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席姆斯訪台 ─ 從VAR看歐債
2012/10/08 09:27:22瀏覽433|回應0|推薦5

去年(201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教授(Sims),即將於1025日應聯合報系邀請,來台進行公開演講及座談。席姆斯在去年與沙金特教授(Sargent)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沙金特日前亦由聯合報系邀請來台,針對歐債及美國QE3,提出許多發人深省的看法。

席姆斯此次將於102526兩天,分別於台北及台中進行兩場專題講座。台北場的演講主題為:「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與通膨風險」,台中場為:「美歐異乎尋常的央行政策對全球之影響」。另外,席姆斯並將有幾場與台灣各界之公開座談,主題則包括「從歐債危機得到的啟示」,以及「金融危機下的財經政策」。

從演講主題的訂定,其實已可探尋到席姆斯對當前歐美政策的憂心。為因應金融危機,一再一再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確已達「異乎尋常」情況,而全球通膨的風險,也已然在最近的石油、黃金、糧食等商品價格上漲趨勢中清楚浮現。

席姆斯在經濟學上最大的貢獻,是利用計量經濟學發展出一套方法論,用以定量測試各項總體經濟政策的影響;這也就是現在應用最廣的「向量自我迴歸」(vector autoregressionVAR)分析方法。運用VAR,各種錯綜複雜,前後交叉發生的總體變數之因果關係,得以在各派經濟理論學說之外,得到實證上的探討與驗證,也因而避免在不同的「假設條件」下,進行無休止的理論辯證。

例如,傳統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超額貨幣供給將引發物價上漲,而所謂「超額」,則是指稱貨幣供給量超過貨幣需求量的概念。理論如是說,但實證上要能夠證明,則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數學與計量的問題了。因為,經濟理論上,貨幣政策是一個中央銀行的「獨立」政策,所以在經濟模型的探討上,一般會設定「貨幣供給量」為獨立的「外生變數」,也就是假定「貨幣供給」會影響物價水準、經濟成長及失業率等「內生變數」,但這些內生變數則不會影響「貨幣供給」這種「獨立的外生變數」。

在實際狀況中,則很難劃分所謂外生與內生變數之界線。因為例如即使央行獨立,但貨幣發行量的寬鬆與否,卻常會受到景氣、失業、物價、利率及匯率等「內生變數」的影響,也因而無法像理論中的如此獨立。

在上述情況下,單單要從歷史數據上,去驗證貨幣供給與通膨的關係,就真是一門大學問了。貨幣供給影響所有總體經濟的「內生變數」,但這些內生變數又接著影響作為「外生變數」,原本應不受影響的貨幣供給。

使問題更加複雜化,還加上時間序列的關係。因為今日的貨幣供給,不但受前幾個月,甚至前幾年,貨幣供給的影響(這是計量經濟學上所謂的單一自我迴歸),而且還受過去的經濟成長、失業、物價水準等變數影響,甚至受對這些變數「未來預期」的影響;因此,席姆斯所創的「向量自我迴歸」,就是用來測試這麼一套包羅萬象,卻又實際存在的多角關係了。

席姆斯和沙金特兩位教授研究了許多像是「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去年他們共同獲獎時,諾貝爾委員會說:「他們建構的方法,有助於了解在經濟中何者為因、何者為果。例如究竟是因為央行升息造成通膨,亦或是央行預期通膨因而調升利率。」的確,處在目前低利率,低成長,卻又預期日後通膨必將發生的現在,實有太多的環節需解。席姆斯的訪台,帶給我們高度的期待。

(本文原刊於 2012/10/08 經濟日報A3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692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