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30 19:46:25瀏覽504|回應1|推薦6 | |
入眼童年看不盡
恩旺速寫
新竹的老家,位在十八尖山腳下,一棟青瓦水泥的小屋。三房、二廳再加上廚房和浴室,住著一家九口人。
屋子四周,被花園、果樹和菜園給團團圈住,自成一個小王國。媽媽親手種植的數十棵木瓜、芭樂,以及花生、空心菜、小白菜,再加上養了雞鴨等家禽,有忙不完的工作。媽媽老說:「女孩子結婚後,有一輩子忙不完的家事要做。」所以從來不讓我們三姐妹插手家事。 年幼的我們,哪裡能體諒媽媽的苦心,成天只知道往外跑。山上好玩的東西可多了!採蛇莓、抓知了、爬山洞、灌蟋蟀…,加上和鄰居同齡的玩伴拌拌嘴,日子很好打發。 每到夏天,「清冰――紅豆冰――」的叫賣聲,最是誘人。小販偶爾也會繞到山邊來賺點蠅頭小利。只要有人掏錢買冰棒,可神氣了,人站得直挺不說,一口口故意慢慢舔著冰棒的炫耀模樣,最是令人難忍。其他人,只能癡望著冰桶內一根根倒立著的冰棒,猛嚥口水。 在那個沒有零用錢的年代,我們會想辦法的變出錢來買零嘴吃,收集知了殼是其一。 一天,不知道是誰發現:知了殼可以賣錢。這下可樂了,因為滿山的知了殼任你檢。於是我們只要逮到機會,就拿個空的麵粉袋,想方設法的溜去林間尋找,然後頂著大太陽,走著長長的路,拿到城裡去賣。 中藥舖位在鬧區,緊鄰舅舅的裱褙店。我們姐妹深怕被熟人撞見,只能躲在街角,央求夥伴跑腿,代價是讓咬一口冰棒。整袋的知了殼,往往只能換上一、二根冰棒,有時中藥店的老闆坑人,給的錢少,我們也不懂理論,因為只要能分吃兩口冰棒,就心滿意足了。 除了知了殼外,廢彈殼的價錢好,更是搶手! 後山,有座靶場,就在新竹商校的後山。當年的軍訓課,不論男、女生,都要接受打靶練習。那時有個行當是收破爛的,只要家裡的破銅爛鐵,他通通收,廢彈殼當然也不例外。 靶場離家不遠,只要聽到打靶聲,那一整天,我們就會坐立難安的拉長耳朵,等待放學後無人管理之際,跑去撿廢彈殼,從來不知道危險。靶場是座鬆軟的土丘,必須用雙手去刨,家裡的晚餐吃得早,我們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快速的拾撿,再將它們偷偷藏好,等待收破爛的到來。但是因為分食的人多,或被前來的教官驅趕,所得自然有限。運氣好時,賣的錢多,除了冰棒之外,還能買包橄欖、西瓜糖之類的,當個小富翁! 此外,清明節也是我們的小發財日。 至今我都沒弄明白,掃完墓後發銅板給鄰近的孩子,是否專屬於新竹地區的習俗?也就是各座墳,在祭拜儀式完成後,會燃放鞭炮,這時,墳主會準備若干銅板,發給附近的孩子們,每個人一毛或二毛,發完為止。這是舊曆年外唯一可以領到零用錢的日子,所以前來領錢的孩子很多。偏偏掃墓的時間相近,當鞭炮聲四起時,我們必須當機立斷,如何才不會空跑? 記得當年東山街的新竹孔廟附近,全是稻田、果園和荷花池,田中有座大墳,主人出手大方,一給就是四毛錢,且人人有獎,因此許多人寧願捨棄山上的小墳,也不肯錯過這座「大咖」。清明當天,我們早早吃完早餐,就會到那附近守候。望風而來的孩子,好幾十個人,早就占好最佳位置,個個摩拳擦掌蓄勢待發。只要看到主人拿出火柴準備燃放鞭炮的動作出現,孩子們會毫不猶豫「呼!」的一聲往前衝,主動排成像龍一樣的隊伍,恭敬的伸出手,等待著銅板的降臨。領了錢的我們,笑得可開心了,跑到離家最近的小舖去,買些酸梅、棒棒糖或橄欖吃,總要將嘴吃得紅紅的、辣辣的,這才心滿意足的跳回家。 高中畢業後我負笈北上,數十年過去,老家早已被收回也變了樣。年前去了一趟新竹,行經食品路時,孔廟赫然在立,我不禁停下車來,走進四十年不曾踏足的故土。這個當年進城賣知了殼的必經之地,這個與清明領銅板緊緊相繫的地方,兒時的稻田、水塘早已不在。站在孔廟前,陳年往事一湧而上,銅板的「匡啷」聲忽在耳畔響起,那個尋找零用錢的童年,就這樣的從記憶深處翻滾開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