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慕善集-Philokalia》裏 「Stillness」 之 中譯
2024/02/08 19:07:02瀏覽383|回應5|推薦14

                                                                                                        

每天讀《Philokalia--慕善集》讀得快,翻譯時可龜速了,常是一早上只能翻幾段,為了一個簡單的字思索良久,譬如:stillness of heart。

Philokalia是基督教靜修傳統的神學家在4至15世紀之間撰寫的一系列文本。我不識希臘文的原字,只能根據英譯作者採用的 stillness 來反覆推敲。

這個 stillness 要怎麽翻? 静心,平静,定静,静定,沉静,沉寂,寧静,平静.....。我決定翻成「静止」,這是最平常的字面之意,然而,用在這部基督教神學思想集裏,卻有了最深奥的延伸。

《禮記.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 止於至善。」止於至善: 達到極完美的境界。這個「止」,就是達到之意。教育大辭書將「至善」這個名詞,連結到西方的哲學體系,完美呼應。更令我覺得《慕善集》裏的stillness,最好的中譯就只能是 「静止」了。

(以下摘自教育大辭書)

「至善」在〔大學〕裡有「止於至善」一句,意為一個最理想的境界。

「至善」是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倫理學中常見的概念,指道德的最高目的,是所有人都尋求的最高的善。但對於「至善」的解釋,各派的倫理學家則說法不一。

柏拉圖(Plato, 427~347 B.C.)認為「至善」就是善的理型,是理型世界(World of Ideas)中最高的理型,也是一切道德的最後依據。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則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是區別其他一切存有的主要標誌,理性的活動就是人的本性,因此,發揮理性的功能--理智沉思就是至善;此外,人的各種功能或才能都發揮到完滿的境地也就是至善,就是幸福。人生的目的即在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主義(或快樂主義)。

倫理學家德謨克里特斯(Democritus, 460~370 B.C.)、伊比鳩魯(Epicurus, 314~270 B.C.)等人則以為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或快樂,幸福即是至善。但是幸福並不是指官能享受,而是指心靈的寧靜、精神的愉悅。

中世紀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大師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認為真正的幸福只存於上帝,稱為最高幸福,也就是至善。上帝賦予人一種自然的傾向,即尋求全福,必須不斷地接近上帝才能達到,得近上帝就是人的至善。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認為至善是最完美的道德境界,是道德和幸福的精確配合。康德說:「德性……也就是至上的善。但是還不是完全圓滿之善,還不是有限的理性存有的欲望官能的一個對象,因為要想成為這個對象,還需要加上幸福才行。」康德認為從古希臘哲學時期開始,倫理學上便有何謂「至善」的爭論。

斯多噶學派(Stoics)以為德性是至善;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把幸福視作至善。康德以為這兩種學說都是片面的。為了調和唯動機論和功利主義、禁欲主義和幸福主義的衝突,康德以「至善」概念來解決這個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Antinomie),把「至善」的實現推到了「物自身」(thing-in-itself)的世界。

康德把「至善」作為最高的道德目標。善就是在不受任何偏愛的影響下,完全出於「應該」而在實踐上是必然的行為。善行不在於獲得什麼利益,而在於它所作出的犧牲,在於完全出自「應該」的道德律令。要使道德法則成為自身絕對至善,而不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就必須把人當作道德的主體,看作自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每個人服從自己的且普遍的道德法則,從而實現絕對的意志自律和自由。此概念可說是十八世紀德國政治理想的一種表現。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iao&aid=180322151

 回應文章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3/09 12:30

hesychia(中譯静修),這個詞不僅具有寧靜和沈默的含義,其希臘詞根還與 「坐著」、「固定」 以及 「集中」 的概念相關聯。因此英譯本採用 Stillness。

翻成「靜止」的確是更好的。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3/07 12:48

邊讀邊譯,除了思考,還不自主地反省...,依這速度,怕是2024年底前很難完成“計劃”,

改個語句:我希望能在2024年底前完成四卷的翻譯。

嗯,這樣表達,計劃就很有可能實現了!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3/01 10:58

每天邊讀邊譯(安息日除外),計劃2024年底前能譯完1-4册,逾1200頁的文集。

這裏面的智慧超越了種族,疆界,和政治意識/主張。我獲益良多。

 如有任何基督教出版社能取得英文中譯版權,本人願以筆名,或不具名,無償貢獻心力。

請洽: arttiao@gmail.com


成楚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2/13 09:44

空山松子落

雲深不知處

深山何處鐘

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

萬籟閴寂

sillness of heart 靜止

我直想的是 

心靈深處

刁卿蕙(ctiao) 於 2024-02-13 11:53 回覆:

"心靈深處“的狀態,若是仍盤繞着來自感官的知覺、記憶、或靈-肉(soul-body)性情的思想,用在詩詞歌曲上很美,但用在屬靈修行上,恐就不合適了。

那些達到這境界的修行者,所付出的心力,實在非我們俗人能想像。我旣敬仰又好奇,下定決心邊讀邊譯。

初譯時,不太能掌握精神,有些名詞拿不定主意,甚至出錯,現在較進入情況了,同時回頭修改。跟那些之前跟着讀的朋友打個招呼。之所以不再分享,不是小氣,而是擔心誤觸copyright 。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2/09 10:40

我的直覺,翻譯成「靜至」,可能更生動些。

外行人胡亂說說,勿怪!

刁卿蕙(ctiao) 於 2024-02-09 12:22 回覆:

Stillness of heart, 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譯成”心的静至“,雖也有”到“,和”完善“之意,但感覺就連不太上 ”止於至善“這句成語了。

刁卿蕙(ctiao) 於 2024-02-09 12:45 回覆:

Philokalia, 希臘語的意思是”美善之愛“。不知何人譯作” 慕善“,非常信達雅。

故爾,stillness of heart 心的静止,是達到美善的境界,而非只静至,或静定的狀態。另,至是第四聲,帶着到此為止的絕對感。第三聲的止,猶有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