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6 23:43:00瀏覽8777|回應0|推薦14 | |
《翻滾吧!阿信》和《翻滾吧!男孩》的共同點是什麼? 《翻滾吧!阿信》和《翻滾吧!男孩》的不同點是什麼?
其後林育賢拍的劇情片《六號出口》(彭于晏、劉荷娜、阮經天)、《對不起,我愛你》(田中千繪、吳懷中)口碑和票房都未能再創佳績,拍片而來的負債壓力更是沉重,經過紀錄片《六局下半》、《種樹的男人》的沉潛,2011年他和彭于晏再度合作的《翻滾吧!阿信》,帶著台北電影節開幕片的好評上映。
於是因著《翻滾吧!男孩》入場的觀眾,可能要調整一下期待,《翻滾吧!阿信》頭尾兩段分別是童年阿信『愛上體操』和青年阿信『重返體操』的歷程,中段重心其實是少年阿信『離開體操』繼承家業,又與朋友菜脯捲入黑道的『浪子心聲』。
《翻滾吧!阿信》故事橫跨80~90年代,那是個年輕人會唱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會把劉德華的片名《追夢人》貼在機車上的時代,成長於此時的阿信(彭于晏),從小迷上體操,長大後卻因母親(潘麗麗)擔心自己幼時生病留下的缺憾,不明就裡的被阻止繼續練體操,無處發洩的憤怒,帶他走向逞強鬥狠,但心底從未忘記翻滾的夢想。
林育賢(喵導)的作品向來以溫馨情感見長,《翻滾吧!阿信》中母親嘴硬心軟的慈愛尤為動人,童年阿信對體操的執著,承襲《翻滾吧!男孩》的鮮活生動,阿信和電話秘書(林辰唏)的一段call機情緣也淡得恰如其分,阿信與菜脯(柯宇綸)的兄弟情,對位《追夢人》裡劉德華與吳孟達的關係,將體操融入打鬥中,多了笑點和律動感,而逃亡墮落的悲情,跳脫《六號出口》的冒險異想,是林育賢片中少見的黑暗面,令人想起《翻滾吧!阿信》監製李烈的前作《艋舺》,除了江湖義氣和相同的演員陳漢典,武打也由《艋舺》的動作指導梁吉泳設計。 彭于晏和柯宇綸的搭檔就像光與影,兩人的默契撐起了影片描述過少的友情根基。身為主角的彭于晏,即使有替身完成部分專業動作,他努力鍛鍊的體魄,降低自己比一般選手高大的反差,增添形神具備的說服力,從輕佻、茫然到堅毅的眼神轉變,在不多的內心戲裡傳達角色情緒。相較於阿信有翻滾夢作最後救贖,染上毒癮的菜脯則是無路可退的悲劇對照,但悲慘到底不是林育賢的風格,於是柯宇綸獨樹一格的瘋狂式演繹,反而突出了一種哭笑不得的悲哀,讓菜脯的荒謬人生成為阿信勵志光環下最難忘的陰影,也爲他贏得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的肯定。
《翻滾吧!阿信》將『成長、挫折、再翻身』的三幕劇導得四平八穩,難得在拍出濃郁道地的台灣味,紀錄片起家的林育賢,擅於取材真實轉化為情感能量,這點於片中重現90年代懷舊氛圍最讓人感受深刻,可惜後段陳漢典的安排不夠合理、回宜蘭後的和解來得太過簡單,彷彿為了結尾的勵志,推翻先前建立的寫實調性。從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大象男孩和機器女孩》,看到林育賢首部劇情片《六號出口》、《對不起,我愛你》,少棒紀錄片《比賽開始》,及至改編真人實事的劇情片《翻滾吧!阿信》,遊走於紀錄片和劇情片之間,他總能將現實的困厄反芻後,在電影中找到正面力量,然而那一以貫之的樂觀,是否也削弱了深化角色人性面的可能呢? 平心而論,《翻滾吧!阿信》是近年台灣少見的運動員故事,林育賢成功將家人經歷拍成通俗勵志的商業製作,監製李烈精準的行銷手法及演員們的傾力演出亦功不可沒。渴望再次翻身的浪子何止戲中的阿信,戲外爲電影負債的林育賢、一度因經紀約停滯演藝事業的彭于晏、自楊德昌電影起步的柯宇綸,他們奮力一搏的表現,相信能讓觀眾看見。 在前傳《翻滾吧!阿信》搬上銀幕後,最期待看到當初林育賢承諾拍攝《翻滾吧!男孩》長大後的故事─《翻滾吧!男人》。 相關文章: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