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火浮生錄—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始末—紀念「七七抗戰」七十週年
2009/05/05 14:12:07瀏覽2257|回應0|推薦0
 

戰火浮生錄—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始末

—紀念「七七抗戰」七十週年

*

陳宗嶽 輯

  民國卅四年秋,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戰已結束,日本敗局已定,美國總統杜魯門企圖盡快迫使日本投降,並藉此抑制蘇聯,遂在七月成功試爆世上第一顆原子彈後,計畫在八月初日本天氣開始好轉之際,從日本廣島、長崎等四個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擲原子彈。在此之前,美國、英國、中華民國三國共同發表了「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七月廿八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美國政府因而決定依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一、原子彈的發明

*

  英國媒體曾披露,美國之所以能那麼快的研製出原子彈,與英國無私轉讓先進的原子彈技術有很大的關係。 

  民國廿八年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後,英國開始秘密研發新式武器。英國科學家發現,通過濃縮天然鈾,可以製造威力強大的原子彈。廿八年底,英國在利物浦秘密成立了由科學家羅特布拉特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開始代號「合金管」的原子彈研製計劃。 

  由於原子彈的研製是一項跨領域的綜合技術工程,涉及包括「非金屬研究協會」的許多部門,不料該協會的一名女成員竟是蘇聯間諜,使得蘇聯史達林一開始就知道英國在秘密研製原子彈。 

  在德國飛機幾乎夜夜轟炸英國的情況下,原子彈研究小組仍然有了重大發現:一個中子只有處於核的有效「目標範圍」內,才能被抓住。這使得英國原子彈的研究立即躍居世界領先的地位。不久後,英國開始準備製造原子彈,但是德國的持續空襲使得英國政府非常擔心:那天空襲時無意間擊中原子彈研究基地,極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巨大災難。由於英國面積狹小,無法在更隱蔽的地方研製原子彈,加上英國政府得知德國也在研製原子彈,倘讓德國領先製成原子彈,將對盟國造成毀滅性的危害。(事實上,德國後來也真的比美國早四個月製造出原子彈,只是設計上的缺陷,製成威力只可殺死方圓五百公尺生物與污染鄰近區域的「髒彈」,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因此,民國卅一年六月,英國政府決定放棄研製原子彈;卅二年八月,美、英兩國達成「一起研製原子彈,雙方共用所有情報,同等工作,均分成果。」的協定。在英、美等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國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成功製造出世界第一枚原子彈。 

  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科學家與美國研究機構分道揚鑣,回到英國自己研製原子彈,並且耗費鉅資建造核反應爐和同位素分離廠,一直到民國四十一年十月三日,英國才在太平洋試爆自己製成的第一枚原子彈。 

二、原子彈產自加拿大的「垃圾」 

  儘管原子彈是二次大戰後期美國研製出的毀滅性武器,但是,當時卻是用加拿大的「垃圾」製造出來的。 

  民國廿八年八月,愛因斯坦等三名猶太籍科學家去到美國,聯名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談到了核物理研究的最新進展,並警告德國很可能會研製威力強大的原子彈。民國卅年十二月,美國在珍珠港遭到日軍偷襲後正式參戰;民國卅一年,美國開始代號「曼哈頓工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 

  製造原子彈,需要大量的核燃料鈾235,但是英、美兩國都沒有鈾礦可用,直到一同參與計畫的加拿大提出加拿大有鈾礦的好消息,美國才派專家到加拿大尋找,結果卻發現:「製造原子彈所需的珍貴鈾礦石,竟被加拿大當作沒用的垃圾,隨便丟在野外風吹雨淋。」 

  原來,一九三0年代,加拿大一家企業在安大略省霍普斯港地區建造了一家提煉廠,專門從來自大熊湖的礦石中提煉鐳,提完鐳所剩下的鈾礦石沒有用,便當作垃圾丟棄在霍普斯港附近的荒地裡,而且還在為如何處理這些「垃圾」憂愁。 

  就這樣,美國人搬走了好幾噸的鈾礦石,原子彈的研製也很快有了重大進展,民國卅三年底,鈾燃料分別從非洲剛果、南非和加拿大大熊湖的鈾礦石中提煉出來,解決了原子彈關鍵的核燃料問題。 

  民國卅四年七月十六日,人類第一枚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裡試爆成功,八月六日和九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首次投擲原子彈,核爆威力從此震驚了全世界。 

三、艱鉅的投擲任務 

  代號「曼哈頓工程」製出的世界第一枚原子彈,是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製成功的,但是為了使原子彈能投入實戰,美國空軍還成立了「第509混合部隊」和「銀盤」計劃,目的是改裝和試飛投擲原子彈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並訓練機組人員。 

  計劃的執行地點在猶他州和內華達州交界的溫多弗空軍基地,那裡非常荒涼。民國卅二年,美軍選定該基地後,迅即建立起機庫、營房、醫院和其他必要設施。此時,原子彈還沒有製造出來,可以說:研製和訓練幾乎是同時進行的。訓練小組長是保羅•迪貝斯上校,只有他知道訓練任務是為了投擲原子彈。在那兒從來不提「原子」這個詞,基地在做什麼事都不准對外透露,為了做到絕對保密,聯邦調查局派了四百名便衣特工負責監控所有郵件和電話。 

  執行原子彈特殊投擲任務的是美國空軍第509混和團,這個團的飛機主要是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為了保證原子彈投擲成功,他們進行了長期的、嚴格的模擬投彈訓練。根據投擲原子彈的要求,他們將訓練高度定在一萬公尺,投擲用的炸彈重達四千五百公斤,訓練時,每架飛機只帶一枚炸彈,投擲完立即作155度急轉彎。這是避免遭到原子彈爆炸輻射波及的重要保護措施,為了保障投擲原子彈飛機的絕對安全,509混合團的B-29轟炸機從不參加對日本的大規模轟炸。 

  執行廣島投擲原子彈任務的就是訓練小組長保羅•迪貝斯上校,他身兼駕駛與機長,是一位廿九歲的優秀飛行員,曾為艾森豪將軍駕機,由美國空軍司令亨利•阿諾德將軍親自選定他執行這項任務,飛機是一架經過改裝,能安全運載重四千五百公斤重量,以保羅•迪貝斯上校母親名字「艾諾拉·蓋伊(ENOLA GAY)」命名的B-29轟炸機。 

  訓練使用的是和暱稱「小男孩」原子彈同樣形狀、重量和大小的模擬炸彈「南瓜」,每天練習裝載、投擲,精確度要求達到十公尺之內。民國卅三年九月,「銀盤」訓練計劃開始執行;民國卅四年春,訓練完成。在原子彈試爆前夕,迪貝斯上校領導的第509混合大隊的十八架B-29轟炸機,分別在五、六月進駐太平洋馬利亞納群島的提尼安島,那裏有一個石灰岩平板平臺可作飛機起飛之用,是由迪貝斯上校親自從太平洋中上千個島嶼中選定的,作為飛往日本執行投彈的基地。 

  當時整個509混合大隊,每天只派一架B-29轟炸機孤零零地飛往日本,在一萬公尺以上的高空,扔下一個普通炸彈,然後打道回府。這種異常舉動,經常遭到島上其他部隊的譏笑,挖苦他們正在幹「鬼才知道」的怪事。 

四、廣島、長崎相繼挨轟 

  民國卅四年八月五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達使用原子彈的命令,原子彈當天即由三架飛機分載空運到提尼安島,由技術人員進行組裝,下午組裝完畢,掛到「艾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的彈艙裡,第一枚原子彈的投擲準備工作就緒。 

  八月五日晚,第509混合團執行任務的有關人員奉命在會議廳集中,由迪貝斯上校第一次向大家做任務說明,當聽到要把一顆破壞力達二萬噸TNT威力的炸彈扔下去時,在場的飛行員都嚇呆了。 

*

*

  八月六日淩晨二時四十五分,迪貝斯上校駕駛著「艾諾拉•蓋伊」號,載著另外十一名機組成員,從提尼安島平臺起飛,另外兩架B-29轟炸機作為僚機,三架飛機成V字形,在一萬公尺的高空向日本廣島飛去。八時九分,飛機飛臨廣島上空,八時十五分十七秒,按下投擲原子彈的按紐,原子彈剎時帶著降落傘直墜下去;五十秒後,原子彈在離地面六百公尺的空中爆炸,天空先出現了一個紫紅色的小火點,隨即擴大成為半英里寬的紫色火球,一個沸騰翻滾、紅紫相間的大火團騰空而起,一圈一圈的灰色濃煙圍著這個騰空而起的火柱,直沖上一萬公尺的高空,形成了一個蘑菇雲。迪貝斯上校投擲後,隨即作了155度急轉彎,在快速拍攝了一些鏡頭後,立即飛離了現場,他們在遠離廣島二百七十英里的空中,還看到了蘑菇雲向周圍閃射著各色的輻射線。 

  當時廣島人口有卅五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計有八萬八千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五萬一千餘人;全市七萬六千幢建築物,全毀的有四萬八千幢,嚴重毀壞的有二萬二千幢。 

  迪貝斯上校和機組成員完成任務返回基地後,受到熱烈的歡迎,後來並獲得榮譽獎章。 

  但是,廣島的悲劇並未使日本當局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還竭力掩蓋廣島的事實真相,把希望寄托在蘇聯的調停上。八月八日,日本從蘇聯領導人那裡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繼續進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宣言』,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基於對聯合國的義務,接受聯合國的要求,宣布從八月九日起對日宣戰。」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十一時卅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

*

* 

  八月九日上午十一時二分,迪貝斯上校所屬的查爾斯·斯文尼,駕駛B-29轟炸機再度前往日本執行任務,投彈的目標是小倉。按照迪貝斯的指示,飛機在抵達目標上空後,不管護航的飛機是否抵達,在高空盤旋一圈後必須投擲原子彈。無奈雲層太厚,機組成員看不見目標,再加上結伴護航的兩架飛機沒有及時趕到,斯文尼沒有按照迪貝斯的指示,在天空來回盤旋,足足浪費了四十五分鐘。

*

  由於燃料有限,斯文尼最後只好改變目標,小倉免遭一劫,長崎卻倒楣了。可是,斯文尼沒有把暱稱「胖子」的原子彈投擲在長崎市中心,而是落在偏離中心目標二公里URAKAMI河谷,否則廿七萬人的長崎城,當天傷亡的人數何止八萬六千人;只是仍有60%的建築物被摧毀,是繼廣島之後的又一場戰爭悲劇;迄今為止,長崎共有十三萬七千多人死於核爆炸和核輻射導致的疾病。 

五、力圖平衡「威嚇」與「血腥」的聲明 

  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立即面臨一個難題,如何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剛在一個日本城市引爆了一個具有超強破壞力的原子彈」?而且在宣布的時候,不僅要讓人們了解到原子彈的巨大威力,顯示出美國具備的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同時又不能過於凸顯原子彈的血腥和恐怖,從而破壞這次行動的正義性。 

  結果是在當天上午十一時許,以例行新聞的方式發布,字數約一千字,由白宮助理新聞秘書埃本·阿耶斯向十餘位白宮記者團記者宣讀如下總統聲明: 

  在十六個小時以前,一架美國飛機在廣島投擲了一顆炸彈,那是日本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該炸彈是一枚原子彈,利用的是宇宙間的基本力量,炸彈的爆炸力超過兩萬噸TNT炸藥。日本先前在珍珠港發動戰爭,現在它得到加倍的懲罰。 

  這份總統聲明,從第一個字開始就是半真半假。廣島的確有重要的軍事基地,但炸彈的投擲目標卻是一個擁有卅五萬人口城市的市中心,當時美國政策是直接轟炸日本平民,以摧毀日本士氣。聲明中還隱匿了一些事情,包括沒有提到原子彈的輻射作用,而美國官員確實知道原子彈輻射的可怕。所給予媒體的普遍印象是:這是一顆超級大炸彈,卻絲毫沒有提及原子輻射的超級殺傷力。 

  當天,許多美國人先是從廣播中聽到這一消息,接著無線電台在新聞發布會後不久也廣播了這份聲明的原文。下午出版的報紙以頭版標題刊出「原子彈轟炸日本,世界炸彈之最」或者「原子彈轟炸日本城市」,但是沒有發布圖片。 

  直到第二天,美國政府才開始發動新聞攻勢,詳細報導原子彈的製造及廣島的轟炸過程。國防部五角大廈連續發布了十四個新聞公報,當時所有的美國報紙幾乎都全文或部分刊登了軍方的這些公報,這些多半出自一位長期參與原子彈研製活動的紐約時報記者之手,他也因而獲得新聞報導最高榮譽的「普利茲獎」。 

六、投擲原子彈兼有「教訓日本」與「威嚇蘇聯」 

  杜魯門決定投擲原子彈之後,終生都不免要為他的決定辯護:「投擲兩枚原子彈不僅結束了對日戰爭,並因此拯救了多達五十萬名美國士兵以及更多日本人倖免於戰爭之難」。 

  但是,民國卅九年杜魯門還在位時,他最親密的同僚-海軍上將威廉·李海(William.Leahy)就曾反對此種說法:「我認為,在廣島和長崎使用這種殘忍的炸彈,並沒有給對日戰爭作出特別貢獻。在此之前日本就已經被打敗了,對日本實施的海上封鎖和大規模轟炸,已經使他們準備投降。」從被破譯的日本電報內容中,杜魯門和李海確實得知:從民國卅四年六月開始,東京政府內就有人準備投降,只要美國保留天皇的位子,軍事入侵並非不可避免。 

  因此,長久以來都有人猜測:兩枚原子彈與其說是「為了教訓日本政府」,不如說是「為了威嚇史達林」。如同杜魯門在一九四五年七月廿五日的日記中寫道:「不是希特勒、史達林那夥人研製出這種原子彈,真是世界的福氣。」 

  但是就戰爭而言,杜魯門總統清楚知道原子彈的強大破壞力,就本位主義立場,他應盡一切可能減低美國的損失,會導致多少日本人死亡,對他來說無所謂,畢竟日本偷襲過珍珠港,似乎此時種族主義也在杜魯門心中起了作用。 

七、無悔當年投擲第一枚原子彈 

  兩年前,駕駛B-29轟炸機向日本廣島投下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的十二名機組員中,還有九十歲的駕駛員兼機長保羅·迪貝斯,同為八十二歲的領航員泰特·範科克和武器專家莫里斯·傑普森等三位健在;他們在回應美國媒體的採訪中,一致認為:投擲原子彈是必要的,能結束戰爭,挽救更多生命,他們對自己的行動不後悔。 

八、投擲飛機被典藏 

 

* 

  大戰結束後,這架曾經轟動世界的B-29轟炸機被運往華盛頓郊外的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收藏。民國八十四年五月,美國為紀念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五十週年,舉辦了一個名為「最後行動:原子彈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展覽,正式向民眾展示了「艾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的機身。民國九十二年,美國政府對「艾諾拉•蓋伊」號再進行全面性的整修,並投資二億美元修建巨大的機棚和附屬建築,將「艾諾拉•蓋伊」號安置其中。這架投擲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的B-29轟炸機,翼長一四一英尺,螺旋槳長十七英尺,全身閃閃發亮,如同新的一般,參觀者從飛機下方走過,可以清楚的看到機艙內的情況。 

*

九、日本民眾受害後才認清真相 

  遭原子彈襲擊的倖存者,目前大約還有廿七萬人,其間,移居南北韓和南北美洲的有四千多人,多數是日本人,也包括一些韓國人,甚至是中國人。 

*

*

  目前,還住在廣島的約有九萬人,七十六歲的大林芳典是其中之一,原子彈投下時她只有十六歲,目前在「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擔任義務講解員。她回憶:當日本剛開始跟中國打仗的時候,我還是小學生,我聽到的都是政府的宣傳報導,政府說戰爭是為了亞洲的和平,我就很自然地相信了。可是當原子彈投下時,我已經是十六歲的高中生,開始懂事,也只有當自己成為戰爭的受害者之後,才開始想到其他國家的受害者,才漸漸明白真相。現在我知道,那場戰爭對於中國和韓國等亞洲人民來說是一種侵略。 

  另一位受害著阿部靜子,也表達同樣觀點:我認為那是一場侵略戰爭,我不相信有任何亞洲人民因為日本發動的戰爭而獲得解放。我為中國人民受到的傷害感到非常抱歉。這的確是一次悲劇,作為親身經歷過戰爭,並且是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的我,這種體會比其他人都要強烈得多。由於日本軍隊對中國人民做了那麼多殘忍的壞事,因果報應,我等於是替日本吞下了這顆苦果,我接受了這個現實,並且銘記於心。 

  在廣島附近海面的大久野島(戰時生產化學武器的基地,主要用於中國戰場)的資料館館長村上初一,特別指出:日本人固然是「原子彈的受害者」,但由於日本軍國主義將戰爭災難強加於中國等國家的民眾身上,又犯下了製造化武等非人道罪行,所以包括廣島人在內的日本人,同時又是「戰爭加害者」。 

十、長崎人希望「廢核」 

  兩年前,長崎舉行「原子彈爆炸六十週年和平祈禱會」,長崎市長伊藤一長發表了一篇「和平宣言」,引起很多日本民眾的共鳴。 

  這篇「和平宣言」說:「我國理應深刻反省先前的戰爭,下決心不再因為政府的行為導致戰爭慘禍再次發生,政府應該維護憲法的和平理念,作為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實現『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的法制化,政府應該顯示不再依賴核保護傘的姿態,為『廢除核武器』發揮領導作用。」 

十一、廣島漫畫家將慘劇歸罪日本 

 

  現年六十六歲的日本漫畫家中澤啟治,是親眼目睹原子彈爆炸的倖存者之一。一九七二年,他描繪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所造成的毀滅性災難,首次出現在兒童劇和一本長達一千多頁的書本中,那本書賣了六百多萬冊。他不只譴責把廣島變成人間煉獄的美國人,更揭露把軍國主義帶到亞洲的日本,才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 

  中澤啟治還說:我們看到軍國主義復蘇,右翼勢力抬頭,歷史被篡改,家庭教育應起關鍵作用,父母要和孩子談論戰爭,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歷史。 

十二、日本從「懼核」轉成「想擁核」 

  一九六八年一月,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提出「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一九七一年十一月,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過了這一原則,因而成為日本政府對於核子武器的基本政策。儘管目前日本還不可能發展核子武器,但日本擁有製造核武所需的先進技術和大量核原料,使日本政府的核武政策倍受外界關切。 

  二00六年十月,自民黨的重量級人物中川昭一,在參加電視討論節目時宣稱「憲法並沒有禁止日本擁有核武」,應該允許討論日本是否應該擁有核子武器。此一說法,隨後得到同黨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積極回應,此舉雖引發日本在野黨對麻生太郎提出不信任案,但是作為首相的安倍晉三卻沒有直接批駁中川和麻生的言論,只是重申「無核三原則」,姿態耐人尋味。 

  還好,曾遭逢核爆重創的日本民眾並不贊成「核武裝論」,如同日本報刊「讀賣新聞」最近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支援繼續奉行「無核三原則」,只有18%的人接受修改「無核三原則」。 

  另外,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也警告日本:「如果發展核武,將犯下嚴重的錯誤。」剛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日前也致信告誡日本:「不要試圖發展核子武器。」只是不知道,日本政客對這樣逆耳的忠言是否聽的進去?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291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