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地不足 投資不易
2012/08/15 09:15:28瀏覽2034|回應0|推薦10

國際股市近來強勁反彈,全球經濟與貿易卻持續傳出負面消息。股價和經濟基本面之間的差距,清楚顯示在各項不確定因素去除後,資金氾濫所創造出來的表面榮景;但表裡能否如一,榮景能否持續,則在國際大環境之外,再度測試每一個國家的政策功力。

這一波資金行情,是各國同步採行貨幣政策的結果,但不是目的。不論是低利率,或是直接發行鈔票的量化寬鬆,希望達到的效果都是帶動實質的投資,進而創造就業與所得的成長。

但是,即使是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實質投資卻並不見得會產生。這是因為雖然寬鬆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資的借貸成本,但卻無法保證投資會賺錢。因此,如果沒有好的投資計畫可供企業創造利潤,那麼低廉與充沛的資金,只有徒然讓有辦法借到錢的人,把錢拿到報酬率高的國家去投資;造就的因此將是這些「有辦法的人」,而無法達到寬鬆政策所要的目的。

2008金融海嘯過後,台灣在第一回合全球重新洗牌的競賽中,表現甚佳,2010 時還曾達到民間投資年成長率33.8%,經濟成長10.7%,分屬亞洲第一第二的成績。但這些成果卻未能持續,尤其自去年下半至今,出口受歐美景氣重傷之餘,民間投資更常面臨「要地沒地,要人沒人」的窘境,造成空有投資資金,甚至也有投資標的,但卻無法順利進行的結果。這個瓶頸必須儘快突破,「內需出口雙引擎」的經濟成長模式,才不至於成為曇花一現。

對於提升投資,台灣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政府有權無錢,但民間卻是有錢無權。土地及人力法規的鬆綁,權限都在中央政府,談了好幾年的事,卻進展有限。以土地鬆綁而言,除了容積率增加,檢討鬆綁國有地釋出,加強國有地地上權開發等作法之外,更應積極進行全面國土復育規畫,減少一方面要投資的人找不到地,另一方面國有地閒置荒廢,以及擁有農地的人被要求休耕,更還要由納稅人花錢補貼休耕農民的這些「多輸」的情況。

人力的鬆綁亦是如此,不論藍領白領,想在台灣投資的企業大量缺工是事實;但另一方面,那麼多年輕人卻又畢業即失業,短期策略上固然該鬆綁對國際人才及勞工的各種限制,但長期而言,台灣自己培育不出投資台灣所需的人力,更是問題所在。

 

<壹週刊更正>:上期(585期)本專欄第二段第五行因排版誤植,「上漲幅度創近四十年來」,應為「上漲幅度創近四年來」。謹向讀者與作者致歉。

( 本文原刊於 2012/08/15 壹週刊 時事論點《壹視界》Page 2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671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