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2 22:53:30瀏覽474|回應0|推薦2 | |
以往我們都說,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我們也說,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或者說術德兼修。雖然,我們在自己的文化傳統裡,對這些老生常談習以為常,常常以八股、過時視之,但是,若真的仔細思考,難道這些不該是教育事業上比較合適的理想與目標嗎?難道將教育事業發展成為一個只是知識技能的販售場所,真的比較適合人類社會長遠的發展?也真的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如果傳統的某些教育方向有益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值得我們肯定與發揮,且在我們現今的社會文化及教育實務氛圍中仍然存在,卻不一定是其他地區的教育環境中所擁有的,那麼,這是否就是我們所該發展的特色?也就是我們教育產業的優勢所在? 一個人進了社會,光光只有專業技能是不足以在企業中、在人生中良好的發展。如果一個從某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專業的技能以外,除了現代西方文化中所強調的自信、表現自我以外,還兼融了東方傳統的謙和與溫柔敦厚,由尊師重道而擴及對人的和善誠敬,相信會是企業界更喜歡選用的人才。而且,教育產業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塑造的工程。透過教育,將本身文化中的價值與理想,鎔鑄在一批又一批受教育者的心中,出了社會之後,就成為形成整個社會文化氛圍的每一個成員。我們的傳統中,有許多這類珍貴的價值與理想,其實還活在目前的社會之中。我們有著更方便的途徑,更少的隔閡,將這些我們所認為的人生價值,我們所希望過的生活性質,透過這樣的教育過程,傳遞給所有來此地學習的人,擴散我們的價值觀的影響力,而強化我們的後盾,使得我們有更大的空間依照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過生活,而不必完全放棄既有的價值,迷失在自以為的世界潮流之中,損生害命。 台灣的教育產業裡,專業知識方面不一定都最好(但也不乏頂尖的),但是也有一定的水準(也仍可繼續提升)。而台灣的教育產業裡,在傳統文化的社會背景支援下,人生觀及品格的教育,卻是一個可以提供外籍學生不同視野、不同養成氛圍的有利環境。若再加上中文在世界的影響力日漸上升,台灣的教育產業還具有讓學生熟練中文的優勢。除此之外,大量的大專院校,形成龐大且密集的教育產業社群,擁有多元而完整的學科體系,如果政府再加強橫向的資源互通、課程互選,擴大其效益,相信也會是一項優勢。其他再如低於歐美的生活費,以及善良熱情的人民、便利的交通、美味豐富的飲食文化、民主自由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也都是我們教育產業外緣條件所具有的優點。 這些條件加起來,台灣的教育產業擁有相當的優勢。在我們千百年來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裡,也只有在最近一二十年的台灣,能建構這樣豐沛的教育資源,培養出如此眾多的高學歷人力(當然,素質還必須靠時間長期慢慢提升)。現在或許是一個文化發展上的轉折點。如果我們將它視為累贅,或許經過數十年辛苦經營的台灣學術環境與教育產業,到此就走到了頂點,開始往裁撤、收縮回頭。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將來文化、教育與學術重心會更徹底的轉移到大陸與歐美,台灣的教育產業與學術圈將逐漸退出舞台,成為點綴性質的花瓶,甚或煙消雲散。而如果我們將它視為重要的資產,視為一種重要產業長期予以經營發展,則未來的教育產業,乃至台灣的未來,都有可能因此創造出新一番的光景。 困境與危機,本來也就是一種轉機。對於個人如此。對於國家亦未嘗不是。 2010.10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