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5 09:56:10瀏覽978|回應0|推薦3 | |
本單元以下文章都是在幾年前學攝影理論時陸續在「視丘攝影論壇轉載的,除了加了照片(因為那個論壇對著作權的使用很堅持,現在看來有點太堅持了),沒有作其他的變動。 越戰、美國內戰及納粹集中營 照片沒有辦法創造一種道得論點,不過它們可以增援並幫助建立一個初生的道德論點──取自論攝影第一章第十六頁
Phan Thị Kim Phúc Trang Bang / June,8,1972 Huỳnh Công Út
The Harvest of Death Gettysburg, Pennsylvania / July 5–6, 1863 Timothy H. O'Sullivan 抱歉,故事還沒結束,在一九九一年,美國知名的紀錄片導演Ken Burns製作的南北戰爭紀錄片在公共電視上播出,其中大量的運用了當時被遺忘的戰場照片,巧合的是,當時正好是波灣戰爭的初期,美軍正大量的開拔到沙烏地阿拉伯,美國國內對戰爭的辯論方興未艾,這部片中大量的血腥照片很強烈的影響了美國國內的情緒,這可以從當時政治人物及軍事將領的回憶錄中獲得應證。使得美國對和平解決波灣問題的呼聲增高,美國必須展開一連串的外交行動,美國軍方很幸運的在可以在漫長的部署階段中免除立即進攻的壓力,而在所有外交努力失敗後,國內輿論可以同意軍方可以獲得大幅的增援,以避免大量美國人的鮮血再度呈現在美國人眼前;而戰爭的迅速結束,其實也包反應了美國人民對戰爭的想法。 或許誰也想不到(不論是Mathew brady或Ken Burns),這些百年前的影像會對現今的社會觀感產生影響,但弔詭的層面是,比起越戰,波灣戰爭不啻是一種道德的退步,美國對中東地區事務的介入能量,包含了帝國主義、世界警察、能源需求及宗教歧異等問題的混合,到最後,還是蘇珊宋妲所說的,意識型態決定了某些照片存在的空間,美國重視的,是美國人的血,無辜的伊拉克人民的面孔──死在大量火力投射下的士兵,被美國背叛的少數民族,聽天由命的婦孺──全部在這場戰爭中消失。越戰以來對於政府權威及資訊的懷疑,也被淹沒在愛國主義的氣氛裡。
照片沒有辦法創造一種道得論點,有時也無法通過它們可以增援並幫助建立一個初生的道德論點──尤其在媒體沒有刊登它們的時候。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