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溝通的兩個利器:語言和文字
2010/07/27 10:12:06瀏覽4344|回應28|推薦176

不好意思,這個題目乍看之下真的很嚴肅,我只是要藉此分享一些工作的心得而已(暫時還想不出更好的標題)。

最近有一個機會到澳門授課,儘管只有六個小時的課程,我花了不止六十個小時來準備,最後的收穫也相當豐碩,自己心裡有些小小的得意,忍不住要在自家的園地「野人獻曝」一番。


這個課程由澳門某個官方的教育訓練機構,委託台灣的杏陵醫學基金會規劃,邀請最專業的老師(有些還是現職教授哩!)赴澳授課。儘管事前已經收集了很多資料、盡量打聽這個對象的屬性,但因為是第一次,我還是沒有把握自己準備的素材正好是他們所需要的,因此嚴陣以待,把所有的教學檔案(連同筆電)都帶了去。


第一天的課程三個小時,我準備了一百多張投影片(powerpoint),心知一定講不完,只是讓自己心安。對於陌生的族群,通常我都會多準備一些,好能因應臨場的需要。第一天我就把兩天的課程都先準備好了;萬一有些單元不適合第一天講,還可以看狀況調整。

也許是因為聽講的對象都是各級學校的老師,他們看起來相當和善,我在講述課程甚至笑話的時候,幾乎都有反應;不過,問題來了:有時候他們臉上短暫浮現的茫然表情會讓我有點擔心,當地慣用的是廣東話,我的普通話他們真的聽得懂嗎?

中場休息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前來問我問題,她很努力地用普通話表達,我也很努力地聽,可是,哎呀,
糟了個糕!她的話我大概只聽得懂三成!我連講帶比、問了又問,還加上英文解說,才勉強應付了。回到落腳的酒店,心裡七上八下,開始思索:第二天的課該怎麼辦?

我的演講或授課一向很重視跟聽眾的互動,也會刻意安排一些活動,讓枯燥的課程可以有些調劑。這次,在第一天的上課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在台灣很受歡迎的笑話,他們沒有太多反應;反而一些我認為很平淡的分享,他們卻聽得津津有味。感受到這些細微的文化差異之後,我開始微調授課內容。

首先,我把所有的 powerpoint 檔案分成更明確的「單元一」、「單元二」……一直到「單元十」,每個單元都做了小封面;其次,刻意把說話的速度放慢,好讓不熟悉普通話的人可以跟得上;第三,我用澳門當地的研究數據當作範本,示範給他們看這些數據可以怎麼用;最後,我調整了一個最重要的價值澄清活動(註),改「口頭報告」為「寫下來」,因為,他們從小所受的中文教育跟我們一樣是正體字,寫下來是沒問題的。

我要求主辦單位幫我準備B4白紙和麥克筆,發給學員,當四人小組開始討論時,氣氛很明顯地熱絡了起來。我邀請他們寫下簡要的討論紀錄,每一組推派一位普通話講得比較好的學員來報告,效果極佳!報告者偶有驚人之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因為有文字輔佐,聽得懂他們的話;更因為大家有參與感,把研習的場子弄得很熱鬧,完全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


課程結束時我匆匆翻了翻學員填寫的回饋表,「十點量表」(一分最差,十分最佳)裡大多是 8~10分,我一直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了!


演講或授課通常是用語言作為主要的溝通工具,但必要的時候,多用一點「文字」也很好。這次的經驗,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回來後工作還是很忙,身體仍有些疲憊,但這次教學經驗讓我回味再三,頗有成就感,忍不住寫下來,跟格友分享……。


延伸閱讀:用閩南語演講(電小二推薦過的)


註:
「價值澄清活動」通常是用一個特別經過設計的故事,帶出參與者的價值觀,以便能針對主題加以討論的活動。

酒店的窗子很美,窗子外面是海港。

從下榻的酒店望出去的天際線,「新葡京」霸氣的建築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unselorNo1&aid=4264596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ias mamm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呀
2010/08/23 20:07

你為人真的很厚道耶.

我想開賭場的人都很迷信才會把賭場蓋得怪怪的,  但是能蓋得這樣醜(又沒品味)實在是太不尋常啦.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23 23:58 回覆:
謝謝你啦!我那嫁到挪威的小妹也常說:「大姊你就是人太好了。」

我曾逛到那附近,從各個角度拍了一些照片。讓你再看兩張:

不管從那個角度看,ㄟ,還是差不多呴?

Mias mamm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照片中的建築
2010/08/23 00:14
說得難聽一點, 真是我見過最醜的建築呀. 你用霸氣來形容它真是抬舉了. 我覺得vulgar才配得上.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23 00:57 回覆:
呵呵,你就知道我這個人有多厚道啦!

這棟房子是一間賭場,據說是澳門的首富何鴻燊所有,你覺不覺得它的造型很像小時候我們看過的卡通「無敵鐵金剛」?雖說「美感」這回事總有每個人的主觀,但這棟建築至今的惡評恐怕是多過好評的,覺得它很難看的不只是你呢!


吹牛皮 大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
2010/08/19 09:49

您願意公開分享心得, 很棒!


謝謝你的來訪, 我為你又寫了下列文章, 請您來賜教批評: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19 11:37 回覆:
謝謝稱讚。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認真的老師
2010/08/13 10:53
即使教過很多次的教材,還這麼認真的備課,妳真是一位認真的老師
我想到以前大學班上的僑生同學,如果高中以前沒有常聽國語,那四年真難為了她們。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14 23:59 回覆:

是啊,以前不太能體會僑生的難處,這回去上課,真的瞭解了。

一直以來我期許自己是一個認真的老師,謝謝妳的「識貨」喔!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Visual Aid
2010/08/08 19:54

真的,我在教書的過程中也發現 視覺輔助 和 小組學習  效果很好

如果學生人數太多,無法做小組,我發現 "Clicker" 的使用很能增加聽眾的參與感

爸媽冏很大就是使用 Clicker 當場採取聽眾回應並展現結果來幫助討論  ^_^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09 00:19 回覆:
您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您的經驗最有說服力。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在您的格子寫幾個範例跟大家分享?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的演講
2010/08/06 14:06
和投影片張數無關,和溝通主題的表達方式息息相關,可参考賈伯斯的做法。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09 00:17 回覆:
我聽說過,也在youtube看過,賈伯斯確實是個很有魅力的演說家。我想,很多人都會對他從牛皮紙帶取出超薄筆記型電腦的那一幕印象深刻吧!他善用道具、聲光媒介、表情、手勢……,構成吸引人的一組元素。一個人的成功果然不是偶然的!

至於投影片的張數,這跟準備的內容充分與否多多少少還是有關,這部份就見仁見智了。



lonelymom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棒的小組討論法
2010/08/05 16:12
嗯 用文字這個方法真的不錯 連我到日本看 醫生也用漢字來溝通 哈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8-09 00:11 回覆:
對啊,在一般習慣用「語言」溝通的場合,加上「文字」並沒有什麼不好;特別是像中港澳這些文字相通的地方,或像日本這樣大量使用漢字的地方,可以多多使用「文字」這項利器呢!

大海(穿新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活
2010/07/31 04:21
恭喜妳. 真是一次很珍貴, 很滿足的經驗.
祝妳在未來的生活裡, 有更多, 更精采, 更滿足的類似經驗!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7-31 13:56 回覆:
謝謝你的祝福。也祝你在udn暢快地寫、愉悅地以文會友,達到你在此開格的目的。

Ricard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語言和文字
2010/07/30 23:00
殘念啊!早知妳會去澳門應該教妳幾句"死老廣"的問候語...吾家老爹有次人家請他"國翻廣"-各位先生女士晚安...老爹直說:各位男生女生大家好!

結果台下一片笑聲...

耳朵有點癢,樓下好像有人在說我hong.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7-31 13:55 回覆:
是hong,都忘了你這「老廣」了。啊,下次若還有機會去,應該夾帶你啦!我們可以唱雙簧,來個「國台廣」三聲帶對口相聲,嘿嘿~~

樓下火花姐很想念你哩,我也是。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又多了相片喔
2010/07/30 10:42
上次太早來所以沒見到照片,那大樓造型真的是特別…

今再來就是特別的佩服妳花那麼多時間準備,這真的值得大家學習
所以說妳的演講會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真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10-07-30 13:12 回覆:
是啊,上回貼文的時候,系統很怪,我沒辦法上傳照片。

謝謝你的肯定。其實平常我讀大量的書、收集資料(包括看大家的格文),養兵千日就是為了上台的這一時啊!所以,別人上網可能很心虛,我還好啦,我會告訴自己:「我是為了收集演講的素材哪!」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