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关于朝第二次核试验与中国角色的几点简单看法
2009/06/02 15:31:50瀏覽1124|回應4|推薦10

朝核问题是东北亚的一个主要的危机。小弟在以前专门写过《我是朝鲜人/中国人》分析过这个问题与中国的关系。并且,小弟认为朝核问题是中国未来短期里面对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由于小弟之前论述过这一问题,因此对于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没有很惊讶的感觉。最近,天下出现了不少分析朝此次核试验的文章,小弟原本预备写写诗词再观赏一下各位的大作。但是遗憾的是,不少文章的分析依然停留在单纯核武器的技术面或意识形态上。显然,这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将来的应对是不利的。
小弟愿意抛砖引玉的来谈几个简单看法,期待各位的斧正。

一, 朝第二次核试验的技术面与几种可能
我们先要简单分析下朝鲜的核技术的边界能力与其核试验意图的几种可能。只有先对这个基本面有理性探讨才可以分析与中国的关系。
1. 朝核试验的基本面貌
首先,就此次朝核试验,依据公开资料可以看到其基本面貌。5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韩方监测到朝鲜咸镜北道吉州地区发生一次“人工地震”, 监测装置显示震级为4.5级,就此韩方推断是核爆,朝鲜很可能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美国地震局网站报道,此次地震位于朝鲜咸镜道金策市,震源在地下10公里,地震波出现的时间在北京时间上午八时五十四分前后。美国地震局网站上显示,此次人工地震震源位于朝鲜咸镜道金策市西北70公里处,距中国吉林延边180公里,首都平壤东北约三百七十五公里处。由于核试验等造成的爆炸一般情况下初期微震“P波”比较大,而此次地震波中“P波”确实比之后传来的“S波”要大。所以可以较高可置信度的相信这是一次“核装置”爆炸。据俄罗斯国防部严密监测并称,朝鲜25日进行的核试验爆炸威力相当于1万吨至2万吨TNT当量。
当然,现在最可靠的是 “找到冒烟的手枪”:日本防卫省官员25日说,日本决定派飞机去日本上空采集大气样本,以确认朝鲜地下核试验后是否有放射性尘埃散到空中。日本航空自卫队将派出配有尘埃采集装置的T-4型教练机执行样本采集任务。朝鲜2006年10月实施地下核试验后,日本也曾派出T-4型教练机执行同类任务。而上次朝鲜核试验后美国情报部门后来通过分析采集的大气样本,前后不过一周时间就证实存在放射性尘埃,由此确认朝鲜确实实施了地下核试验。而这次好像到目前没有公开这样的消息。
2.朝鲜核原料的来源
由于朝鲜不具备武器级的核原料矿场,所以可以肯定核试原料来自宁边核设施。两次核试后,朝鲜核技术可能有所提高。宁边核设施实际上已经用过了,可能可以产生制造六到八枚核弹头的钚材料,所以朝鲜是用宁边核设施已经产生过的核材料来进行这次核试验的。而朝鲜再次恢复宁边核设施的功能需要更多时间。
3.朝鲜核武器未来发展的可能
由于朝鲜的国力与自然禀赋所限,我判断朝鲜的核武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事实上,我不相信朝鲜可以独立的开发出有效的核反击或核攻击的武器系统。原因是:1.朝鲜缺乏可以进一步完善其武器系统必须的条件,朝鲜武器级环的储备难以保证必须的试验大量进行,而朝鲜又没有用计算机虚拟核试验的能力。朝鲜现在非常可能还停留在验证原子弹临界起爆设计的检验试验上,而根本没有将其弹头化。这不是核武器试验而是核装置试验。因为如果其成功弹头化了必须经过起码一轮实弹发射来验证其技术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中国为实现自己可靠核武器系统起码进行了40次以上的核试验,而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少的了;2.朝鲜不具备小型化核弹头的能力,这项技术难度非常高。其小型化装药模型设计与临界数据都是各个核大国的核心机密,朝鲜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帮助;3.朝鲜不具备将核武器投射出去的能力。朝鲜的远程弹道导弹的二三级分离技术完全的不过关,并且缺少天基导航系统的定位支持。其导弹必须依赖于惯性导航和天文导航,但是这两者都要求朝鲜必须具备较高的加工工艺与数据检测水平。但是朝鲜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4.朝鲜现在的核设施高度集中而易于摧毁。朝鲜没有任何二次反击的能力,更不要提考虑了核战条件下的国防系统工程建设了。这两点是核大国与核国家的本质区别,印度这方面根本还是不上道的。5.朝鲜核武器专家队伍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
所以,未来朝鲜的核武器依然是一种“观念上”的威慑。其实战化的可能性很低。与其说朝鲜进行的是核武器爆炸试验不如说是核装置爆炸试验。这样的试验将来可能还会出现,但是非常可能不会实现实战部署。在上次的文章中小弟就认为对于朝鲜核武器开发成功的意义还不如其“进行中”的意义巨大:朝鲜是在用边缘战略博弈。
4. 朝鲜核试验意图的几种可能
朝鲜现在第二次核试验的意图有几种可能。小弟基于自己理解的或然率来排序其可能意图,显然在这里强烈鄙视沈富雄的“四种可能”一下,我明确说了八种。呵呵。
1. 就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根本意图而言,应该说是出于自卫。世界上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失败国家里,朝鲜是名列前茅的。不管朝鲜本身是个怎样的国家,美国对于其主权的威胁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美国在过去几年频繁使用武力和其军事机动打击力量向太平洋转移的趋势对于朝鲜而言是巨大的警惕。而美国实际上是没有放弃推翻朝鲜政权的企图的,这一点朝鲜非常清楚。而朝鲜需要寻求一种结束美国这一企图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那么核武器是最清楚的信号:现在你不能惹我了!因此,朝鲜发展核武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逼无奈之事。这一意图小弟是100%的肯定。
2. 就朝鲜现在第二次核试验来看,这也不是新鲜的事情。对于朝鲜方面,利用开发核武器一事,屡屡出现强硬的表态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特别是当美国方面出现态度转折或是政策出现逆转的时候,朝鲜方面就拿核武器要挟美国。因此,此次朝鲜方面的动作,可以认为是为了迫使奥巴马出台其对朝政策。自奥巴马上台后,其朝鲜政策被有意无意的冻结了,而且其应激反应有回归强硬化的可能。其实朝鲜核试验前已经有过一次相对“温和”的“表示”了,即所谓“卫星”发射。如果“卫星”事件时,美国表现出灵活性与朝鲜谈判那么这次核试验非常可能不存在。但是美国的态度是“传统的”拒绝接触而直接威胁使用武力:奥巴马政府上台不久就与韩国一起,在韩国及周边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关键决心”和“秃鹫”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无法判明美国新政府的意图是否完全抛弃了布什后期的对朝接触战略,从而无法在谈判上得到其希望的双边对话的机会。显然,这是朝鲜进一步显示力量来引起注意的时候了。因此,朝鲜此次核试验,也是上次“卫星”事件的继续:谁叫我发射“卫星”时,你美国反应冷漠?这一意图小弟是90%的肯定。
3. 国内政治与外交策略的需要。国内政治方面,金正日的身体情况大约是不容乐观,朝鲜不久的未来出现世代交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种时候对于国内政治的考虑可能超过其对外战略的考虑。那么一定程度上向军方强硬派倾斜,采用保守的外交战略也是正常的事情。否则,难保不会有动荡的风险。外交策略方面,从朝鲜国内看,金永升任朝鲜人民军一把手,这次军方高层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相应政策的调整。强硬派的上升,无疑也是符合朝鲜对外政策的。显然,强者示弱,弱者示强。朝鲜是一个力量弱小的国家,不可能主动的表面化的向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示弱。在策略选择上,朝鲜除了强硬别无选择。这不仅仅是一个尊严的问题,也是对外政策的基点。朝鲜在外交上是不可能表现出很大的柔软性的,这是理性而务实的优势策略而非是疯狂的乱来。可见,朝鲜近一段时间的强硬举措都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之举,这些都有很深的政治考量和利益诉求。这一意图小弟是80%的肯定。
4. 给予中俄特别是中国压力。希望中俄在朝鲜与美国改善关系方面主动的对美施加压力转而淡化六方会谈的框架支持朝美双边谈判解决问题;同时对美发出朝鲜有独立性而不是中国属国的强烈信号:你有事情直接找我,通过中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意图是朝鲜一直以来的希望,朝鲜在六方会谈上的地位非常的尴尬。因为有的“知心话儿”不好说出来,而其还需要面对一些次要问题不合时宜的横加阻扰。比如日本的“绑架问题”与“核问题”挂钩等等。朝鲜对于六方会谈的认知是负面的,其被看做是对朝联合施压而非谈判的会议。所以,朝鲜一直要求与各方单独会谈各个击破。实际上,朝鲜认为只要搞定美国,那么韩日就是自然解决而无需什么“六方会谈”的。所以,朝鲜必要时候会表现出与中国的分歧甚至是对于中国利益的有限冲撞来彰显朝鲜的独立与强硬。这些都是给予美国的明确信号:解决朝美问题的主动权在朝鲜而非中国手上,朝鲜不受中国控制。而朝鲜这样的强硬策略无疑对于中俄而言是一个麻烦而又难以找到合适手段来在双边框架下解决。因此,中俄必须寻求将美国拉到这一事件中来,因为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一个超出双边关系的国际性事情。所以才有六方会谈。这个对于朝鲜是正中下怀的,只是朝鲜希望进一步的制造强硬来使得中俄失去耐心的支持朝美尽快一揽子解决问题。这一意图小弟是70%的肯定。
5. 给与韩国李明博政府难看。李明博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行亲美路线,改变前几任的政策对朝强硬。这个让朝鲜十分不满。因此,朝鲜当然需要对李明博政府给予打击来告诉他想要半岛和平就不能不重视我的利益诉求,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朝鲜的核试验对于韩国国民心理是一大冲击,对于在经济危机中苦苦寻求复苏的韩国政府而言是重大利空。这个会在政治上迫使李明博政府面对压力与改变的要求。有趣的是,卢武铉自杀事件本来对于李明博是一个重大的危机。但是朝鲜这一试验有利于李明博政府转嫁国内困境:客观效果是有利于李明博政府摆脱卢自杀所带来的国内政治困境。显然韩国现在最迫切的是必须处理这么一个紧急的事件,而同时朝鲜的行为也至少暂时证明了对朝温和政策没有起到作用。这一意图小弟是60%的肯定。
6. 学习中国成功经验,用核武器保障将来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这个可以说是仅次于保证国家安全之外的最重大的战略利益了。这不同于上面第一点之外的其它策略意图。关于这个小弟之前的《我是朝鲜人》一文详细分析过了。对比第一条战略的100%肯定,这个改革开放的意图只能做50%的可能判断,我毕竟不是朝鲜人。
7. 单纯的敲诈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美韩三国来换取援助的增加。这个意图不能说没有,也不见得不会有收获。先拉高报价收到好处后安分一下。一但你不给我就再来一次。但是个人相信这个不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持久战略。这一意图小弟判断低于30%。
8. 朝鲜疯了。想用核武阻吓外来军事干涉进而在未来某时用战争统一朝鲜半岛。这个理论上是存在这样的可能,但是这一意图小弟判断低于10%无限趋向于0。

二, 朝鲜对于中国的意义与中国面对的挑战
朝鲜核危机对于中国不是好事情,这个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在上面仔细的分析了朝鲜的核能力与其意图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个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冲击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而非实际利益上的。朝鲜基本没有走出中国国家战略允许的范围。任何夸大这一影响的论述都是需要警惕的,中国现在与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来也只有美国,而朝鲜对于中国依然是一项可以利用的战略资源。但是这个朝核危机背后反应的一些中国面对的问题却是需要我们理性分析与解答。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来看看朝鲜与中国“盟国”的一面。
1. 朝鲜现在依然是在中国有效的管控下,中朝盟国地位现在依然牢不可破。此次朝鲜第二次核试验事实上是预先通知了中国的。这在中国事后发表的新闻稿的用词微妙改变上可以窥见一斑。相比第一次的朝核试验的意外,中国在幕后一定行使了自己对于朝鲜的经济控制权力来提醒了朝鲜不要玩太大。事实上中国在过去数次中断了对于朝鲜的原油输出。表面的理由是管道的检修,但是我相信这是权力威严的体现。而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消息可以非常深刻的反应中朝之间的特殊关系与中国对朝鲜的了解。在前段时间金正日病重期间,全世界只有北京的医生真正进入了朝鲜见到了金正日并留在朝鲜提供了救助,稳定了金正日的病情。这个可以说是朝鲜与中国自90年代的短暂争议与第一次核试验之后重新恢复了信任而密切的关系,因为朝鲜最大的秘密已然在北京的掌控中。而且这次试验中国非常可能也在事先通知了美国。美国在事后的表现显然是心有准备而在政府层面的反应显得形式主义。
2. 朝鲜在中国过去所有核心利益上保持了与北京立场一至。比如台湾问题。值得指出的是网上盛传朝鲜投票反对了北京第一次申奥。这显然是一则精心策划的网络谣言:申奥投票都是秘密无记名的进行的,除了自己外谁可以精确的指出是谁投了这个关键的反对票?!就算国际奥委会有这样的名单他也不可能对外泄露与宣布出来。这个消息在下第一时间就肯定是假消息,而遗憾的是到今天还有人相信与转载。素质啊!素质!同志们!
3. 朝鲜在地缘政治与军事上依然是中国东北亚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尽管我们给予了朝鲜很多好处,但是算大帐我们是非常合算的。这个无需多言,台湾在过去60年特别是前30年里给大陆的压力就是通过朝鲜完整而加倍的传递到了韩国与日本,进而给予了美国在台湾海峡可能的冒险主义带上一个笼头。更不要讲过去几十年朝鲜对于中国重工业基地与重要能源,商品粮基地的壁垒作用了。
4. 朝鲜的资源与潜在经济活力是中国实现东北亚地缘与经济战略的重要力量与基础。良好的政治军事结盟会在经济上带来良好的市场一体化。我们不能低估与轻易放弃朝鲜可能经济改革带来的我们战略态势上的先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个先手都是利益巨大的。而要保有这个先手就必须维持现在的朝鲜半岛格局与中朝特殊关系不变。这个在小弟之前的文章《我是中国人》中提到过。
由此可见,朝鲜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而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使得我们处在优势地位。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朝鲜目前情况下的确给中国带来了战略麻烦甚至是危险。同样,不能理解朝鲜对于中国的利益所在也不会理解朝核问题对于中国提出的挑战与问题。现在朝核问题带给中国的麻烦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中国国家战略与形象受到干扰与损害而我们面对朝鲜的强硬又“投鼠忌器”而缺少有力手段。虽然说朝鲜核试验的目标是直指美国,但是这也将长期致力于半岛无核化与六方会谈的中国拖入了尴尬境地。保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是中国利益所在,但是朝鲜的这种强硬冲击路线破坏了中国构建和谐东北亚的战略构想。朝鲜无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多次为朝鲜半岛无核化作出的斡旋,使得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蒙羞。并且对于中国主导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蒙上了阴影。朝鲜的强硬迫使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于朝鲜的制裁,这加重了朝鲜国内的人道主义危机并迫使中国付出更多的经济负担维持朝鲜的稳定,同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也日渐抽空了中国反对制裁朝鲜的法理与政治基础。毫无疑问,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朝鲜是个巨大的麻烦,我们好像应该制裁和抛弃这个可恶的朝鲜。但是基于上面的分析,朝鲜对于中国不是简单的外交与政治问题而是地区稳定与国家安全挑战的问题。在美国对华依然采用战略遏止并阻扰台湾统一的情况下,朝鲜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屏障。这使得中国无法也不能对于朝鲜的行为采用过分强硬的手段,也不可能抛弃朝鲜。显然,朝鲜正是吃透并利用了中国这一战略困境来“绑架”了中国的影响力。
2. 更为不利的是,美日同样试图利用中国这样的困境来占中国便宜并在中朝间打下不信任的楔子。自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始终没有出台一个明晰的对朝政策。这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朝鲜对于美国的威胁和重要性其实不大,美国有冷冻朝鲜观察其底线与期待后金正日时代的“以拖待变”的意图;其二,美国陷入了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从而使得美国政府的战略自由度大大下降。尽管此次的金融危机,并没多大实质动摇美国的整体实力或是军事、科技力量。但显然,却损害了美国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信心,损害了世界其它国家对美元、对美国的信心。奥巴马本人及其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奥巴马一上任就高调大谈“合作主义”。于是乎无论是副总统拜登还是希拉里国务卿等各路朝廷鹰犬,无不横垮欧亚卖力的替奥巴马宣传其合作理念。也因此,在G20峰会上,奥巴马总统寻求与其它国家合作解决金融危机;在阿富汗问题上寻求与俄罗斯、中国、伊朗等周边国家合作;在索马里海盗问题上主张军事情报互通。是的,美国开始在全球战略收缩并专注于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朝鲜方面显然利用了美国方面目前在国际事务上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试图取得这个机会之窗。但是,朝鲜没有料到美国的这种收缩是抛弃责任而又不放弃权力的自私自利之举。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美国将其推给欧洲;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将其推给北约及周边国家;而此次的朝鲜问题,从美国方面“热烈”地期待中国方面带头,美国似乎想把这份责任推给中国了。什么是希拉里国务卿引以自豪的“巧实力”外交?是充分利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影响力来维护国家的利益,重新树立起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吗? NO,不是这样。“巧实力”其背后的真正潜台词是:你们去做事吧,但是我不要指望我会负责与分权。地区的主要问题的包袱留给周边的主要大国自己负担,而美国将重心和力量集中于国内,加强自我调整,以重新恢复美国的力量。所以,此次朝鲜核试验美国会继续冷对朝鲜而迫使朝鲜必须强硬下去,从而将这一难题抛给中国善后。西方有利用朝鲜在政治与法理上带给中国的被动地位迫使中国出面制裁朝鲜解决问题的企图。而困难的是由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缘利益与避免日韩的可能应激反应伤害中国的战略利益使得中国必须干涉这一问题。我们将越来越无法用“对朝鲜没有影响力”等理由搪塞国际社会在美国不作为的退到二线后带来的期待与道德压力,何况这对我们自身利益还有损害。但是我们过度干涉朝鲜将面对手段的缺乏与目的的两难,且对于朝鲜的这样目标明确的边缘政策效果有限。一旦处理不好,将会使中朝矛盾大大激化而替代朝美矛盾正好中了美国的离间中朝之计,并要承担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的政治责任。这是非常恶毒的一石二鸟之计:我们不干预不行,但干预一旦稍有不慎会更糟!
3. 美日韩利用朝核问题加强了军事合作与部署,也使得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恶化。这个是一个显见的恶劣后果。特别是美国在日本部署F-22与日本将大量采用F-35战斗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被隐形飞机包围最多的国家。不过这个是中国可以承受与理解的代价。这就好像美国利用台湾牵制大陆给予大陆良好的扩军理由一样,这是中国维持朝鲜在东北亚战略安全屏障的必须面对安全代价。只是朝核危机加快了这一进程非常不好。
4. 中国还面临的一个主要战略风险是朝鲜在得不到美国正面回应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局势从而带来朝鲜半岛的危机加深。显然,朝鲜半岛未来紧张局面不会很快消失,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依然存在,也不能排除战争的可能。朝鲜半岛将面临冷战加深或朝鲜突然崩溃的可能。无论这种崩溃是朝鲜内部的绝望引发的动荡还是外部压力或热战带来的冲击,对于中国来讲都是一场巨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所以,小弟在上次《我是朝鲜人/中国人》中明确的表达了我对于朝鲜问题的担忧,并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是中国未来几年面临的一个超过台湾问题的重大战略潜在变局。此次核试验证实了小弟上次的担忧。实际上,中国在朝鲜陷入了“镜像两难”的战略困境:我们如果为我们的敌人向我们自己的盟友施压,将肯定伤害我们在地缘与安全上的根本利益;而我们的盟友出于改善自身安全局势的努力却又在政治上使得我们陷入被动,从而压缩了我们的战略博弈空间使得我们不得不作出明确反应。毫无疑问,考验我们智慧的时候到了。

三,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反映出来的问题
朝核危机的爆发不是简单的朝鲜自身的问题,这背后实际反映了中国国家综合实力依然缺乏的客观现实。这个是我们真正理解并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途径与战略。为什么会有朝核危机?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的综合实力面临三大软肋。
1. 我们的军事力量严重不足。这不足集中表现在远程战略运输与机动能力不足;三军联合后勤保障力量不够;远程力量投射能力不够;核威慑力量不够。简单的说我们的军队依然还是一支国土防御型的军队。我们缺少进攻型空军,远洋海军及其相关后勤系统,特别的是我们还缺少确保与美国对等摧毁的核能力。美国为什么可以压制日本与韩国不发展核武器?这不但是因为美国有驻军,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使日韩相信其在美国有效的核保护伞下。任何对日韩的核攻击都将受到美国的核反击。美国利用其庞大的核武库使得这一保证是一项可置信威胁。而我们的核战略是最低限度摧毁与二次反击战略。我们虽然与朝鲜签有军事同盟协议,我们虽然向朝鲜做出了安全承诺但是我们在技术上缺少可以实践的手段。在我们任何的潜在盟友看来,我们的军事力量与核战略都是基于保障自己的领土而非保障所有盟友安全。我们的军事力量不够严重损害了我们国家战略利益的达成从而恶化了我们的战略环境。我们的核战略实际上是没有为朝鲜提供核保护伞的,即使我们与朝鲜签订的军事条约隐含了这一意思技术上我们也做不到。这个朝鲜与美国都很清楚。以前我们与朝鲜事实上是在苏联的核保护伞下,那时完全没有朝核问题。今天我们相对拥有独立的最低限度核能力而俄国又虚弱到只能自保,那么朝鲜寻求自己的核保护就很正常了。
2. 我们缺少国家的软实力。这个软实力的概念很宽泛,但这里小弟指的中国缺少大国的威信与强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埋头发展经济,满足于GDP的增加。以为凭借这个就将自然获得大国地位。但是事实是中国在所有地区大国中反而陷入了最复杂的地缘环境,比如南海一些小国都敢来挑衅中国。而我们国家面对挑战最多的却是采用外交的抗议的手段而显得软弱。这集中反映了军事上我们欠账太多,使得我们不具备一个大国应当的影响力与威慑力。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必须指出今天的中国陷入了一种怪圈,我们变得不太懂得如何运用我们的国家实力了。我们的坛坛罐罐多了以后,我们变得不敢轻言对抗,不敢强烈反应更不敢采用军事手段保障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真的是很弱小的国家吗?对比1950年的中国,我们强大的太多了。而对比周边其它国家的情况,他们在当时相对中国是优势一方而今天却是弱势一方。但是面对挑衅,那时我们在朝鲜可以用一场一剑封喉的胜利确保了东北亚地缘的稳定从而赢得朝鲜屏障与苏联的大规模技术转移;那时我们可以用原子弹试验与珍宝岛的冲突冻结了克林姆林宫的冲动从而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潜力从而间接撬动了中美战略对话的序幕;那时我们在印度用一场酣畅的打击确保了五十年的和平获得了在南亚的战略伙伴并在中东赢得了外交突破的政治基础;那时我们在阿富汗为反苏游击队提供了坚决的后勤支持使得苏联这个“流血的伤口”更加的扩大从而加速了苏联的崩溃;同样,我们在越南十年的轮战在亚洲驱除了苏联的影响力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地源与政治基础!我们那时是多么善于运用我们不多的力量每每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是我们巧妙的运用我们的国力使得中国在联合国里真正成为了五常之一而非一个依附于美国的“橡皮图章”。我们的盟友在当时是非常安心于我们的安全保证,因为我们证明了我们的保证是可靠的!今天的美国利用其强大的军力与一次次战争反复表明了美国的国家威信是不可轻辱的。而我们现在面对一些国家主权上的直接挑衅却缺少一种大国的愤怒,这对于我们的盟友而言怎么让他们相信我们的安全保障今天依然可靠?!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必须用有力的,有效的手段让一些试图在涉及中国利益的问题上玩火的国家明白这样的行为很危险!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敢于理性的清醒的合理利用争议,冲突,对抗甚至于战争是一个成熟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地区利益的贡献与责任!历史表明这不但不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反而是一种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合理的战争与对抗不但不是经济建设的障碍反而是一种有力支持,这是我们今天面对战争的一种必须要被破除的心理障碍!我们不必担心西方的廉价的“威胁论”这样的心理战术。我们必须知道做为一个大国当你不能“威胁”你的对手的时候那才是对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真正威胁!
3. 中国经济产业升级没有完成,经济对外依存度还是过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军事战略与国家战略隐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经济上没有建立好我们的内需经济从而受到国际财团与国内买办阶层的影响过大。这个严重束缚了我们对于一些挑战的策略选择。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是美苏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都是在经济上有相当的抗压性与自主性的。正因为如此,国家的战略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自由度,哪怕现在的虚弱俄国也是这样。现在的中国在这一点上无疑是受到了经济结构相当的抑制。所以,我们国家面对一些问题时不得不采用克制的手段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只是这样的选择不能简单重复而成为别人的一种预期。我们还是必须在适当的时空选择强烈手段来打破别人的侥幸心理。这个我在上面第二点特别强调了。朝核问题反复解决不了也是反映了在经济结构上我们面对一些低烈度硬对抗时经济上损失过大的软肋。

四,朝核危机的未来发展与我们的应对原则
显然,朝核问题根本上体现出来的是我们国家在综合国力与国家力量运用上的实力与技巧不够!其它所有就事论事的分析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么由上面的分析对于朝核危机的未来发展与我们的应对原则其实已经可以很清楚的体现出来了。
1. 朝核危机会长期化。由于我们对于朝鲜的安全保护在朝鲜眼中缺少可置信度,朝鲜是绝对不会放弃采用这样的边缘政策来获得美国对他的安全承诺的。因此,除非美国作出正面的回应与保证,朝鲜还是会不断运用核武器这张牌。而可见未来,美国是不会这样做的。
2. 朝核危机在经济上对于东北亚主要国家都没有什么影响,我们不必夸大朝鲜核试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其本身的意义。这个从受直接冲击的韩国就可以看出来。朝鲜核爆当天,韩国首尔股市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一度跌落6.3%,稍后在收盘前反弹,收复大部分失地。首尔综合指数当天收于1400.9点,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2.85点,降幅为0.2%。这说明投资者从朝方2006年10月宣布核试验一事中汲取经验,认定25日同类事件对经济影响有限。其实朝鲜半岛的危机对于韩国人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他们会说:靠,我是吓大的啊!真正对于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反而是中美的选择。我在以前的《我是中国人》一文中描绘了一种最危险的可能。
3. 我们必须认识到朝鲜的核试验受到地缘压力最大的是韩国而我们在实际利益上的损失依然是在朝鲜战争之后的常规范围里面。而且我们可以肯定朝鲜不可能发展出有实战意义上的核武器系统,加上由于朝鲜的经济受控于我们而其又在世界上陷入空前孤立,所以朝鲜不存在越南化的风险。我们对于朝鲜依然是有效掌控的,这个我们必须心里有底而无需杞人忧天自乱方寸。
4. 我们需要确保朝鲜的稳定与存在而不能陷入情绪的反应中中了美国的反间计而自毁长城。这个反而是我们在应对朝核危机中的主要战略利益而非是解决这一危机本身。解决这一危机是韩国的最大利益而非是我们的。我们不必皇帝不急,那个啥的急。对吧?呵呵。其实西方要解决朝核问题非常简单,就是美国放弃敌视与封锁朝鲜的政策与其展开对话。朝鲜的目的相信大家都清楚。但是美国就是不去迈出这一步而把包袱丢给中国。这起码反应了三点:其一,美国不急于解决这危机而希望朝鲜半岛紧张长期化,这有利于其东北亚军事存在而控制韩日;其二,美国对朝强硬是一张打向中国的意在沛公的牌,这可以使得我们的东北面临压力。其实在台湾方向我们的强硬与现在的合解也是打向美国使他难受的牌。这是微妙的辨证统一,大家不要以为有了盟友或支撑点就完全是对手难受而我们不要付出成本的“好事情”。一旦运用不好这个反而是种包袱,就像陈水扁对美国一样。其三,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起码日本就有蓄意激化矛盾利用朝核问题大做文章,借机自己发展核武及大规模军备的意图。
5. 由于朝鲜对于中国利益的损害,我们也不能让朝鲜自以为得计。我们可以采用智库学者发表文章与谈话的方式在国内舆论上制造严肃对待朝鲜,明确定义朝鲜为一个战略包袱而需要考虑放弃的氛围。越是高调越好。一方面对外是一种表态,对于朝鲜也是一种实际的威慑与压力。但是要把握的是政府层面必须退在幕后而用民间方式发出,最好形成民间辩论与官方表态的强烈反差。这是有效的手段而会在心理上约束朝鲜的过分冒险主义。
6. 我们还是需要在外交与政治上积极斡旋此次危机,六方会谈的框架不能放弃。这是我们在不具备总体性解决朝鲜半岛战略困局之前必须坚持的手段。无论这样的手段在面子与国民情绪上付出了多少,这些对比我们确保这个危机被有效控制所得到的利益来讲都是微不足道的。由中国主导下的“六方会谈”仍是目前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唯一途径,也是防止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的有力手段,这是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但是可以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到半年里,重新召开“六方会谈”的可能不高,中国使朝鲜重回“六方会谈”的意愿在未来一定是面临朝鲜多次强硬拒绝。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耐心陪美国与朝鲜慢慢玩,绝对不可以当主导对朝鲜施加压力的角色。美国想逃开看戏,我们就一定要将他拉回来“共赴危城”!
7. 最终完全解决朝核问题必须是中国在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后,由我们主导解决。这个起码需要20年时间。具体的是完成经济上是产业升级,在经济基础上确立排除国内买办阶级影响与对外经济依存度过大的软肋;军事上,我们必须建立起码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和远程航空兵来确保我们在关岛以西的航行自由;我们还必须大大的扩大二炮部队规模与核武库规模,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毛泽东时代定下的有限核反击战略而代之已确保核毁灭战略。只有全球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才可以支撑一个全球性的大国与市场。我们不必不敢作此设想,这些军事建设在未来20到30年时间里不但不会是经济的负担反而是经济产业升级的主要需求拉动,因为我们在低端产业上的地位配合国内市场已经非常坚固了,这不同于苏联。我们必须公开向世界宣布任何针对朝鲜的核攻击都会受到中国的核反击,我们在技术上确保了这是一个可置信威胁!我们的常规武力也足够保证任何对朝鲜的入侵都会面对中国的反击而毫无意义。那时,台湾问题也应该是大局抵定了。只有这样,朝鲜才可以不再玩这样的把戏而安分守己的进行必要的改革,因为我们已经为朝鲜提供了安全保障。如果朝鲜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顽固,我们就可以告诉他:朝鲜对于中国的战略屏障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对于这样的不重视中国利益的行为朝鲜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就算美国在背后支持也不能保障朝鲜的安全。就像苏联的支持对于越南面对中国的反击是无意义的一样!一言以蔽之,中国为朝鲜提供可靠的核保护伞!这个才是最终的唯一的解决朝核危机的方案而没有其它。其它的或多或少都对中国利益有所妨碍。

五,结束语
在面对朝鲜问题上我们最重要的是理智与耐心。我们绝对不能放弃朝鲜对于中国的战略屏障作用,特别是在台湾没有回归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容许朝鲜崩溃,这个底线一定要清楚。在朝鲜方向上,国家利益是唯一考量而意识形态与个人好恶毫无价值。朝鲜民族的性格是怕硬欺软而要面子的,我们要善于把握这平衡。我必须再次提到,未来二十年我们的主要战略是产业升级与军事现代化。这个是我们的核心。其它都必须围绕这个战略来设计。解决朝核问题本身不是我们的重大战略利益,防止朝鲜消失才是我们的重大战略利益。大家不要被朝鲜核爆的表面迷惑了,在这个问题上小弟的意见是不着急:我们陪着美国和朝鲜慢慢玩他十年又何妨!?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17909&aid=3004883

 回應文章

沒有主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幾個觀察
2009/06/08 16:31
這次的核試發現,我認為北韓應該已經具備了核武的能力(前一次我否定,主要是我不認為北韓成功,也許它爆了,但它不在想要的時候爆,這就是問題,好比我手上有把槍,我一打就出去了,但沒打到我要的目標,我就不算會射擊),而且中共政權的反應,加深我的判斷,就在三年前的核試中,還沒出現這麼強烈的字眼過.

至於北韓核武的未來是什麼?北韓的核武應該也就到頂點了,在技術上,由於技術封鎖及管制,以及資材的品質問題(看到北韓的火箭和飛彈水準就可窺知,再加上非正式消息,北韓的軍工資材,是從大陸火車車皮切下來弄的),北韓的核武應該是有技術而不容易再靠自己獨力發展,我猜應該會想個方式來個合作,不然北韓就這麼到頭了,總不可能北韓把核武埋在開城市中心,然後引誘美韓聯軍到開城再爆吧?

北韓圖個什麼?我猜就是要穩定,利用邊緣外交來穩定他們金家的萬年統治,眼下金胖子都成了金瘦皮,眼神也不如以往,看起來是不行了,內部的接班安排可能比外在還重要(人民的生活?老實說句話好了,只要定期拍拍北韓人民的生活,人道物資還是有的啦),不用這些東西換取內外對金家統治的保證,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從這思路出發,北韓也只是彎弓而不射箭,什麼都說了,但是什麼都不做,或做一點可控制的東西.(我對北韓的後勤十分存疑,而且沒有調動的狀況.)

至於如果我是老共,我可能就不予支持,為自己打算,首先用訟棍模式,不是有個停火協議嗎?老共既然是簽字方,就應該用這個做為支點,在表面上先扯皮,發表個中朝盟約與停火協議上的關係(就我所知,中朝盟約是防禦性的),將這兩個連起來,甚至再召開停戰協議方的會議,你北韓廢了它,我老共也有辦法掐住你,反正盟約字是死的,但是運用是活的,一方面要和平,另一方式公開讓北韓難看,老共不容被你北韓拉下水;但在私底下,必須要有一個軍政計畫(具可操作性),讓北韓知道,我老共也有辦法能立刻進入北韓,建立起新的政府,老金不是我的惟一選擇(我也彎弓不射箭),內外給北韓一個壓力(眼下不就有個正男同志喜歡在大陸晃晃,再聯合延邊的朝族人與流亡分子,或可以拿來用用),總之北韓金家愛鬧,中共必須有一個捧得起及踩得倒的策略.(哈,這有點理想化)
沒有獨立思考就不能夠談民主與自由

東西雖然不多,但會日漸充實
blog
http://blog.udn.com/longreach

田園火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道理不複雜
2009/06/06 12:08

貧窮的地區易生動亂,體制內既然得不到起碼的生存資料,就搶奪了。我們中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民初,中國的農民,貧困的農民佔了全國人口的七、八成,聰明的毛澤東掌握了這個關鍵,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我最近看的幾部大陸的紅色主旋律電視劇及電影,都支持這種見地。《長征》裡不是有一個“干人”(貴州話:討飯的人),被允許參加紅軍,感激之餘,在一個關鍵時刻,擁抱多顆手榴彈,一躍而下敵人陣地,高呼“紅軍勝利萬歲”。

假設,他不是干人,而是富農或地主,可能做出那樣的壯舉嗎?頂多捐出一些糧粖了吧?

人均GDP多少$,只是相對的概念,不是指金額的絕對值。相對於朝鮮的 1,900美元,韓國的 24,800 及台灣的 30,100,您說,誰比較怕戰爭?

紫气东来(cool17909) 於 2009-06-06 17:13 回覆:

道理小弟当然是晓得的:贫困是万恶之源!土地问题也确实是国共之争的胜负手:这个在毛泽东22岁时就确定了。但是,小弟的意思是不能理解人均1900美元的GDP红线是基于何种逻辑划出来的。

由于GDP的标准是一种宏观经济指标而且不代表其完整的反映了国家经济全局的面貌,所以我们在考察GDP的时候还是会考察PPP与GDP构成与环比等。

因此,其更不可能可以用来指标性的判断某个国家会否有战争或动乱。经验上大陆建国到90年代其人均长期低于GDP1900美元的红线,但是大陆并没有强烈的发动对外战争的意图。相反,我们竭力避免对外战争除了迫不得已的自卫。大陆也不存在崩溃的可能,这已被历史证明了的。

倒是前苏联与当今美国的人均GDP大大高于中国,但是他们主动发动对外战争与威胁发动对外战争的记录可以罗列一公里长。

由此可知战争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是人类斗争形式的最高体现。不是简单的比较GDP就可以来预判其战争意愿,战争意志与战争能力的。

不过我同意理论上越是贫困其国家的治理能力与国家稳定性就越差:但是判断稳定性的标准不是人均GDP而是GDP增速,环比与趋势。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大陆。多少西方人预言大陆会一夜崩溃?!但是他们不知道大陆起点很低,基本为负数。但是环比发展很快而趋势大好,那么即使长期对比发达国家显得贫困也不能反映国家治理能力与稳定性有问题,更加不会崩溃了。这个人均GDP1900美元的红线的理论很像是“某某崩溃论或威胁论”的来忽悠人的说法。

朝鲜也是这样,只要其政府有中国这个大后方的经济支持而保障起码公共产品的供应,那么起码在经济与执行力上小弟看不出其有必须发动战争的理由与逻辑。

当然,谁也不能保证朝鲜疯子不存在。


田園火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押你的第八種可能 - 但朝鮮沒瘋,這是它的盤算
2009/06/05 22:20

你第八種可能提到的“想用核武阻吓外来军事干涉,进而在未来某时用战争统一朝鲜半岛”。

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的隔日,因南韓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宣布退出《北韓停戰協定》。時光瞬間倒流,回到1953年7月27日之前。依照朝鮮的政治體制所包含著的政府的統治手段及其塑造起來的民族意識,再加上低至1,900美元的人均GDP(PPP),這個國家隨時可能觸發區域性軍事衝突。

朝鮮是世界上僅存的少數一人獨裁的國家,而中國當年實行“抗美援朝”時,它的領導人是金日成,事過境遷,金正日表現出來的,證明他並沒把中國看在眼裡。愈是貧窮的國家或地區,愈是容易做出孤注一擲的軍事冒險行動。

中國應該採取圈錮朝鮮的政策,朝鮮不必消失,但中國有責任不讓朝鮮的軍事力量跨出其國界以外的地區,否則將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及政治穩定遭受重度傷害。

紫气东来(cool17909) 於 2009-06-06 10:07 回覆:

这个........市长的预期“杀很大”啊!呵呵。

我个人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人也相信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朝鲜的金正日确实是独裁但是并不愚蠢。朝鲜半岛统一是一个困局,是受朝鲜半岛以外的因素控制的。

中美大约都没有在近中期促成朝鲜半岛统一的意图。所以,世界主要大国会一致防止朝鲜发动疯狂的战争的。中国一定会约束,也一定可以约束!

只是低于1,900美元的人均GDP的国家会“隨時可能發區域性軍事衝突”的理论依据何在呢?大陆很长时间都低于这个标准,大约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个理论很难说是理性的,因为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全貌。

市长可否再说明下?


踏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又是一篇强文
2009/06/03 01:06

你可真厉害,又是洋洋洒洒数千言,是分析的最到位最全面的朝核文章了。

觉得朝鲜也挺可怜的。真庆幸自己是大国国民,即使咱们最贫弱的时候,也是最穷的大国,不用是棋子的命运,最次也就是一个惨败的棋手。

想请教一下,怎么将这样长的文章贴上的,我贴《世界》才一段就提示系统错误。

紫气东来(cool17909) 於 2009-06-03 11:32 回覆:

姐姐过奖了。关于复杂的朝鲜问题小弟只是一孔之见,谬误必多。关于贴文问题,小弟以前就给出过自己的解决方案。我再贴一次,姐姐可以参考:“

小弟碰过几次,但经小弟测试与实验,用TXT编辑上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台湾的网络对12000字以上的文章的限制还是苛刻:失败可能还是有。

但又经小弟测试,如果上传失败了,那么先上传一半,再在修改中再上传别一半可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小弟发过15000的带图都没问题。呵呵。大陆有句话说:命背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怨社会。因此,自立更生,自己搞定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