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誕樹下的禮物
2012/12/28 08:54:07瀏覽2664|回應0|推薦9

聖誕老公公對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而言,是永不褪色的期待與記憶;既是不可思議的神奇,又是生活生命中的真實。不管一整年過得好不好,每年接近尾聲時,總存在著這麼特殊的一天:那個最慈祥善良可親的聖誕老公公,會以某種方式,進入小孩的家,留下一份最貼心的聖誕禮物。小孩子聖誕日醒來,一方面驚奇於「聖誕老公公又來過了」,一方面也雀躍「他怎麼知道我就是要這個禮物!」

聖誕老公公之外,聖誕樹下的禮物,也帶來親情、友情的溫暖。有人不解,為什麼傳統上,歐美家庭過聖誕,樹下永遠堆著包裝精美,滿滿的禮物?西方人的「重消費」,在聖誕季節就最看得見。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的感恩節次日,全年中百貨公司最大折扣日開始,就進入一個月的聖誕節大採購季節。家人朋友彼此從旁悄悄觀察,看看自己親愛的人缺些什麼必需品,或有什麼「喜歡」的「非必需品」,利用一年中價格最划算的時機,陸續買起來,就成了聖誕樹下五彩繽紛的禮品。

從過聖誕節習性的不同,就可看見西方人真的比東方人會享受,也比較「活在當下」。亞洲常有人說「賺到的錢不是你的錢,存起來的錢才是你的錢」;但歐美許多人的觀念卻是:「賺到的錢不是你的錢,花掉的錢才是你的錢」。亞洲人過去不願意消費的一個原因,除民族性之外,也因為社會安全網不夠完備,儲蓄因此格外重要,例如過農曆年時小孩拿到紅包,爸爸媽媽都還常會教小孩「把壓歲錢存起來」,而不是討論「如何把錢花掉」。

只是,也有許多人認為「禮物」不如「現金」經濟實惠;因為,即使挖空心思去揣測別人喜歡什麼,收禮的人卻常仍覺得不合用;或在許多情況下,最喜歡的「禮物」就是「現金」。會做生意的歐美商家,卻也因此發展出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常常至少在一個月內),都可以拿著收到的禮物去退換的制度。而為了鼓勵「送禮」,而不是「送現金」,商店甚至有「禮物收據」(gift receipt),就是一張沒有附金額,但有所有其他商品編號等明細的收據,可讓收到「不適用」禮物的人去退換。若真去退換,當然就會知道這個禮物的價錢,但若沒有去,就即使有收據,也不會知道價錢;「禮物」就更加彰顯了金錢之外,「心意」的價值。

不論是聖誕老公公或是親朋好友,聖誕禮物帶來的,都是一份關懷,是在即將過完一整年時,對乖小孩的肯定,也是對家人朋友的感謝。因為有這些相互的支持與愛,即使日子過得並不平順,但展望未來,信心仍在,希望也仍在。「信、望、愛」長存,聖誕的意義,在樹上不再有閃亮的燈,樹下也不再有滿滿的禮物時,卻是永遠不滅的。

( 本文原刊於 2012/12/26 聯合報 A4《名人堂》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718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