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7 08:31:28瀏覽694|回應0|推薦4 | |
看到這則新聞,讓我想到Frank Schatzing在The Swarm裡描述的深海生物。 The Swarm (中文書名:《群》)主要是在探討海洋生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它以全球(主要是歐洲和美洲)為場景,採跳躍敘述的方式,以各地出現的異象為楔子,接著藉由各領域的學者相互聯繫和合作逐漸拼湊出事件全貌。 我很喜歡這本書,也買了中文版給我男友。但是,中文版的文字編排太過緊密,再加上部份翻譯失準,阻礙了他閱讀的興味,所以他顯然不那麼喜歡這本書。 此外,他也覺得本書副線過多,情節在各線中跳躍,不夠緊湊,但對此,我持著不同看法。這種寫法讓各地情事的描述可以同時進行,有點像是電影常用的分割畫面,藉由接連敘述的方式,讓文字描述具備同時性,也增加了「這世界正逐漸的失控,但造成失控的原因不明」的感覺。 這樣的敘述手法,為故事增添了幾分懸疑性,讓讀者和文中人物一樣,逐漸去搜尋可能造成這些事件的元兇,而這種抽絲剝繭的過程,正是本書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另外,作者的筆法也想當生動,許多文字讀起來是有畫面性的,例如爬滿螃蟹的道路或是封鎖海岸線的水母等。由於這幾個元素,讓我頗期待這本書能被改編成劇本,登上大螢幕。 只是在改編成劇本前,有許多該留意的地方,例如該如何在短時間內向觀眾解釋一些海洋物理和海生動物的專有術語,畢竟我認為了解這個部份,有助於理解文中的情節,因此若只是為了拍出大場面,而捨棄這個部份,反而會讓電影失去原著劇本該有的味道(但我並不是說要全然忠於原著,只是要如何故此而不失彼,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另外,究竟要不要賦予書中模糊帶過的生物體一個具體的形象也是相當難處理的問題,因為實體化不存在的生物往往會瓦解人們的想像空間,形體設計失敗時,這種感覺尤其強烈,然後整部片就變得像茱蒂福斯特演的「接觸未來」(Contact)那樣乏味,但什麼都沒有又會讓買票進電影院,想體驗未知海怪侵襲的觀眾感到失望(好啦!就是在說我)。 這部份該如何解套,就有待好萊塢的編劇來發揮創意啦。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