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4 12:59:14瀏覽480|回應0|推薦1 | |
如果將地球年齡壓縮為一天,而人類出現只不過是最近幾秒的事,如果平均100年發生一次規模7.8以上的地震,則地球誕生以來至少發生超過四千六百萬次的大震動,人類的經驗不多,畢竟太年輕了。 攤開台灣的空照圖,不難發現東部高聳的山脈,大部分幾乎是從太平洋岸拔升而起,就地質學的角度,台灣位居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接處。其實是數百萬年來因地震等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島嶼,先天上就是地震頻繁之處,除了花東縱谷的秀姑巒溪與花蓮溪就地形條件必須順著谷地採南北流向外,大多數河川仍是經過極大的位能沖刷後東流入海,而僅僅在出海口堆積出小面積的平緩地,如南澳、和平、新城等三角洲,逐漸發展為聚落城鎮。也由於東部山高水急,幾乎沒有條件興建水庫供民生利用及農業灌溉,地下水遂成了唯一的水資源。東部沒有足夠的平地興建高速公路,只好往山裡發展,總經費近千億,南北走向的蘇花高規劃有高達11座隧道,勢必對地下水脈造成結構性的破壞。環評委員會召集人歐陽嶠暉教授曾提醒:「幾千年累積下來的地下水,可能在未來一、二十年流光,到時候東部要維持現在的綠化,甚至維持人口的用水,都令人担心」。 以現今土木工程的技術要建造一條穿山越嶺高速公路未必不可行,但除了人類交通的需求,這塊土地上還有多少稀有的珍禽異獸,牠們理應存有相當的生存權利,卻沒有否決棲地遭受切割破壞的發言權。 跳脫時空限制鳥瞰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台灣的形成因子,不就是地震與土石流嗎?因地震造就了山脈,颱風土石流形成了廣大的沖積平原,帶來肥沃的土壤孕育生命,如果人們沒有選擇某些不利條件的居住環境,所謂災害只是地理或大氣變動的正常現象吧!面對大自然的威力莫測、世事難料,只是見證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閣揆劉院長就曾說過:國家的永續發展除了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外,亦須顧及社會正義。當初每逢選舉,若隱若現的「康莊大道」就被認真的描繪一次,如果蘇花高一旦興建並能順利通車,花蓮在地人或觀光客除了要忍受缺水、塞車、噪音與複製西部灰濛濛的天際線外,迴瀾夢土、秀姑漱玉等天然美景,怕也只能在書籍裡尋找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