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光文講堂手記20
2010/06/18 13:57:47瀏覽151|回應0|推薦0

◎觀於金錢的思考

據耳聞及觀察,中國華僑大都非常節約,甚至節約到吝嗇的程度,常常被人罵成吝嗇鬼.守財奴。其實他們自有他們的道理,這些人在中國原是社會底層的窮人,不節約他們就沒有活命的可能。到海外打工,也是以苦力或偷渡者的身份,薪水非常微薄,幾經磨難與奮鬥,他們終於在異國他鄉站住腳,發達了。而其資本累積的第一個基礎,就是竭盡力量的節約,節約是他們成功的基礎,所以他們把節約視為生活與工作的基本紀律。

朋友的父親是我親見一個例子,這位陳董事長,沒事時常戴頂斗笠在廠區內拔草,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是公司清潔工。他不會開車,沒有座車,到工廠上班經常搭公車。他原是鄉下農民,15歲時與父親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其時他身無分文,卻硬是用走路及搭便車的方式到了台北,其路程有50多公里。

到台北後,憑藉勤奮及刻苦的工作,逐漸累積出一點資本,開設一家五金店。後來日本戰敗,與他有來往的某日本焊條廠老闆,急於將工廠變現離開台灣,陳董出售自己的五金店,以所得款項很低廉的買下工廠。不久之後韓戰爆發,其後又是越戰,焊條成了緊俏商品,工廠三班倒24小時運轉。賺錢之後,他依然非常節約,將利潤用來買土地及房屋,從一個窮苦農民累積出數十億台幣的資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功。

我自己一直都很貧困,也常換工作,生存之道就是盡可能節約,節約使我經常能享有自由,不必為一點金錢而仰人鼻息。

當然我這是打工仔,受薪者的想法,對做生意的人而言可能不足為訓。生意的核心是流動,商品的流動,金錢的流動,只有流動才有利可圖,不流動他們就無生意可做。可是深一層想,也未必就如此。做生意難免有借貸,有週轉,常常需要拆東牆補西牆,但這種拆補是有度的,如果不能嚴格控制在限度之內,就不得不越借越多,甚至借高利貸,利息背負越來越重,持續下去就會走入惡性循環,除非神仙相救,否則只能倒閉。

說到控制,許多人都會自信滿滿的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之內,卻不知道自滿為失敗之本。人間的事務經常不能只做一件事情,其結果也常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公司做為一種群體性利益組織,各種事情都是環環相扣,互相勾連的,一個決定經常會有連鎖後果。比如買輛老闆座車,首先一筆現金流出去,接下來還有油錢.停車費.修理費.稅金.保險費。再出個意外,又不得不增加許多費用。以此為例用來觀察公司行為,公司的開支總是越來越大,原來的人事.銷售.生產.廠房.利息都不能停止,再有一個新的想法,新的政策,立刻又產生新的開支。於是新開支.舊開支就相伴而來,如果出個意外,如果經營環境再緊縮….。開支就不可救助的擴大,而收入卻無可奈何的消退,公司的現金流很快就會亮起紅燈。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在很多經營高手,很多有才幹,有自信的職業經理人手中,原來很有資產的大公司,認為一切都在控制中的優質公司,三五年間也可以急轉直下,忽然倒閉。

個人的節約,如果做為一件事,一天的時間段來看,經常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長遠的看,站在公司總經理的位子上看,卻可能產生累積效應。一滴一滴水點可以穿石,一分一秒的流逝,轉眼就是百年,這種積小以成大,積少以成多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往往具有移山填海的力量。近年的渾沌理論有蝴蝶效應之說,其核心就指向這種微小而連續積累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不可抗拒的後果。有形的可見力量,或者無形的一次性力量,都比較可以避免,但微小的連續力量,因為太微小而被輕視,卻可以通過連續性而不斷強化壯大,最終成了勝敗的決定因素。

中國在經濟開放之初,生意很好做,錢很好賺,很多人變得大意而自信。但現在形勢已經轉變,隨著國際資本與技術的流入,生意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一個不當心,就可能走向沉淪。此時養成節約習慣,重視微弱的連續性力量,時時約束自己過度擴張的衝動,也許會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值得生意場上的朋友,認真思考之

孔子256158[10] 皮介行 寫於 光文講堂.莫干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shi999&aid=414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