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靈性文明 (2001年 發表)
2010/09/25 03:05:20瀏覽4185|回應37|推薦107

(2/13/2022)
新儒學正在改良中國的社會主義,孔子學院卻不見容西方。以老莊思想聯結基督教,或可建立平等的對話平台,開啟善的交流。



(2010年記)今欣見兩岸爭相復興孔學,特將十年前(2001刊於《金山論壇》)的這篇文章置頂。文中提及中華文化"文藝復興"一詞呼應了近日劉兆玄先生提出的觀點。

(文)和人一樣,「文明」亦有上智下愚。最高層次的文明或可稱之為靈性文明。然而當個人的靈性智慧提升到了某種程度後,也就不存在著所謂的文明或文化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古今哲人苦苦思索的道理,其實就是「無道理」。

東周的老子是在「去智」,祛除「分別心」之後,才參透生死,順應了自然大道。後人極留痕跡地描述了當他騎牛西行前,是應守衛的要求,才留下了一生智慧的結晶。一篇五千字的道德經,隱晦莫名中,卻又透著清朗。兩個世紀後莊周抓住了那吉光片羽,洋洋灑灑地企圖以時人能懂的寓言來傳其道。

藉著文字留下的智慧,是否就成為他們力主去智的反諷?這些超越文明框框的自由人,冒著被時人譏為飾智驚愚,或被後人歪曲解讀的危險,以有限的文字來傳達無限。也因此哲人雖已遠,其氣仍沛乎蒼冥,繼續感召著有同樣追求的人。這裡面沒有神化,沒有儀式,沒有應許。

中國哲學的優異性之一,在於其不受神的干擾。這種真智超越了宗教、種族、性別的文化藩籬。而幸運的中國人,因一脈相傳的文字,文化背景,對此靈性智慧,特別容易會心領悟。這是任何意欲「脫古」或「去中國化」者,所無法進入的層次。

西方的文明很容易懂。因以人為本位的思維,邏輯清晰,文字條理分明,規矩井然。以此衍生的文化,完全充分地應人的需要而發展。為了感官肢體的更大舒適與便利,發明就層出不窮了。當心思藉科技日益機巧,慾望貪念便相對地過度刺激,使此文明不免流於形下物質。其致命點在於不知適可而止,張力已瀕臨界,卻仍要再更多、更快、更遠。

十四世紀的西方人,因回頭思索古希臘先哲的理論,找到了人的力量,走出了黑暗。自此奠定了理性邏輯思維模式。希臘文化可謂是西方文明的源頭。然而,大哲如亞里斯多德,據說臨終前是處於半瘋狂狀態。不難想像這位重邏輯的哲人是如何地陷入了自設的知識迷障裡,把學問鉅細靡遺地分類再分類,而導致了神智焦躁。

他的學生,來自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挾利劍橫掃千軍,戰無不克,最後也因日漸狂亂,不知為何而戰,而致眾叛親離,客死異域。我們隱然地預見了西方機械物質文明,帶著類似的瘋狂因子,一步步地走向了自我毀滅的軌轍。

每個文化都有盲點與暗角,都需要藉其他文化來提點,修正及照亮。故沒有任何一個文化,該因不適潮流而被淘汰,甚至滅絕。中國人一直沒有像西方文藝復興那樣的時機,可以回頭思考與實踐古文明智慧。與希臘文明同期的東周可謂東方文明的基石,然而其九流十家,百家爭鳴的多元智慧,自秦重法家,漢尊儒術後即嘎然而止。所幸那些智慧種籽從未滅絕。在逐漸僵滯的社會制度中,總會在一些人心中繼續萌芽,茁長,傳承。

在人本的物質文明與神本的宗教文明衝突益見尖銳的今天,人類需要一個更超然的思想來引領出路。中國古文明正提供了這個大方向。道家的列子藉童子之口,曾清楚地提出「物類平等」的主張。老莊的自由平等思想,之所以凌駕西哲,即在其根除了人本主義的迷思,這將是解構人因「分別心」所築起的文化藩籬的最有效力量。

去除「人本」,不是反人性,而是藉求知來認識人性,以自發的靈性來去偽智。人是習慣複雜的動物,即使老子也是在遍覽群書,深刻思索後,才得到超脫偽智的真智慧。莊周也需藉不斷地辯論,批判,才讓自己的觀點更清楚。這些過程,其實是相當儒家的。儒學或新儒學是種知性文明,可視為過渡到靈性文明的必要階段。

目前的中國,或可利用其尚不民主的現行體制「優勢」,在強力「師夷人之技」時,同時行之以改良的儒學。重視「誠意正心」的人文教化。當理性強固後,再逐步減輕五倫的框架。只有當大多數人成了知性人後,靈性文明才有可能實現。長路漫漫。且就循著大方向,邊想,邊做,邊走吧!

(寫於2001年)

--------------------------------------------------------------------------

(寫於9/24/10)

(簡答格友,有關儒學)


孟子認為孔子是個“集大成者”,敏而好學的他所集的是在他之前黃河流域先民傳下的人生智慧,以其靈性一以貫之。這個思想家貫通了人性本質,並為後世開啟了自處待人之道。孔子不是先知,不是神,或許他曾發過些小牢騷,不小心被弟子給記下了,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如”君子遠庖廚“……等等今日看來政治很不正確的話,這更突顯了他的可愛,他是個活生生的男人,自有其愛慾情仇,這並無損他的透徹智慧與人格高度。他從未企圖塑造聖人的形象。

他的警世之言超越種族性別,孔子教人要當君子,不要做小人,看,多明確!
他所講的 “仁,忠恕,孝道,誠心,知恥,克己復禮……”都是人性最高,最美麗的境界。他認為人性本善,要大家愛這個世界,瞧,多簡單!但最貼近真理的簡單素樸卻也是最難做到的,他教人往自己的內心去看,這很難!

他真真實實地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用的是淺顯的文句,沒有語意的含糊,詞彙的瞹昧,他從不裝神弄鬼。一介布衣的孔子所創的儒學影響了後世2500年,除了中國人,還有日本,韓國,越南人。以儒家為核心的中華文化,精美絕倫,反映的是人文細緻的光輝。它不用靠武力傳播,人們接近它,通常是因為感受了其中的美好,而自動地接受了熏陶,代代傳承。

把儒學放在心中的人,可以讓人從外表看出,無論男女,都是謙謙君子,文質彬彬,毫無戾氣,這就是教化之功了。因為人和野獸間的差別其實是很小的,文明的外衣一戳即破。真正受到儒學影響的人,會有不忍人之心,雖然這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儒學幫助人類放大了這個天賦。孔子教我們九思,告訴我們遠離險惡人性。他希望我們享受人生,不靠神鬼之力,就能達到四端平衡。那是由自內煥發的活泉,甘美不絕。

其學說或曾被政權誤用,有惱人的層層階級與程度不同的剝削壓迫,但不可諱言,這個框架,幫忙抑制了狂野的人性,維繫了人倫,與社會的安定。政權有消亡更迭,但儒學中所倡導的人生真諦永不會被封建僵化或物慾橫流的社會所窒息。

孔子講的是你是我是他,超越時空地界,共同的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iao&aid=4442820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銀正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幾點意見〈續〉
2010/09/25 19:17

1、「分別心」之概念來自佛教。昔年世尊18歲出家,經6年苦行始知外道於真理無涉,於是轉而內參6年,某晚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嘆曰:「奇哉奇哉,眾生本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請看,佛陀這邊也講「智慧」,那和老子的「去智」不是背道而馳嗎?其次,妄想也,正是來自「分別心」。

2、當知分別心,在佛法的唯識來講,屬於第7識的末那識,又名「分別識」,是我們凡夫因前6識的色聲香味觸法的攀緣,而起憎愛之分別。因此,分別心,用現在的白話來講,實在是大腦的作用。我們果然去除分別心,那大腦勢必因不用而退化,顯然行不通。

3、以是之故,佛陀實在已把答案告訴我們了,眾生之大病,病在妄想執著,如同電腦蒙上灰塵,讓它清淨的方法就是拭去污塵,可不能因此把電腦給砸了,那就不叫去除分別心,是直接落入「斷滅空」的陷阱。

4、中國哲學的優異性固然在不受神的干擾,但自宋以後,卻受神經病的干擾,此即錯解孔子、老子和陽明心學的成見、妄見、偏見,結果讓中華文化到了明清失去活潑性,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6 02:27 回覆:

1.如下方我的回覆所言。釋迦牟尼的思想之成為”教派“,那非其原意。當還是王子的悉達多,看到婆羅門教的腐敗,與那可怕的”種姓制度“,慈心大發要救人民出苦難。他是個革命者!他給了原本永世不得超生的人們希望。你可以停止輪迴,可以得到涅磐。他教育人們,無論來自哪個階級,你都有佛性--如來智慧--都可藉努力修為去除妄想,達到最高境界的佛的智慧。

2.佛教傳入中國,先是受到儒道排斥的,於是迫使此外來宗教本土化,大量借用儒道的詞彙,吸收中華文化,才得以扎根,開花結果。祛除”分別心“的概念,在老莊的思想中原本就有了。佛家講祛除梵語所謂 Sabhava 自性--勝性,事物獨立的本性,跟老莊是合拍的。

過馬路要小心,免得被撞,是人的機械性生存直覺,當然不可去除。但要起了貪念,硬攔車收過路費,那就被撞死了活該。人要去的是愚蠢的機巧--假智。

3.斷滅空的境界,其實最終的目的,就是把電腦砸了。太多蠢東西在裡面活動,把自己搞笨了。

4.非常同意,最後變成在玩文字遊戲。所以今人的課題就是找回輕靈的活潑性。


銀正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幾點意見
2010/09/25 15:29

1、「文化」是人類集合而成的族群、國家具體表現的整體生活型態或方式;「文明」也則是「文化」呈現在諸如文學、藝術、工商、科技的具體反映。例如中華文化,指的是中國人亙古至今的生活方式和語言風俗習慣,又如希臘羅馬古文明,則泛指他們的神廟,劇場、悲喜鬧劇和蘇格拉底以降的哲學理論。

2、因此,文明和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也因此,文明是中性的名詞,無愚智之分。個人其實只能有理念、思想、學說、主張,不可能單一形塑「文明」。這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會力斥小乘的原因,畢竟個人悟道成道,不足以造福社會大眾,也不可形成輝煌的文明,最多只是佛教文化的一小支派。

3、由此可知,個人的靈性提升到某種程度後,還是會成為己身所屬族群文化或文明的一部分,瞧,老子和他學說的發揚,不就成為道家文化了嗎?人,哪怕是聖賢,一旦成為歷史,就會因其影響力而為後人歸納、制約。

4、 老子其實是「反智」,並非「去智」。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毋寧是在諷刺周公以後的周代文官制度造成春秋的亂世,以此而產生他個人的避世心態。

5、「智」,是大腦在管理的,怎麼可能去得了?比如出門不用智,立刻就會遭到被車子撞到的危險。去智者,是放下之意,說的是,不要執著於經驗、學問、記憶等等,不是讓我們都去之。

簡略談談,請參考。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6 02:48 回覆:

銀先生駕到...來人啊.....碧螺春伺候....

1. 文化與文明二詞的界定有時是interchangable 可替換使用的。大體來說文明是一個或多個文化的集體呈現。當某特定文化的力量顯然凌駕其他文化,並構成某文明的主體思想時,此文化就等同於那個集體名詞文明了。

2.文化與文明其實都是中性名詞,本不該比較的,也無從比較,如同芭樂與香蕉。但在人拉稀,卻必須吃水果時,那麼選擇吃蕉就會使病情惡化,這時芭樂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此外,之前留言,我認為文明和文化因地域人文演進,某些的視野胸襟會較高遠靈動。平頭論之,則是假平等。

3 釋迦牟尼在世時未曾留下任何文字。之後才由阿難憑記憶寫下。故那時無所謂的“小乘”。信眾添油加醋後,鬧了內訌,在釋迦涅磐的500年後,分出了“大乘”。兩派人馬徒子徒孫,彼此攻擊,直到今日。您讀到的可能不是釋迦的意見。

老子要知道他後來成了道較的“神”,可能會把道德經給撕了。道家和道教風馬牛扯一塊兒了。

4.老子其實並未避開政治。道德經有多章講到他的政治理念及給國君的建言。如大家熟悉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等。他反假智,去智是下一步。人為智慧是欲念,是自然之道的障礙。所去的智,是違反自然的人智。

5.由第四點看來,我們達成了共識--”去智者,是放下之意,說的是,不要執著於經驗、學問、記憶等等,不是讓我們都去之。“


華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歷史文明的迴旋
2010/09/25 11:16

唐.杜牧《阿房宮賦》「…秦人不暇自哀  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    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不同時空,也不同時空的文明,永不止境…,文明,僅是歷史的迴旋!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5 11:31 回覆:
再迴旋仍須回到人性的基本面--像陀螺需定點。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樣想
2010/09/25 11:15

"每個文化都有盲點與暗角,都需要藉其他文化來提點,修正及照亮。"

說得好極了,也覺得就是這樣!

"故沒有任何一個文化,該因不適潮流而被淘汰,甚至滅絕。"

不過,歴史上確有消失的文明。如馬雅文明神祕地消失了,遺址的蛛絲馬跡只留現代人景仰,太多無解的謎。

我這樣想的:孔子和儒家傳留下來人心向善那份美好的自覺,既是自信地光明磊落地努力而過人生,也是人間互相啓發在善向生命裡奠立社會倫理秩序,有很崇高的理念警惕,真是智慧人的想望和實踐。唯不足的仍然應付不了人性之惡吧。荀子注意到了,但偏向對人性太不信任。唐宋以來借佛家的佛性之覺的思想和信念,發展出禪思理念,而後理學理念,又進展得玄而深奧去了。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5 11:31 回覆:

愷悅講得真好!中華文明裡的各種文化也在彼此影響修正,甚至相抗衡。儒與道即是相對的學說。

被淘汰的文明/文化,有時是受外力的衝擊屠殺而滅絕,有的是因體質弱被時代同化融合。能留存下來的也算是適者生存吧?馬雅文化據說是因部落間的戰爭與殘酷的祭神儀式,自己把自己給毀了。人實在太多樣了,每個文化的興衰,都可提供教訓。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靈性和智慧
2010/09/25 10:46
請問「靈」是什麼?和智慧有什麼關係?
怎麼最近都在寫中國文化有關的文章呢?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5 11:33 回覆:

這篇文章寫於九年前,不是最近。回覆格友的那篇是昨天寫的,那位先生對中華文化和孔子,與我的想法很不同,所以簡單回應,希望能提供另個角度給他參考。

倒想聽聽好卜卦的您,對“靈性”的看法。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似乎‧‧‧
2010/09/25 08:27
似乎很少有人說得這麼好的,佩服‧‧‧
您的靈性說,讓我想起,那我極愛傳統說部中,往往出現的一點靈明之說,無論何人,主體的自己,總有一種追求,在人生的某個瞬間,會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導引自己;似乎有點相像──
至於儒家,關於開創性方面,似乎不足,所謂「難於進取,可與守成」,似乎應該提醒;我喜歡用「大學」一書中的「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來幫助儒家進行自我批判,自我開創‧‧‧以免在所謂「吾不如老圃,吾不如老農,‧‧‧小人哉,樊須也」上,自我限制了;此請參考。

泥土敬白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5 11:18 回覆:

1.謝謬讚。誠然文化無從比較,各有優劣。但是太講平頭主義是種不公平的假平等,某些文化的視野胸襟因地域人文的演進,是較高遠靈動許多。我個人以為以儒道為核心思想的中華文化相當優異,且與吸收其精華的各國本土文化並不衝突。如韓國的薩滿信仰,日本的神道,都是根幹葉共榮。

2.想多知道您對滿族說部裡的靈明之說的看法。

3.孔孟學說,是應適當地與時俱進。我想這就是新儒學的宗旨了。


文祥志老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9/25 07:04

愛才是靈的基礎

所有的萬物都原生於愛

惟有愛  才能通萬物  知曉天地  宇宙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5 11:36 回覆:

能愛人者,必先自愛。讓自己可愛,別人也才會來愛。我愛孔子,因為他很可愛,因為他,我也變得很自愛,所以有很多人很愛我,我也愛愛我的人。

刁卿蕙(ctiao) 於 2010-09-26 02:59 回覆:
啊~ 無盡的愛....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