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貨幣戰爭 可否避免
2013/02/21 11:52:32瀏覽1188|回應0|推薦10

  就在放長假的春節期間,G2020國集團)上周末舉行高峰會,會中再度決議,各國承諾不會以匯率做為提振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工具;另外,對於日圓自去年12月以來的大幅貶值,G20會議也並未提出直接的批評。在此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進一步發表強烈聲明,重申如果日本2%的通膨目標未能達成,將進一步修改中央銀行法。

   與日圓這陣子以來大幅貶值強烈對比的,則是人民幣的升值。去年10月至今,日圓相對於美元貶值17%,人民幣則相對於美元升值了1%。這一波人民幣升值的意義主要不在於幅度的大小,而是在於人民幣是否已產生「由貶轉升」方向上的改變。

   人民幣的升值,減緩許多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壓力,也因而降低全球陷入「貨幣戰爭」的可能性。因此,人民幣的未來走向至為關鍵。以當前情況分析,人民幣升值事實上有幾個好處,不但減輕進口物價上漲壓力,而且因為去年(2012)中國貿易盈餘再度增加(自2011年的1,540億美元,提高至2,310億美元),此時人民幣升值,有助於貿易帳的平衡。另外,因為中國自日本進口大量關鍵零組件,人民幣的升值,再加上日圓的貶值,造成中國製造成本的下降,更提供了一個產業轉型升級的好機會。

   其次,在世界的另一端,英鎊正面對景氣衰退所帶來的貶值壓力。身為歐元區之外的歐洲主要貨幣,英鎊在去年前三季,歐元岌岌可危之時,扮演資金避風港的要角。但隨著歐元危機解除,英鎊的地位受到挑戰,對英鎊的關注,更回歸至英國經濟的基本面;但這個基本面,卻不怎麼樂觀。一方面,英國去年前三季國民所得都是負成長;另外,貿易與財政雙赤字問題嚴重,通膨憂慮又未除。在這些情況下,英鎊自去年第4季後持續走貶,也造成歐元及美元的壓力。

   亞洲的日圓,歐洲的英鎊,兩者貶值原因不同;日本是政策引導,英國是市場因素,卻同樣引發高度關切。擔心貨幣戰爭的開打,也擔心「以鄰為壑」傷害的造成,1930年代殷鑑不遠,歷史是否重演,是上個周末G20會議的關心重點。

   至於具體「以鄰為壑」手段,則有4種常用政策工具,包括(1)政策引導的貨幣貶值(2)降低工資(3)出口補貼,及(4)進口限制等4種。

   雖然國際機構自2008金融海嘯爆發後,一再呼籲各國要避免使用「以鄰為壑」手段,但有時看到一個國家採行某種政策,並不易分辨是屬於「以鄰為壑」性質,或只是單純為提振該國經濟之「國內政策」。因此有時也甚至不是很清楚是否該「加以譴責」,這一次日圓的貶值,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日圓這一波雖大幅貶值,但安倍晉三已聲明過太多次,日本貨幣寬鬆的目標是為了解決「通貨緊縮」的「國內問題」,「製造出2%的通膨率」是其目標。至於因為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因為高調宣布將採量化寬鬆,因而引導帶動的日圓貶值,則並非其政策目標,而僅為「政策副產品」。

   因為這樣的一種論調,尤其全球也都認同日本的通縮,的確是日本獨有,且相當嚴重的一個慢性病,因此對於安倍要以激烈手段去對抗通縮,似乎也沒有太多可公開指責之處。更如同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所說:「要讓金融體系能運作,每一個國家都應依據他自己的經濟情況,訂定最佳策略。」因此,雖然日圓大幅貶值,但上周末的G20會議,並未對日本提出批評,形同默認日本貨幣政策雖對他國產生壓力,卻是屬於「國內政策」的一環。日本在G20會後次日,也應是鬆了一大口氣,日圓當天對美元再度貶值達0.8%,日經指數亦以大漲234點(2.1%)作收。

   整體來說,因此想要模仿日圓貶值,甚至進入「競貶貨幣戰」,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日本有其「造成貶值的正當理由」,第1,不是為了出口競爭力;第2,不是藉由出口增加,去帶動經濟成長。因此,如果其他國家在沒有「對抗通縮」的理由之下,也想要以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去達成貶值,將很可能遭到國際的譴責。

   (本文與中國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同步刊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732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