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糧價上漲看決策模式
2012/09/06 08:46:02瀏覽2330|回應0|推薦6

        基於種種原因,我們的財經政策十幾年來,大量偏向著重短期效果,而忽視長期及根本面影響。尤其在「庶民經濟」口號下,追求的是要讓民眾「有感」,甚至「即刻有感」,也因而不易有餘裕去思考或進行結構性的改革。

糧食價格上漲就是一個清楚的例子。每次颱風消息一傳出,總是會有蔬果等食物價格的議題,此次天秤和布拉萬雙颱自也不例外。一個多星期的颱風預警下來,眼見雞蛋蔬菜水果價格上漲,消基會再度忙著查核是否有趁機哄抬之不法情事。但是,糧食價格上漲,難道只是季節性因素嗎?當糧價上揚已成為國際趨勢,就絕不是造訪幾家大賣場,說服幾家商店「暫不漲價」,或甚至以調降關稅、營業稅的方式所能因應的。我們需要的,是從食物價格的大幅波動,看見問題的癥結,並尋求對策。

物價的穩定,尤其是食物價格的穩定,是許多人的期待。但是價格有其長期趨勢,也有短期波動之影響。例如在1990 年代之前,國際糧食價格扣除物價上漲率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下跌的。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糧食通膨」(food inflation) 不會成為一個問題。

但是好景不常,正因為糧食價格低迷,許多國家對於鄉村農耕地區的各種投資建設,紛紛減緩;再加上政府及業界對農業的研發經費也大幅縮減,轉而去支持其他較賺錢的行業,現在我們也因此吃到了苦果。

2004 2008的短短4年間,扣除通膨率之後的實質國際糧價,不但不再繼續下跌,甚至上漲率達55%,這是當時供給下降,需求上升所直接造成。2008 的全球金融海嘯雖然降低了需求,因而短暫抑制了糧價,但在2010新興市場景氣復甦後,糧食價格的飆升趨勢再度確立。另外,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全世界天候異常引發供給的短缺,當然更是雪上加霜,而且同樣在可預測的未來,不見好轉的跡象。

因此,颱風引起的短期物價波動固然該關心,但台灣卻不能因此沒有長期的規劃。22萬公頃的農地休耕究竟打算如何處理? 一方面面對政府財政的困窘,另一方面卻持續對休耕農地補貼;不但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也無法讓農民進行有效率的耕作,這個算盤究竟是怎麼打的?甚至究竟有沒有人在算?更甚的是,像這一類須跨部會協商討論的議題,只要有哪一個部會先提出來,就往往被批評為「撈過界」的不當行為,在這種氛圍下,台灣長期且全面性的政策又該如何制訂?

( 本文原刊於 2012/09/05 天下雜誌《雙週焦點》專欄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682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