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蒐訓練後記 (下)
2008/04/10 22:00:23瀏覽2275|回應0|推薦1

第二週課程概為「方位判定與方向維持」、兩天的「野戰求生」與兩天的「搜救訓練」實作演練,並登上位於營區北面的精神堡壘「1381高地」最為精采。方位判定與方向維持的內容有地圖與指北針使用;日桿與時針法實作;GPS操作與目標點尋找等,以訓練學員的方位距離概念。在野外以自然物如日月星辰、樹木岩石等判斷方向,其實有些脈絡可循。譬如樹幹橫剖面的年輪分布,簡言之應為樹幹形成層的生長細胞,因寒暑季節變化與陽光照射角度而有生長快慢所形成濃淡色澤的差異,與授課教官所言的「光合作用」並無直接關係。其實以台灣位於亞熱帶的氣候條件,低海拔的植物四季生長平均,以年輪判斷並不精準,不如直接觀察樹木周圍的苔蘚等陰性附生物種分布狀況,一般而言,台灣高山的樹木或岩石長有苔蘚的一面,通常就是北方。另外教官提到木樁日影軌跡如順時鍾方向旋轉則為北半球的現象也不盡然,每年就有一半時間太陽照射北半球,至少在夏至時節,低緯度如恆春一帶的日影就應該是逆時針轉的。

「野戰求生」課程則有可食植物識別、取水取火、爐灶製作、陷阱製作、住所搭建與無具野炊等等。大家都聽過鑽木取火,但實際操作可不容易,先要預備一段樹枝做弓,再以繩綁上兩端做弦,往複式拉動另一根木杵,著力於地上的一段竹片,下方再置上少許乾芒草,經過大家兩個小時的接力合作,還真的在歡呼聲中冒出火焰,不過也形成一致共識,就是上山前務必準備打火機。

狩獵是原住民的傳統習俗,只要遵守自然節律,不巧取豪奪,山林中自有無窮的寶藏。孟子認識到其他物種對人類的重要性,所以提倡「仁民愛物」,反映了儒教重物節物的思想,如此能使萬物各從其律正常地生生息息,人類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資源。故曰:「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正是傳統的環保觀;然而面對山區求生所需,「殺生以成仁」乃成了必要之惡。在850高地野外宿營過夜的隔天,史教官帶來一隻氣絕身亡的大赤鼯鼠,作為野炊的加菜料,這隻紅褐色的嚙齒動物頭尾全長約七、八十公分,前肢四趾、後肢五趾,四腳掌後端與身體有皮膜相連,可在林間飄滑,與白面鼯鼠、小鼯鼠等都是台灣飛鼠家族的成員。只見教官以熟練俐落的刀法,全身剝皮、開膛破肚,費了番力硬是脫下被包的老緊的「牛仔褲」,一件柔柔亮亮的「鼠皮大衣」現身。並取出內臟,洗淨刀斬,下了湯鍋,如果非關受訓課程所需,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最後兩天搜救訓練,則融合了前述課程,分先遣、搜救與後勤支援數組,往目標山頭1381高地邁進,沿途助教特地選擇崎嶇難行之路,用隨身攜帶的繩索、鉤環運用地形地物,設置攀登裝置,並結合吊索做傷患後送與繕食支援,儘可能模擬實際的搜救狀況作演練。最後全體學員登上山頂,藍天白雲,清風送爽,向南可遠眺中央山脈與大甲溪谷,還有積木般的麗陽營舍,雖只是座小山,但陡峭的程度可不遜於名山百岳。

這次山訓就在緊湊紮實的課程中畫下句點,所謂「寧可百年不戰、不可一日無備」。救難裝備也是一樣,不用則已,用時方覺不足,平時即應做好維護保養,山搜組員也應鍛鍊良好的體能與充實的訓練,完善的準備,以發揮實效。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eng&aid=177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