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2 18:54:34瀏覽177|回應0|推薦1 | |
學術的發展,如果希望有較多的研究產出,制度的設計,就必須讓教師們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有充分的研究時間。教學的發展,如果希望給予同學更多的關照與指導,制度的設計,也必須讓教師們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程的準備與學生的輔導。學校的行政,如果希望有較多的人共同參與,如果希望有興趣有能力的人參與其中,制度的設計,也必須讓這樣的人能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有可行的參與時間。除此之外,希望要求什麼樣的成果,設備上也必須達到相同的水準。 研究是一種創意研發,教學除了是一種創意工作以外,還是一種表演工作,而輔導則又是心理諮商社會工作的性質。行政的工作,則是牽涉到複雜人際關係及各種行政管理運作實務的事情,差異性更大。一個制度的設計,不太可能只靠嚴密的規定各項要求,迫使老師在超出正常工作時間的負擔量之下長期超載運作,就能使機構達到高水準的成就。就好像一個軍隊如果只是高級指揮官坐在後面發號施令,要大家長期在缺糧缺彈缺員的情況下衝鋒陷陣,自己等著坐享升官,那樣是很難真正打出漂亮的勝仗的。 今日的風氣,一堆人追求世界排名,以國外為頂尖。可是,有多少人看看別人具有的條件國內自己本身擁有多少?二三流的設備環境不說,制度上既然要求教師多生產論文,卻又負擔一大堆課。為數不少的人還得經辦很多行政瑣事,或者應付各種評鑑、各種會議,根本與所要達到的目的有所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卻同時又放不掉對學生照護關愛輔導的傳統,更加落入新舊目標、價值在可負擔的工作量中產生衝突,形成超負荷的制度,對教師造成許多扭曲。 近聞有學校徵人,必須教授新學華語的外籍生,還需教授國文課程,此外還要兼負一些行政工作,並且限期升等。華語教學與一般國文課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專長,而升等研究與這兩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深度。一個人不僅要兼三方面專長,還要教授為數不少的課,還要做行政與輔導工作,如果不長期超時工作,如何在六七年內寫出有水準的升等主著作(一般而言是一本書)與參考著作?而這個年紀往往也正好是家庭成立小孩出生的前後時期,在目前各校員額縮限的情況下,還有非常多都是跨縣市奔波工作。以這樣的條件,我們國內憑什麼去跟國外爭頂尖呢? 任何一個政策及制度的制訂,都必須與想要達成的目標一致,才有可能促進目標之達成。而為達成目標所提供的條件,與所做的要求,也要能匹配相當,才可能在充裕的狀況下得到較高的成果。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政策的制訂者、制度的訂定者、機構的管理者,不能習慣於要求成員在缺糧缺彈的情況下作戰,更不能用一些道德的帽子要求成員被迫習慣於長期在缺糧缺彈的情況下作戰。長期缺糧缺彈作戰,即使不敗,也必然是付出嚴重代價的慘勝,絕不可能達到較高的成果。 有什麼條件,就訂什麼樣的目標,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才能逐漸達到實質上厚實的頂尖,也才能在審慎的進程中樹立自身傳統本有的優勢特質。如果急功近利,對於各項要求一步到位,卻對於改善各項條件,推說窒礙難行要循序漸進,那麼,長期而言,只會在人的扭曲中將整個系統打亂,不僅達不到想要達到的目標,可能還會使得整個學術發展淺碟化,走下坡,最後連我們原先具有的長處也會喪失殆盡。 2010.10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