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相處的家庭,最容易看到語言的身教影響。我們
跟長輩說話時態度恭不恭敬、話語誠不誠懇,孩子都一一看在
眼裡。
我認為再也沒有比這種教育更不費力氣或更公平的──我
們以言行為自己決定日後孩子回應的標準。
在平日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很少使用台語。婚後卻發現夫
家平日習慣用台語交談,所以每次與公公婆婆談話的時候,我
會特別注意不要夾雜語言,好讓長輩與我之間的溝通能順暢自
然。
孩子開始學語之後,公婆有時擔心她們聽不懂台語而勉強
用國語。我會請他們寬心,並說明如果孩子聽不懂,只要我們
在一旁稍加解釋就不會有任何阻礙。從生活說話的小節為孩子
做示範,他們便容易懂得體貼長輩的語言習慣是應有的尊重。
在相處的交談中,這種尊重之心會自然而然提醒他們顧及
話題的範圍,不讓長輩因無法參談而受到冷落。
十多年來因為多國遷移,兩個孩子彼此之間已慣用英文交
談,能學習台語的機會非常少。但因為尊重祖輩的溝通習慣,
她們對台語的聽說都不陌生。我很高興地發現,這種尊重的習
慣已延伸至生活中。當她們面對母語為中文的交談對象時,也
不會輕易使用對自己來說輕鬆一些的英文。相信她們知道,在
溝通中顧及對方的感受與語言方便是必要的設想。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就在每日與父母的談話當中,
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接收我們所給予的語言教育。他們接受、體
會、模仿,更在當中確立我們所提供的標準。
所以,與其告誡孩子好好跟我們說話,更有效的方法是我
們以耐心的態度,好好跟長輩交談。
~轉自中時電子報浮世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