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浙江大學報) 大愛中華--隨台灣紅十字組織負責人 浙大客座教授陳長文四川災區紀事 (四)
2009/01/05 22:43:38瀏覽758|回應0|推薦8

圖一: 親切與阿壩州胞合影 (圖文 浙大彭鳳儀  徐曉敏)

  "讓受助的人獲得全部的希望" 

    有苦難之處,就有紅十字會,有紅十字會之處,就有希望",希望,是陳長文一行談及最多的。在他看來,獨善其身是無法成就個人幸福的,因為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當總體沒幸福時,個人是沒有幸福可言的。陳先生深情地給我們講一個小女孩將被海水拋到岸邊的眾多小海星救回大海的故事。他說,小女孩的力量很小,也許救不了很多,但對救回大海的每一個小海星來說,則意味著擁有了全部生的希望。中國幅源遼闊,發展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和災區的民眾有著很多的困難,我們還不可能解決所有人的困難,但看到一個救一個,對受救助這一個個,我們希望他們獲得全部的希望。 

  125晚,我們來到了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州是四川第二大藏區,也是羌族主要聚居地,地處偏遠,山區道路難行。"5·12"汶川特大地震無情地奪走了阿壩州兩萬多同胞的生命,致使2160餘名群眾留下殘疾。同時阿壩州還是全國罕見的大骨節病重病區,患者行動艱難、疼痛難忍,身心長期忍受著疾病的摧殘,生活十分困難。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臺灣紅十字組織、中國殘聯急災區群眾之所急,想病區群眾之所想,獻出博愛之心,援建阿壩州"紅十字博愛"康復中心,為阿壩州因地震致殘和大骨節病患者同胞送來了巨大的關愛,對阿壩州殘疾人事業給予了巨大支持。126,在群山環繞的偏遠重災區--阿壩州馬爾康縣,陳長文、江亦曼與中殘聯理事長王新憲探望慰問罹患大骨結症的殘疾人士,在寒冷的冬天為他們送上了取暖器和飲水機等基本生活用品,並共同為阿壩州"紅十字博愛"康復中心奠基。 

  在奠基儀式上,陳長文向人們深情講述了自己與智殘兒子文文26年相處的感受,儘管他給家裏人帶來了很多挑戰和困難,但更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了應該去關愛別人。他感慨說,儘管殘障人士有的在臺灣,有的在阿壩州,但都是一家人,我們務必要做到讓殘障人士能跟我們一樣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算是有用的人。 

  據臺灣紅十字組織表示,此次將投入700萬人民幣參與此間康復中心的硬體興建工作。同時,包括康復中心的運作、專業醫療師和醫師的培訓、各項康復服務的提供等,紅十字組織將結合兩岸團體力量,共同投入康復中心的培訓與服務工作,並以康復中心為基點,推展相關服務或訓練方案、協助當地災民和殘疾人士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以硬體結合軟體的方式,為其提供實質服務。據悉,未來康復中心服務總人口將不少於7萬人。 

  奠基儀式上,藏民們扶老攜幼到場向空中拋擲象徵祝福的紙片"龍達",感謝臺灣紅十字組織及臺灣民眾的善心義舉。湛藍的天空下,陽光普照大地,雪白的龍達帶著藏民的感謝在空中恣意飛舞,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盡情飄灑在高原上。 

  當天下午,兩岸紅會一行驅車百公里駛入群山深處,來到了阿壩州最大大骨節病患者的村落--馬爾康縣尕渣村大骨節病區綜合防治扶貧試點工程點,入戶看望了居住在那裏的大骨節病患者,並為其贈送了牛奶、食品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希望他們能夠過一個溫暖的寒冬,過一個美好的新年。為我們擔任翻譯的女孩是村裏祖祖輩輩中唯一的一個正在就讀的大專生,離開尕渣村時,陳長文先生握著她的手,鼓勵她要繼續努力學習,做有用的人,以後為這個村子帶回更多的希望。 

  127,我們轉往此行最後一站--以羌族為主的理縣,災後羌族村寨毀損情況很嚴重,許多災民現在仍住在活動板房和自建的帳篷裏。在桃坪鄉羌寨裏,陳長文和江亦曼代表兩岸紅會向在大地震中傷亡最慘重的羌族部落居民表達誠摰的慰問,同時發送滿載愛心的溫暖棉被給災民們。在桃坪鄉,我們恰逢羌寨隆重而又極具民族特色的婚禮,一對新人在陳長文、江亦曼和眾人的祝福下舉行了婚禮,在災難面前,樂觀堅強的羌族人們依然充滿希望地生活,不斷延續幸福。 

  羌寨人們為表達他們內心對紅十字會的感謝,他們拿出了當地的野生核桃硬要塞在紅十字會人員的手中,一位羌族婆婆一路小跑為陳長文先生送上合適的羌繡鞋墊,感謝他們的善舉和關愛。在羌寨文化廣場上,熱情的羌族人不分男女老少圍著我們跳著羌族傳統舞蹈,唱著歡快的民族歌曲。"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羌族孩子們用他們稚嫩但真摯的聲音唱起了《感恩的心》,充滿感恩和希望的歌聲在羌寨裏唱響,傳得很遠很遠……當我們問起陳長文先生這幾日走訪災區感受時,他回答說,災後重建軟體的建設比硬體更重要,但也更困難。陳長文認為,浙江大學,乃至全國高校中的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應該在軟體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陳長文說,此行親身感受了災民的悲苦與難以描述的無助與無奈,也深刻體會生活在高原的弱勢民眾的需求,災後重建是中華民族每一份子都應該做的事情,我們每一個學生、老師都應該思索是否為災後重建做出應做的事情?由於金融風暴影響,許多大學生對未來惶恐,不知如何面對挫折,更好地規劃人生。在陳長文眼裏,浙江大學的學生非常優秀,將來一定能夠有所成就,是成為未來領導者的精英,因此培養大學生具有一種大愛情懷和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關鍵的。他希望學生能夠走出實驗室、教室,積極投入到社會工作中,學習如何關心別人。為此陳長文建議,浙江大學可開設學習愛人、如何愛人的必修課程,但不必設定學分。老師的選擇非常重要,學校可邀請那些一直關心社會公眾的典範人物來學校給學生或教師上課。一流大學一定要有這樣的人才培養環節,陳長文強調說。而中國紅十字總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也表示,浙江大學作為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在災後重建工作中要發揮表率作用,走在全國高校前列,為災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理縣返回成都的路上,一輛輛滿載物資的紅十字會車輛與我們擦肩而過,而我們也不時看到路邊樹立著"大愛無疆增鬥志,重建家園更壯觀"等標語,不時看到全國各省援建災區的工程正在熱火朝天的開展著。濤濤不絕、清澈綠藍的岷江水不斷流向遠方。沿江同行的我們,眼前不斷閃過留守學生李芮堅定的話語、映秀人開懷又落淚的笑容、羌族人們熱情高唱的歌聲。地震留給了災區人民極大的痛苦,悲痛的記憶和心靈上的傷痛,但也使我們更加團結,更感受到了臺灣民眾這樣一種血濃於水的同胞情、骨肉愛。我們相信有這樣美好的人間大愛的存在,在災區重建的路途上,所有中華兒女的心必會緊緊相依,希望、愛心和力量將一路相隨。(彭鳳儀  徐曉敏)

圖二:  龍達飛舞祝福阿壩州康復中心奠基

圖三:羌族孩子演唱 (感恩的心)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vchen&aid=2538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