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梅調電影《玉堂春》橋段──行酒令
2013/10/22 03:20:55瀏覽2039|回應3|推薦60

黃梅調電影《玉堂春》橋段──行酒令

 

文/穆仙弦

 

 

 

黃梅調

 

黃梅調,又稱「黃梅戲」或「採茶戲」,發源於安徽省懷寧縣黃梅山或湖北省黃梅縣。原為安徽省安慶市一帶的地方戲,後來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及中華民國台灣等地,受到大眾廣泛的喜愛,成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就其劇目分類而定有兩大類:一是反映各種小戲的曲調為「花腔類」;二是反映正本戲的曲調為「平詞類」,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主要伴奏樂器為高胡。

 

1955年,由石揮導演,嚴鳳英、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轟動海內外,以至於港台電影界有一段時期大量出現「黃梅調電影」。其中以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產的最為典型。李翰祥導演,在當時主導了多部「黃梅調電影」,代表作有:《貂蟬》、《江山美人》、《鳳還巢》、《楊乃武與小白菜》、《玉堂春》等。

 

時代更迭,在21世紀的今天,在電影院中,早已看不到黃梅調電影了。行酒令的橋段,更是難得一見。

 

 

玉堂春

 

《玉堂春》是中國各種戲劇中常見的一齣劇目,尤以京劇著名,其中「女起解」是劇中最為著名的唱段。

 

劇中故事,初見於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玉堂春落難逢夫》,但據原本腳註,在此之前應該尚有一個名為《王公子奮志記》的類似故事。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將此實事改寫成為《玉堂春落難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傳後世。在話本、小說和京劇聞名的蘇三,因而在中國歷史上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至於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省洪洞縣(方言稱「洞」為「桐」) 直到民國九年(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

 

 

(資料參考及摘錄:維基百科)

 

 

 

 

影片分享:《玉堂春》橋段──行酒令

 

 

 

在這段短短的影片中,我們可以一窺古人行酒令的情景和過程。

 

出場人物包括:男主角王景隆、女主角蘇三、東道主柳公、男賓、艷妓、樂師、奴僕等十餘人。

 

這是柳公設宴為王景隆餞行的橋段。柳公問王景隆是否有相熟的姑娘,王景隆提及他和富春院的蘇三姑娘有一面之緣,柳公便差人去富春院商請蘇三姑娘前來助興。緊接著,柳公提議行個酒令,以增雅興。

 

古人行酒令,通常由席中最年長者或設宴的東道主定令。因此在影片中,眾賓客齊聲敬請柳公出題。

 

柳公盛情難卻,謙曰:「那麼,我就放肆了。我以古寺作題──如意吉祥,祥梅寺。」於是樂師們在一旁奏起曲來。

 

酒令題目的難與易、雅與俗,往往根據參與者的整體素質而調整。這段影片中的編劇內容也不例外。在此橋段中,你會發現,這群人大半只是一般士紳、艷妓之流,僅有二、三人似斯文儒生模樣,故其所行之酒令,亦簡單容易,無非:舉一寺名,述其典故,句數不拘,押韻協義,內容可謂十分淺俗,完全不同於我在「文人雅令」系列文章中分享的酒令那般,接令者必須精熟文字修辭,具備優秀的文采和巧思。

 

此外,影片中各人接造之令句,也反映其智愚雅俗。這在《紅樓夢》中,也出現過類似手法,經由行酒令,將不同角色的學識、文采、品性、情感、立場……等多重面向彰顯出來。正所謂,是什麼人就玩什麼鳥。

 

以下,我將片中眾人所造之令句,依序抄錄,方便大家細覽比對,從容深思。

 

首先由一名綠衫姑娘接句:

如意吉祥,祥梅寺。祥梅寺反了黃巢,柳和尚在劫難逃,他躲在枯樹裡頭,到時刻反挨一刀。(押ㄠ韻)

 

隨後出題:「積玉堆金,金山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一位身穿藍衣的男賓。

 

男賓接句道:

金山寺那個老法海不講情面,藏許仙在廟內,拆散姻緣,小青青搬來了蝦兵蟹將,白娘娘唸真言水漫金山。(押ㄢ韻)

 

隨後出題:「苦盡甘來,甘露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一位白衣姑娘。

 

白衣姑娘接句:

甘露寺,劉備招親;美人計,弄假成真;喬國老,撮合姻緣;孫仲謀賠了妹妹又折兵。(前二句押ㄣ韻)

 

隨後出題:「人傑地靈,靈隱寺。」蹲下身來,將手中酒杯恭敬地遞給一位留鬚老者。

 

留鬚老者吟道:

靈隱寺有個濟癲僧,他不愛吃素愛葷腥,一條狗腿一壺酒,不拜神佛不唸經,不唸經。(押ㄥ韻)

 

隨後出題:「善有善報,報恩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一位身穿淺橘色衣裳的年輕姑娘。

 

於是這位姑娘接句:

報恩寺有個海和尚,潘巧雲跟他有來有往,有來往;石秀一怒把鋼刀舉,禿頭落地一命見閻王。(押ㄤ韻)

 

隨後出題:「桃紅李白,白塔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一位姓范的公子。

 

這范公子是個文思魯鈍,品性輕浮的俗男子,勉強胡謅了幾句:

白塔寺,塔真白,它怎麼那麼白,我小子本無才,我說也說不來,我說也說不來。(押ㄞ韻)」然後問大家:「你們看這一個怎麼樣?」。

 

眾人笑:「這個不行,再來再來……

 

范公子只好再想,又胡謅了幾句:

噢,我想起來了。白過那三冬雪,也賽那黃芽白,白過你小臉蛋兒,好像是狗尿苔。(押ㄞ韻)

 

眾人又笑:「不行,罰酒罰酒……」隨後回禮陪敬一杯。

 

這時,蘇三姑娘到來,一眼望去,豔麗非凡,姿色出眾。當她進入府內,眾人隨即招呼她到王景隆身邊就座。

 

一群人哄嚷著適才接句的范公子出題。范公子便道:「好事成雙,雙塔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一位姑娘。

 

這位姑娘一張口出聲,便開了和尚尼姑的玩笑:

雙塔寺,塔成雙,只有尼姑沒和尚,和尚哥哥你快來呀,咱們倆也得配成雙,配成雙。阿彌陀佛!(押ㄤ韻)

 

隨後出題:「眾生普救,普救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王景隆。

 

於是王景隆站起身來,邊走邊吟:

普救寺,有個書生本姓張,他與那鶯鶯小姐私會在西廂,老夫人知情火冒三丈,只可憐小紅娘皮肉遭了殃。(押ㄤ韻)

 

隨後出題:「生意興隆,隆福寺。」並將手中酒杯遞給蘇三姑娘。

 

於是蘇三姑娘起身吟道:

隆福寺,前去燒香,他不拜菩薩拜紅妝,初次喝了茶一盞,丟下銀票三百兩,哪家爹娘作了孽,竟然生此不肖兒郎,縱然家財有百萬,也會給他亂糟光,亂糟光。(押ㄤ、ㄢ二韻)」。

 

蘇三姑娘講到了最後一句,順將纖纖手指一伸,點向了王景隆,似有弦外之音。想來,這是導演藉此動作,暗喻男主角王景隆在妓院尋歡作樂,因對蘇三姑娘一見鍾情,不惜以重金佔有她,互訂終生,雖身懷三萬兩白銀,卻在一年之內,床頭金盡,最後被老鴇趕出門去。

 

曲聲驟止,畫面一變,行酒令的橋段至此結束。

 

 

 

附錄:馮夢龍《玉堂春落難逢夫》故事大綱

 

蘇三,原名周玉潔,明代山西省大同府周家莊人。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燕京的「蘇淮妓院」,遂改為蘇姓,其時妓院已有兩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為蘇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蘇三豔麗非凡,天生麗質,聰慧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尚書王瓊得罪宦官劉瑾,被貶往陪都南京,命其三子王景隆居燕京收債,收畢返家。景隆字順卿,又稱三公子,年方十六歲,三個月就收齊了白銀三萬兩,得意之餘,前往妓院尋歡作樂,相遇美貌且尚為處子之身的蘇三,一見鍾情,以重金佔有了蘇三,並立下山盟海誓。但不到一年,身懷三萬兩白銀鉅款的王景隆床頭金盡,被老鴇設計,趕了出門。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已歸屬景隆,不嫁他人。王景隆回到金陵,發奮讀書,二次進京師應試,考中第二甲第八名進士,選任真定府理刑判官。但是景隆被父命所迫,娶了劉都堂之女為正室

 

老鴇偷偷以白銀一千二百兩為身價,把蘇三賣給山西洪洞縣馬販沈洪為妾,沈洪就帶蘇三回洪洞,但蘇三守身如玉,不願與沈洪同房。沈洪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與同鄉的監生趙昂私通,與趙昂合謀毒死沈洪,誣陷蘇三,並以一千兩白銀賄賂知縣與全縣衙的官吏、幕賓、差役。

 

知縣貪贓枉法,假稱得到沈洪託夢訴冤,並且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忍刑不過,只得屈忍畫押認罪,被判死刑,囚禁於死牢之中,衙役劉志仁知道實情,於是私下保護蘇三。適值王景隆任滿,改任山西省八府巡按,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微服出巡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全部人員到太原。

 

王景隆本欲親審,為避嫌疑,遂委託劉推官代為審理。劉推官機警有才,監禁皮氏、趙昂等人,卻暗中派人監聽他們的對談,發現真實,於是公正判決,蘇三奇冤得雪,罪犯正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有幸,傳奇般地同王景隆團聚,與景隆之妻以姊妹相稱,非常和樂。

 

 

 

 

 

穆仙弦接句試作

 

自題:心平氣和,六和寺

 

六和寺來了花和尚,魯智深他夜驚戰鼓響,戰鼓響;一看是錢塘潮信響,頓悟焚香椅上坐化亡。(押ㄤ韻)

 

 

註:句式、字數、調寄──善有善報,報恩寺(可照其旋律跟唱)

 

報恩寺有個海和尚,潘巧雲跟他有來有往,有來往;石秀一怒把鋼刀舉,禿頭落地一命見閻王。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mos84000&aid=9117115

 回應文章

*惜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02 14:07

真是飽覽ㄌ眼福..來此..學習很多自己從未看過ㄉ典故..誰理你

假期愉悅~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3-11-04 22:00 回覆:
呵,歡迎常來。

穆仙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3 23:05

各位好朋友、讀者們:

看過了本文中分享的《玉堂春》的歡樂橋段,來聽聽下面這首歌吧!

百聽不厭的小調歌曲「嘆十聲」,演繹煙花女子的坎坷與哀愁,實在太動人了!

在此分享的曲風版本,是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好聲音」童麗演唱的版本,其編曲方面採用大量的中國樂器來演奏,濃濃的中國古典味。

影片內容,搭配的是「永遠的古典美人」樂蒂主演的《 玉堂春 》的電影單格畫面。

一邊聽著童麗的歌聲和中國曲風的旋律,一邊看著電影《玉堂春》中蘇三姑娘(樂蒂飾)楚楚可憐的模樣,很有煙花味呀。

(另一個我也很喜歡的版本,是由蘇霈演唱的版本及編曲風格。童麗和蘇霈二人的版本都是慢板,曲風有濃濃的中國古典味,也較有煙花味、哀愁味。我覺得,勝過白光、鄧麗君、蔡幸娟、費玉清等人演唱的版本及曲風。)

因不允許嵌入,請點選網址觀看:http://youtu.be/9BCfEkNSdg4

 

嘆十聲(歌詞)

煙花那女子 嘆罷那第一聲 
思想起 奴終身 靠呀靠何人
爹娘生下了奴 就沒有照管 
為只為 家貧寒 才賣那小奴身
伊呀呀得兒喂 說給誰來聽 
為只為 家貧寒 才賣那小奴身

煙花那女子 嘆罷那第二聲 
思想起 當年的 壞呀壞心人
花言巧語 他把奴來騙 
到頭來 丟下奴 只成了一片恨
伊呀呀得兒喂 說給誰來聽 
到頭來 丟下奴 只成了一片恨

煙花那女子 嘆罷那第三聲 
思想起 何處有 知呀知心人
天涯漂泊 受盡了欺凌 
有誰見 逢人笑 暗地裡抹淚痕
伊呀呀得兒喂 說給誰來聽 
有誰見 逢人笑 暗地裡抹淚痕


‧新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2 12:25

圓滿收場,是大家喜歡的劇情。

這首行酒令,我恐怕過不了關。前一題,我還沒寫ㄋ,最近有點小忙!

穆仙弦(cosmos84000) 於 2013-10-23 22:08 回覆:

正事要緊。行酒令不過是小小的文藝消遣和自我挑戰,何時得閒了,再來動動腦便是了。

 

此外,論難度,這一題遠比上一題簡單多了,只要求押韻和用典而已,所以您不可能過不了關的。

 

有關寺廟的典故、真人實事或小說情節不是很多嗎?像是:崇恩寺(清朝玉琳國師初遇格格)、火燒紅蓮寺(方世玉、洪熙官抗清)、白馬寺(段譽初使六脈神劍)、白龍寺(水滸傳英雄小聚義)、鐵檻寺(鳳姐兒弄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