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內勁的傳導分析棒球投手高飛與墬地的暴投
2013/07/13 23:12:03瀏覽679|回應0|推薦2

   投手的投球動作就像水母柔軟腿足的擺動,全部的腿先由上而下依序整個開展,然後近身上半部向中心內夾,之後後半段的腿足再延續上半部腿足的力量擺動而推水上下進退。

   棒球投手也一樣,力量由後腰部命門穴產生後(由洋基李維拉可以觀察到他投球前必先彎身躬腰),帶動兩邊腰、背、肩、上臂、肘、前臂、手腕..依序向外開展,形成一個熊抱的姿勢,此為"蓄勁"。然後再反向依序向前腹丹田回收,作出投球的動作,此為"發勁"。

   右手回收發勁的動作,就如揮鞭,鞭的前段連柄頭的部分向前揮,其實是手臂向丹田回收的動作;鞭的後半段鞭尾的部分呈S型向目標擺擊,則是扭身或扭轉丹田,把力量發出去的動作。

   所以當投手雙臂開展再向前下腹丹田回收時,兩邊上臂會回收到沉肩垂肘的程度,此時正好會有一個環繞丹田所形成的無形氣囊,被兩臂夾住。此無形氣囊正是我們所有"內勁"所形成的,也正是全身力量蓄績待發之所在。如在此時將此氣囊用力壓擠,再將欲投球的點放在此氣囊噴發的出口,配合腰的轉動,則投出的球就可以集合全身的勁力與方向噴射而出,又強、又快、又準。

  當右上臂回收尚未到氣囊鼓脹點就出手,則肩膀易扭曲而投出偏高爆投。當左手開展不足(全身會形成一個不平衡狀態),或右上臂回收過度,先壓縮到氣囊,則轉身或扭動丹田投球時,就會投出墬地暴投的地瓜球。

  所以能體會內勁的傳導與內勁氣囊的應用,則不管投球或揮棒擊球,都能夠讓動作像水母一樣流暢而不會失投或傷到腰。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olauba&aid=793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