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2 12:12:57瀏覽618|回應0|推薦4 | |
《丈量世界》採用雙線敘述,在故事的開始和最後,兩條線有了交集。開端的交集帶出整個故事,而文末的交集卻有點不知所云,至少讀完之後我還是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發生在啟蒙時代的故事。高斯,一位數學家,在他的小房間內,以觀察、推算窮究世界的樣貌,而另一位主角洪堡,採取另一個途徑來認識世界。
他散盡家財到四處遊歷,並在旅行的過程中,用各種測量儀器測量觸眼所及的事物,由此得到的數據便成為他形塑世界樣貌的方式。
高斯的發現和洪堡的遊歷,雖然成為社交圈中的話題,但就像其他話題一樣,僅於資訊交換,但對其所代表的意義卻不甚了解。
這是因為多數人並沒有具備高斯的頭腦,或洪堡的財富。他們對非居住地(尤其是出歐洲之外的地區)的認識來自經典/神話或人們的敘述,而這些口述傳說和真偽不可考的故事形塑了他們的世界觀。
洪堡和大眾形塑其世界觀的方式不同,也讓雙方的對同一件事的觀感與期待大不相同。洪堡希望透過科學的測量,將世界的模樣展現在世人面前,但對普羅大眾來說,他們要的卻不是冰冷的數字。
他們渴望從洪堡的遊歷中聽到的卻是近似於奧德賽(Odysseus)的冒險故事,有著歌聲誘人的水妖,以及野蠻人殘暴行徑等諸如此類的敘述,因此在他們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之後,便對他的歷險失去興趣。
洪堡測量地表所得到的數據,雖有助於繪製準確的地圖,並可作為日後探險家的依據,但這些數據對普羅大眾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們想聽的,想看的從來不是這些“科學測量的成果”,而認知上的差異也讓洪堡的成果無法為人所接受。
正因洪堡無法和高斯一樣對大眾不懷任何期待(高斯向來認為人是愚蠢的),因此我認為他應該改變策略,以簡明的語言和迎合大眾想像的方式獲致人們的讚譽,至於那些數據則該留待於合適的人面前另作發表…
這本書的開頭的鋪陳和中段的敘述都相當吸引人,但到了故事末端卻顯得晦澀不明。如果有人了解洪堡在西伯利亞那段的敘述,歡迎和我交流想法。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