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04 16:00:07瀏覽2043|回應0|推薦19 | |
(原載新加坡《品》雜誌中文版第35期/馬來西亞《品》雜誌第8期【provoke煽】輯,2016年4月號)
文:方傑
過得安逸就是危險,危險而且致命。
由存在摘取最大的成果及最大的享受是——危險地活著。 ——尼采
李安執導的【綠巨人】 (Hulk)有一幕經典畫面。
男主角用手擦試佈滿蒸氣的鏡面,驚見鏡子裡顯現的不是他,而是綠巨人,綠巨人是他壓抑內心的暴烈情緒。
這時鏡頭突然轉到鏡子後面,綠巨人反客為主地觀看男主角。
鏡中的綠巨人比男主角大上一倍,他突然自鏡子中伸出手來,掐住男主角的脖子說:卑微的人類。
導演在短短幾秒鐘內,用影像精采地勾勒出當代心理學的人性觀點。
我們都有一顆動物腦
當代的神經科學發現,主導我們理性行為的那層薄薄大腦皮質,是演化的最後階段才發展出來的,然而在大腦皮層底下包覆著其他哺乳類、爬蟲類動物也有的“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邊緣系統負責處理動物的各種情緒。
恐懼憤怒悲傷焦慮,或許都是一種動物自保的原始本能,動物會在恐懼時逃跑、憤怒時攻擊、失去自由時悲傷、感覺不對勁時焦慮、交配期亢奮,這些情緒要我們對外在與內在的危險作出反應,在適當時機繁衍後代。
李安將鏡頭自男主角的凝視轉向綠巨人的凝視暗示我們,情緒才是影響人類行為的主導者。
你以為你比動物優越嗎?研究愛的科學家曾作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要受試者在幾件異性穿過的髒衣服中,挑出最可以忍受與最不能忍受的味道,結果發現,我們喜歡一個人的味道,其實是因為與他的基因互補。
當你不由自主地愛上一個人,也許是因為你的身心都告訴你,這人值得與他生養優質後代。
每天打開報紙,明星、芸芸眾生的桃色新聞、暴力、情殺,都在提醒我們,在強烈的情緒面前,人類的理性往往毫無招架之力。
嘴硬不承認的話,摸摸胸口自問,你是否也曾無法自拔地愛上某人,為愛而輾轉反側?你暗地裡花了多少力氣遺忘掉那個道德上不能愛的人?你又用了多少年才制伏那因失戀而起的憤恨悲傷?
沒有情緒比較好?
許多宗教要人與一切喚起情緒之物保持距離,但倘若有人宣稱他一輩子從未受情緒之苦,那也不表示這人值得我們稱羡,這也許意味著他過得很乏味。
理性是文明過程中,人類用以自絕於強烈情緒的另一種方式,但過度壓抑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成為強迫症患者或其他心理疾病,有時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們也常會發現那些平時自詡理性的人,一旦被情緒沾染,陷入熱戀或被人激怒時,就突然性格大變。
情緒帶給我們痛苦、也帶給我們快樂,沒有情緒,生命平淡一如礦泉水。
以我自己為例,此刻我正在為本文是否可以在雜誌截稿前順利完成,而焦慮緊張著,寫一篇文章並不會為我帶來多少財富,何以我要為此犠牲我生活中原有的平靜呢?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些情緒也會激發出靈感,一旦跨越了,我就可以享受著思想結晶,被品雜誌美編編成美麗版面的滿足感。
壓抑不是辦法
自兩三千年前人類文明發展以來,情緒就被文明視為危險彈藥庫,智者們憂心放任情緒會導致人類的自我滅絕。許多智者都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找出調伏情緒之道,有人主張理性,有人倡導仁愛,有人以神的審判、戒律來威脅利誘。
然而在兩三千年後回望,世界依然充斥著暴戾之氣,只要一經煽風點火,情緒就一觸即發,馬上引爆。
自十九世紀末起,許多思想家開始質疑強調人性本善的文明帶來的負面影響,性善論有時會讓人恥於坦露自己,把負面情緒壓抑得更深。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發現壓抑情緒往往是許多精神病症的原因,他認為,文明人比野蠻人有著更多內心的衝突。一隻狗看另一隻狗不順眼,頂多互相叫駡互咬,他們很少會咬死另一方,然而人類卻常常殺人,原因往往是壓抑。
許多心理學案例也證明,抑積身體內的情緒有時會導致各種疾病、腫瘤。
他發明了一種治療心理病的方法,他將之戲稱為“清掃煙囪療法”,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文明人找到釋放情緒的方式。病人在心理醫師面前卸下心防,傾吐在文明中不被允許的想法,好釋放情緒,並釐清自己的困擾。然而在那個年代,精神分析引來許多衛道之士的攻詰。
古代的智慧
一直到一次大戰血流成河,西方人開始見識到文明人比原始人更殘暴的一面,積累的情緒一旦潰堤,會是如此的恐怖。
許多思想家開始關注古代人的智慧,人類學家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更重視理性與情感的平衡,一年到頭規規矩矩地生活並不健康,古希臘人會在酒神節那天透過飲酒,讓群眾陷入瘋狂,人們在儀式中唱歌跳舞,以釋放抑積內心的情緒。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許多被視為不文明的傳統風俗,保留著這些儀式,比如說許多原始部落還保留了狂歡、豐年祭、酬神等儀式。
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主張禮(理性)和樂(情感)的平衡,古代的中國士大夫要學習琴棋書畫(六藝),這才是比較合人性的生活方式。
反觀生活在工業時代的我們,生活除了在生產線上,釋放情緒的方式大概就是透過購物、消費、看電影、吃美食來抒壓,比起古代人,我們的生活反倒是病態的。
釋放不是放縱
佛洛伊德常遭衛道人士惡意詆毀,說他是人性墮落的始作俑者,事實上他只是反對一昧地壓抑情緒,他主張尋找到適切的釋放情緒方式,比如說運動與藝術活動,他稱這種轉移情緒的方式為“昇華”。
運動可以釋放我們動物性中的暴力傾向,將它轉化成活力。
而藝術、文學、音樂、戲劇都是人類將混亂的情緒,昇華成細膩情感的生活結晶,藝術家常常是煸動情感的佼佼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術,梳理他們的情緒,讓各種情緒變得嫵媚動人起來。
我們透過藝術經歷了人類亙古的共同情感體驗,這些體驗讓我們變得更悲憫,遠比威嚇人下地獄的道德教條更撫慰人心。人類因愛而歡樂,失愛而感傷,因為死亡而思念,這些情感一點都不可恥,這些擾動著我們的情感,也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非常推崇悲劇,他認為悲劇可以洗滌心靈,當我們隨著劇中人物的悲慘際遇而悲慟時,其實也在釋放積鬱內心的情緒。
想要免去情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與一切會引起騷動之物隔絕。然而為了維持平靜生活,而犠牲掉生活中的各種體驗,真的值得嗎?
我們在運動競技時感到緊張,在旅行前夜忐忑無法入眠,皆因前面有著等待我們去克服的困難與驚喜。一旦克服了,這些情緒都會轉變成豐美的生命體驗。
寫到這裡,我接到邀稿後的焦慮感暫時解除了,我再次成功地將內心混亂的思緒梳理成這段文字。我知道我不會自此過著幸福平靜的日子,下回品雜誌再邀稿時,我的生活必定再度失衡,陷入混亂。然而,我愛死了這種週而復始的情緒起伏, 它讓我的生活充滿著熱情與能量。 方傑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ongkiath71 部落格: http://classic-blog.udn.com/chongkiath 本文原載於新加坡《品》雜誌中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pinprestige?fref=ts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