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貿易談判 應加強備戰
2013/03/13 08:44:07瀏覽676|回應0|推薦11

去年開放美牛進口激烈攻防後,台灣終於得到和美國恢復貿易談判的門票,於本周日(310)與美國進行了中斷五年多的 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議。會議中,我國代表向美方表達希望未來能藉著 TIFA 平台,與美洽談 FTA(自由貿易協定);甚至積極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的意願。針對台灣提出的訴求,美方明白回應「台灣應以更高度自由化,顯示入會誠意」。

自由化與國際化,是台灣自1960年代起大力推動的政策,也是奠定台灣今日競爭力的最重要關鍵。當時不但明訂政策方向,且排定先後順序與步驟,更依規劃開放時程,為國內將會受到衝擊的產業,進行輔導與轉型的準備,以降低某些產業開放後的傷害。進口關稅的逐步調降如是,利率匯率的自由化如是,外資進入台灣股市如是,WTO當然更如是;另外,國營事業,包括原本省屬行庫的三商銀(一銀,彰銀,華南銀),也都是在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政策理念下,透過民營化的過程,成就了今天的競爭力。

但是,曾幾何時,台灣的自由化與國際化,成了嘴上嚷嚷的口號,才會讓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質疑台灣入會的誠意」。眼看著世界其他各國,積極地簽下一個又一個的FTA,台灣卻還是只有一個與大陸簽署的ECFA,甚至即使是 ECFA,也都還只是維持在三年前的「早收清單」,而沒有進一步的洽談或規劃。三年來,曾經表達有意願與台灣研擬簽訂 FTA的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也都早已沒有下文;當然更沒有聽到政府對於開放政策,提出什麼樣的規劃,民眾或企業,自然也就無從進行轉型的準備。

相較於FTATPP的開放更加全面;台灣如果真要加入,就應有更開放的心態及準備。舉例來說,台灣在勞動市場保護主義的思維下,限制任何外國畢業生,若沒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不得來台工作。這種規定下,在台企業,不論本國企業或外商,都不能自由引進他們所想要聘請的國際人才,因此一個在台灣的多國籍企業,如果想要聘僱一個哈佛應屆畢業生來台,亦不被許可。這種違背國際慣例的限制,當然打擊企業投資並進駐台灣的意願,也因此不但其實沒有保護到台灣本土的畢業生,反而減少了台灣青年就業機會。在提出TPP目標之前,對於自由化與國際化,政府實應提出更明確具體的想法與規劃。 

(本文刊於壹週刊第616期《壹視界》專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738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