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薪貧的全球化挑戰
2012/07/25 09:14:33瀏覽1003|回應0|推薦11

主計處公布最新數據,今年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下降2%。若計算內含物價上漲的實質薪資,則十幾年來薪資未漲;過去十年台灣的國民所得持續上揚,但為什麼受薪階級卻愈來愈追不上?

所得分配對任何國家都是重要議題,近年來更引發國際上全面探討。“薪貧族群”的崛起並非台灣所獨有;青年失業更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痛。

「美好的過去」曾發生在197080年代。在1970 時,最低收入20%的家庭,擁有平均8.8% 的整體台灣可支配所得;1980年代下降至 8.2%;但在1990 時已降至7.3%2001 至今則更下滑至平均6.6%的水準。而且,即使目前社福支出已占政府支出最大宗,最低收入戶卻仍相對地愈來愈貧窮。

研究結果發現,「以錢賺錢」的資本利得,和「以勞力賺錢」的薪資所得,差距正持續擴大中。不僅如此,在同樣是領薪水的人當中,具有尖端知識和技術者的薪資所得,以驚人的幅度大大地超過一般普通的勞動所得;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卻正是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我們,所不可或缺的「全球化與高科技」。

在全球化潮流下,不斷提升的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獲利的必要條件。而在資金與人力都隨著全球化,自由快速移動時,「搶錢搶人大作戰」的戲碼,隨時隨地上映中。台灣近年來,流失許多人才,去了香港新加坡,更去了中國大陸,即是明顯例子。

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司,尤其是必須在國際上競爭的公司,就常以極高的薪資與其他分紅等配套,去留住具尖端知識技術的人才。相對地,對於其他不太有可能被挖腳的員工,則加薪的空間縮小,「薪資差異化」,也就此更加凸顯。

因此,教育,尤其是提供「對的教育」,才是讓中低階層增加實力及所得的辦法。台灣這幾年來,「企業找不到對的人,人也找不到對的事」,這是教育及行業轉型與需求上,出現了根本的落差,不是靠一些政府舉辦的短期就業方案,或是媒介性質的就業博覽會,就可以解決的。

政府一再強調與美國重返TIFA談判的重要,當然更還有8年內加入TPP的目標,全球化是台灣不能不接受的挑戰,但是,準備的腳步是否也可以跟上?

( 本文原刊於 2012/07/25 壹週刊《壹視界》專欄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iu1207&aid=666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