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4 12:15:18瀏覽1213|回應10|推薦49 | |
(1990年柏林動物園)
「所有年代的較深刻之心,皆對動物懷有不忍之情」,說這話的是尼采。當45歲的他見到街上一匹挨鞭的老馬時,衝出房裡,抱著牠痛哭失聲,自此精神崩潰。這位德國思想家曾宣佈上帝已死,他頌揚意志,鄙視憐憫同情與慈悲的情感,尤其是對弱者。他所鼓吹的超人哲學,不幸被納粹解為種族優越,寫下了人類史上殘暴血腥的一頁。而那天他卻被自己的眼淚擊敗了。 1844,他出生那年,正是柏林動物園成立時。已有學者發現尼采好用動物形象來比喻探索人類精神領域,卻從未有人提及其學說靈感是否得自此動物園? 那裡有各式動物,還有歡樂的兒童。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他認為只有通過精神的三種變形,人才可能獲得身心的真自由。第一是「你應做」之戒律階段,如駱駝負重,服從與學習;當牠進沙漠後,就像獅子獲得自由,這是做自己主人,「我要」 之戰鬥階段;而後,只有變成了「孩童」才可以完成第三最高級。因為「小孩子是純真,健忘的,新的開始與遊戲就是種『肯定』之神聖發言」--這是創造力的泉源,只有神才具備的能力。 多年前在柏林動物園,想像與他穿越了那座豪華大門。建園那年,據說普魯士吞併喀什米爾,作為前進中亞新疆的跳板 。他或許不識仿日本「唐破風」式建築,對駝柱的象在東方的高貴象徵應不陌生吧? 彼時政府斥鉅資蓋了這所美倫美奐的園子圈養「異類」,或為振奮民心吧? 人類對動物著迷的證據,可從史前岩窟畫,各類陶器和人神動物合體的神話中得窺。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馴獸史。如尼采所言「人類是一條繋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繩索」。其文明史當是向「自我超越」與「自我完成」一端前進。但摸索中也得提防隨時暈了頭,再度走向獸。
現代動物園好萊塢化,動輒製造「明星」以吸引人潮,是商業掛帥,也反應了人對製造階級的需求。所以毋需怪罪台北動物園主事者媚俗好大喜功,為求「業績」,對園裡動物厚此薄彼。也不要太在意三年就暴斃了590隻動物。別氣,這只不過是在演繹適者生存法則。 2007年西方動物園有兩件大事。柏林北極熊明星 Knut,為該園進帳5百萬歐元;舊金山的一隻被戲虐的西伯利亞虎Tatiana,跳出柵欄,造成一死二傷,賠償金是天文數字。原本可活40年的Knut,才4歲就暴斃。14歲的Tatiana則被槍殺。別悲,這只不過是在仿效麥可.傑克遜與藍波的最後一滴血。 因之,人類絕不能取消不自然的動物園。我們仍需依賴這些被禁錮的多樣異質生命來啟發哲思,譬諭人世,挑動驚奇,培養悲憫,激發想像,娛樂助興。我們仍需藉這些不幸與大自然絕緣的可憐生命,提醒自身的狀況。在動物園與猛獸凝眸時,或許,我們會變回尼采式的孩童,也或許會麻木不仁,對人世提早免疫。在動物園看動物照見自己,不用千年演化,純真與暴虐,超人與納粹間常僅是一瞬之間,一線之隔。
延伸閱讀: 在動物園讀吳爾芙的《歐蘭朵》https://blog.udn.com/ctiao/4283182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