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典經濟學錯在哪裡?理性、極大效益與公正守本分 ...... etc.
2009/10/22 23:59:33瀏覽1263|回應1|推薦3
古典經濟學的部分理論與數學模型,其前提假設是和現實世界不符的,筆者在此列述幾例如下:

1. 經濟學家說: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

現實的世界裏,大約只有 15% 的人是可尚稱理性,其他 85% 的人都會受到感情與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

(案例一)
 Sunk Cost Effect 會影響人們的思維與情緒,導致人們做出不理性的抉擇,令人們繼續將金錢往錢坑裡面丟,典型的例子就是「為求翻盤而一賭再賭的賭徒」。

(案例二)
 心理學家已經透過實驗證明:當人們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超過某種程度時,即使當事人選擇接受不公平的待遇會獲得較高的效益,但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憤恨會促使當事人選擇「玉石俱焚」;這也是一個不理性的抉擇。


2. 經濟學家說:所有的人都會追求極大效益。

現實的世界裏,大部分的人們 (85%) 只會追求至「可以接受或已經感到滿意的效益」,他/她們不會再多花力氣去追求「極大效益」,只有少數的人們 (15%) 才會花費額外的力氣去追求極大效益。


3. 除了獨佔、雙頭壟斷、多頭壟斷的數學模型之外,其他的數學模型皆假設「所有的人都是公正守本分的」

現實的世界裏,握有權力或資源的人,幾乎都會仗著權勢來自肥或佔他人便宜;大部分的人們 (99.99 %) 會受到權力的誘惑而行不公不義,只有極少數的人們 (0.01%) 能面對誘惑而不為所動,這極少數的人們就是我們所稱的「 聖人」!

此外,現實的世界裡也經常見到耍詐與說謊的行為。


既然前提與假設都與實際情況大部分不相符,則古典經濟學會出錯也就不足為奇;古典經濟的許多數學模型,很可能是經濟學家為了讓經濟更像是一門科學,因此想盡辦法要以數學模型來解釋經濟現象,而為了讓這些數學模型能夠言之成理或順利地被推導,逼得經濟學家不得不「簡化」或「客製化」這些數學模型的前提與假設 ......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342872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1/12/29 12:21
 
人有的是人性而非理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