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點分享】在教孩子「性別」前,請先忘記性別
2017/03/16 17:31:35瀏覽81|回應0|推薦0

    孩子的性別氣質,究竟是天生分化還是後天養成,長久以來都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在教養方式上,主張性別氣質先天分化的人往往採取比較嚴格的「男女大不同」途徑,也較傾向針對不同性別從小就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認為後天養成居多者,則較會意識到種種性別規範在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影響。

不過,我想先跳脫男生女生的區分,回到更前面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某個現象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是因為大部分做這件事的人都是某個特定性別,例如小女孩穿紗裙、小男孩喜歡車,但背後的原因真的是「男生╱女生就是這樣」嗎?

長髮?短髮?孩子原來這樣想

    我的小孩周米謎,現在正好六歲半,她的頭髮長度變化史,讓我反省到,如果輕易把「小女孩就是喜歡留長髮」做為解釋小女孩留長髮的原因,會錯過多少理解孩子的機會。

    米謎是個很會流汗又好動的孩子,只要天氣稍溫暖些,頭髮就會被汗水濡濕,彷彿剛從游泳池裡撈出來的狀態,但因為她髮量非常少,所以從出生到兩歲半左右,頭髮的長度從未變短過。直到兩歲半左右,她忽然自己要求把頭髮剪短,原因是:這樣不會熱。

    她剪了一個帥氣的短髮,自己非常滿意,但也開始了一段被叫「弟弟」的時期。

    我不在乎,她有時候會糾正對方,但多數時候她並不太介意。一直到三歲多,升上小班,她要求重新留回長髮。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想要在老師說『要綁頭髮的小朋友過來』的時候,可以到老師那邊去。」

    我說:「我懂了,因為你喜歡老師,所以想要多跟老師在一起。

    她說是。因此整個幼兒園時期,她就維持著長髮造型。

    在學校時,老師打理得很好,在家裡時,我會告訴她:「因為留長頭髮是你自己的選擇,所以你要學會自己整理。我不介意你披頭散髮,不過我可以教你怎樣綁頭髮。」也因此,她四歲多就學會自己綁一個簡單馬尾,雖然多數時候,她都維持披頭散髮的狀態。

    這段時間,就算在大人看來她的頭髮很亂,她仍真心喜歡自己的長髮,並且對長髮群體高度認同:「我們班所有女生都是長頭髮。」

    直到上了小學,這個情況轉變了:老師不再協助打理髮型,但對整齊的要求仍像幼兒園時一般高,加上國小與幼兒園時期差異甚鉅的上下課作息時間,讓長髮的孩子更不容易維持被學校認可的整齊。

    這時候其實是媽媽我開始承受壓力:因為身邊會有種種聲音,要求我要負起「把小孩打理得乾乾淨淨」的責任。

    為什麼呢?我總是非常抗拒這種說法。都國小了,我的責任應該是「教她如何把自己打理乾淨」,而不是「幫她打理乾淨」為了頭髮,我們母女倆都承受很大的壓力——我得到各種「你應該把小孩弄整齊」的暗示,而她直接被要求要弄好。

    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找她懇談。我說:「米謎,我知道我從來都不要求你要把頭髮梳整齊、綁起來,因為我認為那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事,但這個社會大部分的大人並不這樣認為,而且大家會認為幫你綁好是我的責任,可是我已經教會你了,這就是你該做的事。其他大人講我的時候,我必須一直解釋,這讓我覺得很累,而你一直被講頭髮亂七八糟一定也很煩,所以,可以請你考慮把頭髮梳整齊嗎?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別人唸了。」

    她安靜了很久,安靜到我以為她生氣了。然後她說:「媽媽,我決定把頭髮剪短。」

    我非常吃驚:「你確定嗎?

    「確定。」

    「可是你喜歡留長頭髮耶。」

    「對,可是我不想下課的時候要綁六次頭髮,下課時間很短,我想玩。」

    「你不會覺得可惜嗎?」

    「會,可是我比較想玩,不想花時間綁頭髮。」

    所以現在她又是個帥氣短髮的小女孩;而且現在學校裡她最喜歡的一個高年級姐姐也是帥氣短髮,更讓她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

是什麼把孩子跟「性別」綁在一起

    這個發展歷程對我來說非常具有社會意義:我們通常會認為小女孩就是愛留長髮,久而久之它就成為一種性別化的現象,彷彿留長髮就是小女孩的天性。但周米謎長短髮的變化與選擇歷程,卻讓我們看到更多其他社會關係扮演的角色,例如:照顧者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是「達成社會對於頭髮整齊要求」的執行者,或是「教導孩子達成要求」的協助者?這兩種不同定位會讓孩子在「留長髮」這件事上要擔負的責任不同。

    當孩子要付出比較多代價(玩的時間變少)、負擔比較多的責任(媽媽教你,可是你要自己綁),她會做出的選擇可能就會有所不同。而周米謎的選擇歷程也正好打破這種「天性說」,當她照自己天生的生理需求進行選擇,她的選擇是跟大部分女生不一樣的:因為實在太會流汗了,留短髮才舒服。留長髮對她來說,反而是違反這樣的天性以追求女孩的群體認同:我們班女生都留長頭髮、公主都留長頭髮。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她認同的對象呈現更多元的樣貌,例如喜歡的姐姐也是短髮,就足以讓她在追求群體認同以及生理舒適之間取得平衡。

    我們更不能忽略另一個潛在的問題:隨著年紀成長,女孩們越來越文靜、不好動,但有沒有可能是因著愈來愈多來自社會的身體規訓,讓女孩們覺得麻煩而放棄原先喜歡的事物呢?

做為一種社會分類的方式,性別其實是最潛移默化的,尤其負擔教養責任的大人們,自己小時候通常也都是被這種性別分化的教育方式養大,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所以很難跳脫性別分化概念的束縛。

    如果我們要讓孩子是一個完整發展的個體,就要停止這種「用性別做為解釋」的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方式是在把孩子放入性別框架,而非給他們更多可能。生理上的性別或許是天生的差異,但「某一個性別去做某一件特定的事」,則是社會制度、文化,以及活在其中的人們所共同造成的結果,它不是天生、自然,是後天造成的。

    身為教養者,唯有透過先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性別概念「懸而不論」,才能突破這種社會共同造成的限制,看到孩子發展的需求,然後他們的性別才有可能是助力,而非只是規範或阻力。

【資料來源:張老師月刊470期‧作者:周雅淳】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https://www.facebook.com/mimiandmom/

 

純潔官網 http://goo.gl/opFsLb
青少年純潔協會粉絲團 https://goo.gl/a3b7gy
前往線上捐款:https://goo.gl/k3oUCw
青少年純潔運動協會連絡方式
電話:02-2929-0788
E-mailpla@purelove.org.tw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9668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