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2/28 19:40:49瀏覽1486|回應0|推薦8 | |
經過半年「歐元危機暫除」的太平日子,本周一(2月25日)義大利的選舉結果,卻又使歐元前景再度蒙塵。加增緊張氣氛的,還有美國即將生效的「自動減少支出」機制;3月1日之前,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沒有商討出共識,則依法減少的政府預算支出,將會威脅到原本已出現曙光的美國經濟成長。在這些不確定因素下,這幾天的國際股市再度隨之震盪。 義大利的選舉結果,凸顯歐元區國家問題的難解。基本上,凡是加入歐元區,就失去了發行鈔票的貨幣自主權;一些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國,也因此無法以發行鈔票的方式脫離困境。解決之道除了「節衣縮食」,儘量刪減政府支出之外,也只能仰賴借款來周轉,「以時間換取空間」,期待情況能有所改善。這也正是為什麼去年9月,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Draghi)宣布將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無上限地對需要援助的歐元國提供貸款後(也就是直接購買機制,OMT的宣布),歐元國的危機得以暫時解除。 但是,即使有歐洲央行的保證,所謂的「符合條件」,仍是良藥苦口。接受援助的國家被要求積極進行經濟改革,尤其是要「更加的節省」;這不但對短期間經濟復甦不利,更在政治上不討好。這種要求雖合情合理,期能避免拿著向別人借來的錢浪費,但往往還是無法得到民眾的支持,也過不了選舉的關卡。 因此,在即將卸任的總理蒙提(Monti)一年多來的領導下,義大利暫時解除危機,而且經過這一年多的加稅及減支政策後,義大利的財政也已大幅改善。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失業率的上升,以及經濟成長率的下滑。 付出的代價是很明顯的。義大利的失業率由2011的8%增至目前超過11%;實質GDP則在2011年時,原已回復到2008的96%左右,目前又下滑至僅為2008年的92%。義大利的經驗,再度驗證在短期間「政府財政」與「經濟成長」的難以得兼,另一方面,也從主張財政緊縮、即將卸任總理蒙提所率中間派聯盟,以10.56%選票在眾議院大幅落敗的事實,顯示選民短視的政治現實。這也正是宏觀經濟學上所談「近視的選民經濟學」理論。 義大利選舉的訊息很清楚,擺明了不論「節約」是不是良藥,義大利的民眾就是不願意接受眼前的苦日子。但如果是這樣,那麼歐元的維繫,可能就要再度承擔不確定風險了!更直接的,此次以黑馬姿態勝出的葛里洛(Grillo)所領導抗議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在選舉期間就已強調將尋求「義大利是否留在歐元區」議題進行公投。因此,未來歐元將再面臨何種挑戰,實難預料! 另外,此次選舉造成的結果,是同樣代表國會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由不同政黨獲取多數席次;這是義大利自二次大戰以來,不曾有過的情況。貝沙尼(Bersani)領導的「中間偏左民主黨聯盟」,在眾院取得過半席次;主張減稅的人民自由黨,前總理貝魯斯柯尼(Berlusconi)所領導的「中間偏右聯盟」,雖在參議院取得多數,但無一政黨在參議院取得絕對多數。分裂的國會,將使許多議題更不容易解決,貝魯斯柯尼大幅減稅的主張,更與「政府減赤」的歐元央行援助條件背道而馳,也為歐元的未來更添加變數。 從這幾天市場的反應,也可看見這個憂慮。義大利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自2月19日的4.41%,上升 近50個基本點(basis points),至2月26日的4.89%;同期間,義大利股市也自16,664,下滑千點至15,604點(6.4%)。對其他市場的影響,一方面造成西班牙、葡萄牙等類似處境的歐元國,公債殖利率同步飆升;另一方面,更因國際資金從歐元轉向,尋求避風港,影響亞洲市場,甚至造成日圓一天之間,自1美元兌94.14日圓升值至91.81價位,日經指數也因而連跌了好幾天。 回歸到一個根本的問題:「去年9月, 歐元危機究竟是如何平息的?」不容否認地,歐洲央行的OMT,絕對是關鍵。但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也一再重申「接受援助的國家必須先承諾改革」的條件;只是今天義大利選舉的結果,等於明白否決了改革的承諾,未來,又只好再過一段前景不明的日子了! (本文與中國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同步刊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