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冰子:話說「啃老族」
2009/11/16 18:58:00瀏覽429|回應0|推薦7
冰子:話說「啃老族」

看到一則報導,美國三分之一年輕人成了「啃老族」。這是指18歲到35歲的年輕人因找不到工作或薪水低微,只能和父母同住,生活得靠父母支撐。想不到美國的經濟衰退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我來美國,最初的一個深刻印象,就是美國年輕人的獨立性。他們一到十七、八歲就離家生活,不論上大學或工作,都已租屋居住。這個年紀正是談戀愛的時光,說某男生住在父母家,女生要去男生父母家約會,十有八九都會把女生嚇跑。這樣的男子漢幾乎找不到女朋友,所以到了十八歲,再窮再困難,也得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了。曾聽一個醫學院的研究生,笑談自己17歲離家,一時找不到工作,沒有收入,吃不飽飯,不得不常常「翻窗」入屋,打開家中電冰箱,飽食一頓再「翻窗」出去,回到自己的租屋。父母豈能不知,冰箱食品常被「盜食」,但反而裝入更多食品。直到他在大學食堂,找到了工作,才過了這段「難關」。

如此感慨美國青年的獨立性,緣因中國的孩子讀完大學,找不到工作,沒有結婚前,多半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所以「啃老」這個現象,中國早已有之。這也是中美文化的差異。我們喜歡「大家庭」,幾代同堂,幾十口人住在一個院子裡,吃喝靠祖輩和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土地、財産、甚至官職,一代代傳下去,沒有人譴責這是「啃老」。

講個過去的小故事。我清楚記得在讀小學時,每早背了書包,走出弄堂,總見一個中年人,西裝筆挺,頭髮鋥亮,拿了一根手杖,牽了一條小狗,在弄堂裡踱方步。有時還抽著一根大雪茄,派頭十足。後來才知這是我們弄堂裡的大房東顧老太的兒子。這弄堂有新式巷弄房子廿、卅幢,每月收的房租非常可觀。顧老太雖已七十多歲,但大小事情仍由她親自操辦,不用她的兒子操心。 這位被弄堂裡衆人所稱的「小開」(上海話,老闆兒子叫小開)天天享福,吃得好、穿得好,所娶妻子像電影明星一樣漂亮,我們大家叫她「新娘子」因爲她穿著鮮豔,到了四、五十歲,還是叫她「新娘子」。

可是從來不用工作,吃穿不愁的小開很愛鑽研,他的愛好就是玩無線電,家中收藏世界各國各式無線電。他的最大樂趣就是拆拆裝裝無線電。那時不少人喜歡買了零件,請他安裝,他不取分文。有人家的無線電壞了,請他修,一修就好。後來他在家裡辦了一個廣播電台,天天播放流行音樂,那些歌曲都是新娘子愛聽的。有次他看見我們幾個孩子在玩「碾石機」(一種最簡單的無線電),高興地告訴我們,他的電台的周波,叫我們經常去聽歌。直到解放後,政府禁辦私人電台,顧小開的電台才結束了播放。

後來我在初中時住校,很少回家,聽大人說,顧小開不常出門了,出門時也是一套卡其布中山裝,低著頭,十分低調。再以後,弄堂房子全歸了公,他和妻子,二個孩子住在一個「過街樓」裡。文革中,有人揭發,顧老太原是替「外國墳山」看墓人,那外國人離開中國時,把「墳場」送給了她,她靠中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大發展機會,在「墳場」地皮上造了這些房子,開始發財。顧小開小時候家境貧困,吃了苦,母親成了大房東後,就不讓他再去工作,盡享清福了。

顧小開應是典型的「啃老族」了,但我覺得他並不壞,用「啃」字來形容那些依靠父母的人,未免過激了些,還是用「傍」字,「傍老」比「啃老」更符合實際些。英文用「尼特族」(NEET)(Not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似乎更溫和些,更適合些。依靠父母生活的一些年青人有的因能力差,或者「不合群」,不能融入社會,也有的理想太高,不能實現,更多的是社會經濟不好,工作一時難找,只能依靠父母。也有的如那個顧小開,父母有錢,不用他做什麽事。真正懶惰、不肯工作、不肯學習、不肯受訓的人畢竟很少。我們要同情、關懷這些「傍老」的一族,不要用仇恨的詞語去打擊、挖苦、諷刺他們。此文算是爲「啃老族」說幾句話。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342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