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1/15 14:03:27瀏覽3207|回應0|推薦10 | |
激烈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歐巴馬大獲全勝。但勝選次日,美國股市卻暴跌回應,並引發全球股市摔得鼻青臉腫。 選舉激情及選舉口號過後,美國馬上面臨的,是總體面的財政懸崖難題,也是富人加稅的個體層面問題。 選後的美國政治勢力,維持選前基本結構:總統和參議院多數同屬民主黨,眾議院則為共和黨。對於應該修法,以避免在即將到來的年底前,墜入「增稅減支」的「財政赤字懸崖」,其實兩黨都有共識。 但民主、共和兩黨經濟理念上的根本差異,卻使得「究竟要如何達到共識」,成為此次大選爭議性最高的議題。 例如,大家都同意財政赤字問題該解決,但對於該怎麼解決,則有著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 歐巴馬從選前就表達地非常清楚,要終結「減稅措施」。年收入二十五萬美元以上和以下的家庭,應有差別待遇。也就是對於「富人」,不但將停止減稅,甚至要提高他們的所得稅、資本利得稅。 美國目前碰到的,是一個貨幣政策效果有限,因此須盡量以財政政策去提振經濟。 但所謂「積極」或「寬鬆」的財政政策,有兩個面向:一是擴大政府支出,以「政府力量」去帶動經濟。另一種則是減稅,讓減稅後的個人及企業,更有能力消費或投資,以「民間力量」帶動經濟。 因此,民主黨及共和黨最主要的爭議,在於「政府」與「民間」,究竟誰的力量較大。 民主黨在「大政府主義」下,較相信政府的力量。但目前若要增加政府支出,除受到財政困難的限制外,並且依去年底參眾兩院之決議,政府預算必須刪減。 依此,歐巴馬當前要務,一方面要對富人加稅以充實國庫。另一方面,須說服「小政府主義」的眾院共和黨,接受政府支出的擴大。而這些,當然都是極為艱鉅的工作。 羅姆尼反對對富人加稅,提出的理由,當然也是振興經濟。共和黨強調薪水、實質投資、資本利得等,都不該調高稅率,才能發揮民間動能,創造經濟復甦。 至於因此減少的稅收,一方面應減少政府的支出去搭配。另一方面,他們也相信,減稅會帶動經濟成長,若考慮稅收的「動態評分」,事實上,長遠的稅收也未必會減少。 尤其在共和黨看來,只要政府願意減少許多他們認為「不必要」的支出,財政情況也不會陷入困境。 民主黨要向富人增稅,擴大政府進行教育、研發,基礎建設的投資,並用以照顧弱勢族群。共和黨要對包括富人在內的所有人,及資本利得者減稅,少掉的稅收則以政府減少支出因應。 這兩者之爭,在美國政黨政治中持續不歇。但上週,美國選民為未來四年,再度做出選擇;期待民主精神能夠發揮,歐巴馬得以順利推動民主黨所信仰的理念。 ( 本文原刊於 2012/11/14 天下雜誌《雙週焦點》專欄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