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量印鈔 通膨難防
2012/12/27 14:55:48瀏覽1182|回應0|推薦9

未來歐美經濟兩大政策主軸:「印許多鈔票」,卻「節省過日子」。這組合可能令人感覺矛盾,但這卻正是金融海嘯爆發四年,尤其今年驚濤駭浪後,最後終於被認定,並開始施行的「最佳政策組合」。

這個搭配的形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兩項政策,不但的確有目標衝突之處,而且各自的副作用都還不小。但就如同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Draghi)所說,經過了這幾年來所有的一切之後,這樣的一套組合有其必要性,否則前面許多努力就都白費了。

20089月,雷曼債券引爆的,是全球金融機構的信心危機;如果像雷曼這樣一家得到最高等級,3A 信評的機構可以說倒就倒,那麼放眼望去,如何有把握其他銀行不會有相同的問題?當時短短幾天之內,信心崩盤:存款戶不敢把錢存放在銀行;銀行之間也失去信任,連原本正常的極短期同行拆借,都不願進行;接著無辜被牽連到的,當然就是銀行對企業的放款; 雷曼爆發過後的二十幾天,因此是全球金融市場上,已達「生死存亡」關頭,最危急的一段日子。

救了市場的,是當年108日的高峰會。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G20,極罕見地共同研商;兩天高峰會議後決定在「非常時期,非常作法」原則下推出的,是「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政府舉債的財政政策」。以簡單語言說明,就是「大量印鈔票」,搭配「花錢過日子」。

這一套政策處方,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從1930全球大蕭條的歷史借鏡中,所領悟出的結論。但問題卻是,「師父領入門,修行在個人」;強心針打下去,大家都得以存活,但緊接著的調理保健,卻是決定是否能克服強心針所引發後遺症的關鍵。

有幾項明顯的後遺症。今日各國政府財政的困窘甚至歐債危機,是一個已顯現的後遺症;但尚未出現的,卻是通膨。在極端大量發鈔後,「通膨」已成為「什麼時候發生」,而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美國近日第四度量化寬鬆(QE4),歐洲央行9月的直接貨幣交換(OMT),都明顯為日後通膨繼續添柴加薪。日本新當選的安倍內閣更明白宣布將大量印鈔,通膨的創造甚至成為日本當前的目標。此外,熱錢的流竄,資產價格的膨脹,更造成全球貧富差距嚴重的惡化。明年經濟應會較今年好,只是通膨又將隨著景氣復甦,成為必須面對的難題。

( 本文原刊於 2012/12/26 壹週刊 時事論點《壹視界》Page8)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717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