯,編成頭大尾小的漏斗形竹蛇籠,裡面再放入石塊或卵石,平放在豎籠下方作為護陂。因狀似分叉的魚尾,故名之。
4. ( ):建造竹蛇籠堤壩時,須先在溪底挖一道深溝,再用松柏丸木作成橫直交叉的沉床,再以石塊填平穩固溪床鞏固堤壩,沉床上方才放置兩排豎籠,豎籠外方再以魚尾叉龍作護陂,連成一條長堤形攔水壩。
5.圳 / 瑠公圳之所以稱做「圳」,乃源自於其以「灌溉為主」。先民最初利用天然池沼圍築堤防並設水門,用來作為蓄水功能的水利工程叫做「 」或「陂」;比較大的叫「 」;更大的叫「湖」。
6.木梘 / 「梘」指以 製成大水槽,用堅固的木樁架在河上當作輸水涵管。郭錫瑠將製好的梘連接兩岸圳路架於溪上,時稱此木橋為木梘。
7.菜刀梘 / 為避免平底木梘又被行人當作橋通過故改平底為底,後人稱它為菜刀梘。 梘尾:即梘的尾端。日人不識「梘」字,取其音似台語「景」,改名景尾,鄉紳認為不雅,陳情改為「 」, 地名由此來。
8.大坪林圳:郭錫瑠自乾隆五年鑿之,經多次失敗後,協議和蕭妙興等人合組「金合興」開墾大坪林圳。溪兩旁多砂岩、頁岩,開鑿不易,主要工程由蕭妙興等人負責,鑿長約二百公尺的石腔作為引水渠道,主要灌溉十二張、( ) 張、十四張、二十張、( ) 厝,故又名「大坪林圳五庄圳」,今和瑠公圳合併,都歸屬市瑠公農田水利會。
填充
1.開發瑠公圳的兩大功臣?
2.瑠公圳提供什麼功能?
3.將溪水引入圳道的攔水堤壩是什麼?
4.瑠公圳紀念碑現在座立在哪裡?
5.你知道什麼叫做「圳頭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