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常態QE 效果有限
2012/09/19 09:38:26瀏覽1948|回應0|推薦11

美國上周四(913)提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貨幣政策,雖符合市場猜測與期待,但慶祝行情上演僅一天。繼上周五全球股市大幅上漲後,這星期激情不再,亞洲、歐洲,甚至美國股價自周一周二起,已普遍下滑。

QE的效果,明顯地一次不如一次。2008 全球金融海嘯後,英國、歐洲央行及美國等,先是競相調降利率水準,終於達到降無可降的零利率後,則開始推出撒手鐧的量化寬鬆;甚至一次不夠,就兩次三次加碼,讓當初的「非常時期 非常手段」演變成為常態。

但這些寬鬆的貨幣政策,能達到多少效果呢?降低利率的目的,原是希望藉著較低的借貸成本,能刺激投資以帶動經濟成長;但08 至今,歐美的零利率卻並未發揮太大的作用。例如美國,即使自200812月起,基本利率已降至零;上周五也宣布低利率環境將再度延長至2015,但過去銀行放款利率,包括房貸利率,卻因考量風險而仍維持在4%上下;同時,處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企業或個人的貸款意願也不高。以上這些都造成「低利率貨幣政策無效」的結果,也與1930年代,經濟學家凱因斯所提出的「流動性陷阱」情況相同。

既然低利率無效,歐美等國也因此加碼「量化寬鬆」這劑強心針,作用又是如何呢?這幾年來,量化寬鬆以央行直接發行鈔票的方式,購買政府或企業發行的債券。如果是購買公債,其實就是政府一手借錢,另一手印了鈔票借錢給自己;或例如此次QE3,是央行購買不動產抵押債券;則等同央行發行鈔票,借錢給購屋者。

要期待這樣的作為能夠「帶動經濟」,需要的是資金行情引發實質投資;但自海嘯後至今,幾個輪迴的寬鬆貨幣政策下,資產價格上漲了,但個人薪資所得、企業銷售獲利等實質經濟復甦,卻遲遲不見蹤影。美股道瓊和標準普爾皆已上漲超過08年水準,但美國目前個人實質所得眾數(median)卻已下滑至17年前(1995) 水準;失業率更還維持在8% 以上,遠高於海嘯前的4.2%

基本上,量化寬鬆政策在資金緊俏,金融體系面臨崩潰疑慮時,是一種有效的緊急措施,例如4年前金融海嘯爆發時。但4 年過去了,英國、美國繼續以印鈔票的方式,企圖拉抬景氣,效果將愈來愈不可靠。諾貝爾獎經濟學者盧卡斯(Robert Lucas)的理性預期學說中,說的再清楚不過了:「寬鬆貨幣政策之效果,最多僅及於“出其不意”的部分;一旦寬鬆政策成為市場可預期到的常態,就不再有效了」。

( 本文原刊於 2012/09/19 壹週刊 時事論點《壹視界》Page 4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6870866
 引用者清單(1)  
2012/09/23 11:00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臺灣司法大小眼? 檢察署檢察總長】 上千教授貪汙入獄,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