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體免疫疾病
2023/03/18 15:23:12瀏覽1528|回應21|推薦7

各種產品要看一下是否含三氯沙,它是一種防腐劑,常見於洗髮精、沐浴乳、牙膏、洗潔劑、化妝品等,有6種英文名稱:Triclosan、 Aquasept、 Gamophen 、 Irgasan、 Sapoderm 、 Ster_Zac。可能的話,最好也避開Paraben(另一種有爭議的防腐劑)

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兩年後檢測ANA

免疫系統以其在攻擊病原的作用而聞名,但它還有另一項同樣重要的工作-知道何時退出,否則,免疫細胞將人體自身組織視為威脅,它們就會造成傷害,此即自體免疫。

參與targeted攻擊的免疫系統的大軍由淋巴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分化形成 T 細胞(recognize and attack foreign or diseased cells)和 B 細胞(產生抗體及支援免疫系統)。 Early in their development, these cells undergo a process to weed out those that target the body’s own tissues. But this process, known as 中樞耐受(central tolerance), is leaky. Some cells slip through. The body has a backup system, a mechanism known as 周邊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 to eliminates or deactivates 難以管束的細胞,或者將它們轉為調節 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 are a specialized subpopulation of T cells that act to suppress immune response, thereby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and self-toleranc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regs are able to inhibit 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細胞激素 production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eventing autoimmunity.)。在自體免疫疾病中,中樞和周邊耐受性均因尚不完全清楚的原因而崩潰,免疫系統開始攻擊人體自身細胞和組織上發現的抗原。

免疫耐受療法  建立特定抗原的耐受性

如果能夠鎮定或消除功能失調的細胞(恢復對特定抗原的耐受性),就可在不妨礙免疫系統應對真正威脅能力的情況下治療這種疾病,早期的努力集中在施用大量有問題的抗原,試圖耗盡或滅活識別它的免疫細胞,許多團體都嘗試過這種形式的脫敏,並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引入抗原,以增強耐受性且不激活免疫力。此即抗原特異性治療 (有風險) 選擇正確的抗原是很棘手的。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是由僅對一種疾病的反應引起的,但許多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身體會透過一種稱為epitope spreading (epitope 指抗原表面上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化學官能基,可被免疫系統識別者)的現象對多種抗原產生免疫反應,且這個清單可能因人而異。

圖2。另一種可能性是尋找一個主開關,當翻轉時,它會關閉自體免疫反應,同時保持免疫系統完好無損。Santamaria thinks that he has found such a mechanism. His team’s 奈米顆粒 (navacims) are decorated with proteins calle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lecules that jut off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 like spikes. These spikes are meant to 模仿調節細胞上的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 are a group of immune cells that are capable of processing and presenting antigens for recognition by T cells to initiate the adaptiv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which mop up 抗原 all over the body and then take them to T cells, telling the cells whether to attack or ignore them.

圖1。肝臟對產生免疫耐受非常重要,是APCs開始作用的地方 (可消滅或滅活有問題的T cell或將其轉為Tregs) 肝臟是過濾來自腸道的所有攜帶外來抗原的血液的地方,它也是細胞和組織死亡時留下的所有細胞碎片的目的地,因此它在建立免疫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細胞碎片帶有特殊的糖標籤,可以引導至肝臟,透過將這種糖標籤添加到其他蛋白質中,他們可以將幾乎任何他們想要的分子引導到肝臟。

圖3。CAR-T (細胞免疫療法,目前用於治療癌症) CAAR-T 消滅產生autoantibody (攻擊自體的抗體)的B cells

自體免疫疾病:潛伏期(自體免疫抗體發病前5-10年已出現)、過敏是警訊、先天自體免疫基因不嚴重者可關閉  遠離自體免疫疾病 

修復免疫系統: 自體免疫疾病的逆轉

  • 增加蔬食,植化素有助抗發炎、抗氧化。避免紅肉(牛肉、豬肉等脂肪酸為發炎物質),。白肉較佳(雞肉、魚肉等)
  • 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 (免疫干擾原?有大爭議,見下方討論)IgG 免疫複合物堆積在全身造成發炎(如關節炎、癢、低度發燒、腹痛、遊走痛)。通常幾天後才有症狀,需日常中去實驗發現食物過敏源
  • 愛護肝臟:累積過多immune complex,尤其在關節、皮膚、腎臟、小血管。肝臟免疫細胞(庫佛細胞)會清除垃圾,包括immune complex。因此要避免熬夜、喝酒、藥物(尤其是消炎藥或止痛藥),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芥蘭菜

天然的免疫調節劑-性荷爾蒙:雌激素(促進發炎)、黃體素(抗發炎)、睪固酮(抑制免疫反應)

天然類固醇-皮質醇(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分泌,消炎、抑制免疫系統  vs人工合成的皮質醇即「類固醇」

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原因:

1 體內過多雌激素

2 累積過多類雌激素(環境荷爾蒙,尤其是三氯沙)

3 過度的身心壓力,導致失去製造皮質醇的能力

。補充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鮭魚、黑木耳

日後檢測 發炎指數: hsCRP、ANA、8OHDG(DNA氧化損傷標記)

有關食物過敏原檢測 抽血檢驗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E會引起身體高度的免疫反應,像是紅腫熱癢;IgG 可以阻斷IgE的反應、平衡身體的免疫系統,避免過敏的發生。身體要接觸過那類的過敏原,免疫系統才會產生反應,如果是一項根本沒吃過的食物,是檢測不出來的 IgG的作用包括殺病菌對食物的耐受性或保護性的抗體,目前沒有研究證明IgG與食物過敏明確相關,有時測出濃度高只是因為常接觸該項食物而產生耐受性,並不是過敏。IgG4 的角色是拮抗性的抗體,並不是引發過敏性的抗體,甚至在減敏療法(Immunotherapy)中可見到 IgG4 阻止 IgE 與過敏原結合,抑制過敏反應而產生免疫耐受性。因此,慢性過敏原檢測報告上面的高數值反而是顯示,對這些食物已產生耐受性 (高IgE都涵蓋在高IgG中或許是結果,因高IgE,無法降低,以IgG來因應緩和-依比例吸收降低)

食物不耐與過敏無關

新冠病毒會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熬夜、發炎、壓力、病毒的相似,都會誘發/增加自體免疫疾病

生活中常見可能誘發蕁麻疹的來源

  • 抗生素藥物-青黴素:有些藥物會跟大型分子結合,容易引發免疫系統對這些化合物產生過敏反應
  • 食用色素黃色4號(#檸檬黃-FD&C Yellow 5):檸檬黃會使人體產生過敏化合物白三烯,還會使體內的肥大細胞增加,讓過敏更加嚴重
  • 昆蟲叮咬:最常見的像是跳蚤、疥蟲、恙蟎等,而這種類型的蕁麻疹通常以苔蘚型態出現
  • 吸入性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包含花粉、髒空氣、粉塵、動物毛髮等
  • 各種感染來源:包括細菌、黴菌、寄生蟲或病毒感染

https://www.elcaminohealth.org/stay-healthy/blog/understanding-autoimmune-disorders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6199

免疫系統的中心角色是白血球,特別是其中的淋巴球。

病原->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吃掉(第一線)->輔助T細胞(來自巨噬細胞的指示)1辨識及指示B細胞(產生抗體),抗體+抗原(免疫複合物) 被巨噬細胞吃掉 2指示胞毒T細胞處理被感染細胞 ->所有存在的抗原處理完成,抑制T細胞結束流程

細菌等入侵者稱為抗原,當抗原由口鼻等黏膜或傷口入侵時,嗜中性白血球與巨噬細胞會先趕到,並且吞噬和破壞抗原。巨噬細胞會將吞入的抗原殘骸,向T淋巴球中的輔助T細胞發出指示(抗原呈現),報告有抗原入侵,這就是啟動免疫系統的開關。接受到抗原呈現的輔助T細胞會增殖,向其他的淋巴球發出指示。輔助T細胞向B淋巴球(B細胞)發出指示,讓B淋巴球製造抗體,B淋巴球放出的抗體會附著於抗原,並破壞或中和抗原的毒性,而附著了抗體的抗原會由巨噬細胞吞噬掉。以上由抗體擊退抗原的機制,稱為「體液性免疫」。「有免疫力」是指身體裡留有B淋巴球,記得以前曾入侵過的該種病原體。輔助T細胞會指示胞毒T細胞,使其處理被抗原侵入的細胞,這種機制稱為「細胞性免疫」。經由這一連串的機制,抗原被處理完之後,由抑制T細胞抑制各項免疫機能,結束此流程。

淋巴系統

人體大部份的器官都有淋巴系統的存在,淋巴系統有著像樹枝的管狀網絡遍佈於全身,在血管週圍並深入器官,淋巴管攜帶著淋巴,內包含著能對抗感染的淋巴球。沿著淋巴管網絡隆起的器官稱為淋巴結,而淋巴結叢集常出現於腋下、腹股溝、頸部、胸部及腹部,其它淋巴系統包括脾臟、胸腺、扁桃腺、骨髓等。淋巴組織同樣出現在身體的其它部位,包括胃、小腸和皮膚。

淋巴結的主要功能是過濾並吞噬外來入侵的細菌或病毒,也製造淋巴球。淋巴球屬於白血球的一種,它負責的就是身體的免疫功能,可分為B細胞(直接消滅病原)及T細胞(辨識、處理被入侵的細胞)

B細胞製造抗體,即 Ig (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 , 基本形態是Y字型,分為IgG(最多,與慢性過敏有關有爭議, 唯一可通過胎盤)、IgA(呼吸道及消化道)、IgM(最先增殖)、IgE(與急性過敏反應有關,濃度會因接觸到過敏原或寄生蟲感染而明顯上升)及IgD(作用不明)等五種。

肥大細胞主要存在於黏膜及皮膚,不在血液中。與過敏反應有關,其中含有許多發炎介質,包括組織胺。肥大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IgE的接受體,IgE會與過敏原結合,累積到相當數量時,肥大細胞會破裂釋出組織胺來通知免疫系統處理

當人體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會刺激身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當下次再接觸到相同的過敏原時,過敏原會與 IgE 結合,使身體釋放發炎物質,進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產生過敏症狀。所以,過敏其實是身體對外來物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自身的傷害。減輕過敏反應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過敏原,避開它。(只要是發炎,都要減少發炎的機會,才能康復) 測定體內 IgE 數值即可得知自己是否過敏。若數值>100 即表示有過敏體質或寄生蟲感染。最佳的檢測時機是在過敏症狀發生時抽血檢測。IgE是血清濃度最低的免疫球蛋白,IgE對熱不穩定,IgE由過敏原入侵部位(鼻咽、支氣管、胃腸道)的黏膜固有層中的漿細胞合成。在各類免疫球蛋白中,IgE是合成率最低、分解率最高的(半衰期短)。

https://www.jah.org.tw/form/index-1.asp?m=3&m1=8&m2=366&gp=361&id=521

https://kknews.cc/science/9maq6j5.html

https://formulawave.com/spirulina-benefit-side-effect/ 

https://www.medpartner.club/anti-histamine-drug/ 

發炎:血管擴張、血流加速、通透性增加、積液增多

細胞激素(cytokine)-啟動免疫的信號彈 啟動發炎反應。「生物製劑」可作用於特定分子來治療疾病的蛋白質藥物或抗體藥物。臨床上已發展出能反制這些發炎訊號的生物製劑,造福了成千上萬因自體免疫或發炎性疾病而受苦的患者

組織胺(Histamine)是一種可以由人體自行製造合成的一種物質,廣泛地存在體內各類組織,例如:皮膚表層、鼻腔及上呼吸道黏膜、胃腸道黏膜、肺臟、腦部等處的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白血球中

H1 接受器分布的範圍很廣,幾乎分佈在人體的全身。當組織胺與H1接受器結合時,會引發許多生理反應,如:表皮微血管擴張、皮膚會有泛紅或腫起的反應、感覺神經末梢會受到刺激引起搔癢和疼痛、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而造成氣喘惡化、鼻黏膜及呼吸道的腺體分泌增加引發流鼻水、鼻塞等症狀、腸道的平滑肌收縮造成腸絞痛或腹瀉。而抗組織胺藥物會阻止組織胺與H1接受器的結合以避免組織胺作用所造成的各種生理反應。

發炎(inflammation)是免疫系統對有害刺激(如病原體、受損細胞、有毒化合物或輻射)的反應,藉以消除有害刺激和啟動癒合過程,是一種對健康至關重要的防禦機制。除了魚油外,螺旋藻(藍藻)也有抗發炎的功效。

與大多數的藥物一樣,抗組織胺不可跟酒一起服用,因為酒精會增強抗組織胺在體內的鎮靜副作用。此外,部份抗組織胺也可能在吸收和代謝的過程分泌到媽媽的乳汁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lin77&aid=178634394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if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血管炎
2023/03/18 15:33

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811/project_1.html

血管炎的原因很多:感冒病毒出現的毒疹(小時發燒後有疹)、藥物過敏(有非類固醇抗炎藥過敏,但非表現為血管炎)、食物過敏(王醫師診斷為海鮮過敏)、接觸過敏、免疫反應都有,嚴重蕁麻疹也可能合併血管發炎。

血管炎主要表現在下肢,通常先有紫斑,嚴重發炎時表皮會出現水泡。

Life(chinglin77) 於 2023-03-18 15:41 回覆:

蕁麻性血管炎

多見於中年婦女,發病年齡大多在30~40 歲之間。發病時,常伴有不規則發熱,有時可達38~39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跟實驗室檢查來診斷: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疹塊持續24 小時以上,伴發熱、關節痛、腹痛、淋巴結腫大,嚴重者可有腎臟損害。實驗室指標,真皮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血管周圍有較多的中性白細胞,可見核塵及紅細胞外溢,血管壁有纖維蛋白樣變性,血沉快,嚴重而持久的低補體血症,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直接螢光檢查顯示血管壁及周圍有Ig及補體沉著。

不可泡熱水,高溫會引發血管擴張,可能讓症狀更停不下來

對 H1 抗組織胺及類固醇反應皆不好

止癢:蘆薈露、西瓜霜

From: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3096533

http://toughrose.pixnet.net/blog/category/2870007 

住院文

Life(chinglin77) 於 2023-03-18 16:20 回覆:

色素型紫斑

嚴格來說,色素型紫斑不能算是血管炎,只是它臨床上、病理切片下,都具有類似血管炎的表現,很常見,非常良性,不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

色素型紫斑,或者稱為色素紫斑性皮膚炎(Pigmented Purpuric Dermatosis),男女都有,最好發在雙側小腿,但也有可能蔓延到大腿、甚至腹部等部位。紅血球滲出血管,沉積在真皮層內,造成臨床上的顏色。有的色素性紫斑會癢,有的則不痛不癢沒有症狀。色素型紫斑的病程都屬於良性、復發性。

患者可穿著彈性襪,藉由彈性襪施加在皮膚的力道,防止更多的紅血球外滲,對防止色素型紫斑擴散會有助益。

Life(chinglin77) 於 2023-03-18 16:18 回覆:

過敏性紫斑

From:

https://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006/9.htm

https://heho.com.tw/archives/18759 

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id=4515

過敏性紫斑以下肢鮮紅到暗紅色膨起的紅疹為最主要的表現。疹子摸起來是凸的,顏色很鮮紅,壓了不會退色,伴隨有輕微的癢感。

它發生的原因常見是對呼吸道鏈球菌感染的過敏反應,進一步的檢查可以做皮膚切片的免疫螢光檢查,典型的發現是可以看到真皮血管周圍IgA免疫螢光的沉積。隨著時間可能逐漸往大腿及臀部蔓延。

站著或跑步的時候,身體裡的水份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會往下沉,造成小腿部靜脈的壓力增加,會更惡化血管炎造成的出血。

過敏性紫斑,主要引起的原因是過敏反應中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沉積破壞了在真皮、胃腸道、關節及腎臟的小血管,除了皮膚的表現以外,還會合併發燒、腹痛、關節痛、腎臟炎及血尿,皮膚的部份可以做切片檢查及免疫螢光染色,而尿液及關節症狀的追蹤也同樣重要。

紫斑症分很多種類,大多數都是血小板低下,由不同原因造成,但有一種好發在10歲以下兒童的「過敏性紫斑症」,則是因為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免疫系統疾病, 感冒病毒造成病患抗體變異,使得抗體反過來攻擊血管,形成全身性的血管炎;血管發炎後,微血管破裂會在表皮形成紫斑,也會在不同的器官上造成疼痛、腫大的反應。

紫斑症的「腎臟侵犯」, 最需要注意...

*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血尿或輕微蛋白尿,那麼將來腎臟受損的機會不到1%。但如果有嚴重蛋白尿,進展到水腫,高血壓等等狀況,那麼腎臟受損的機會就高達50%。因為腎臟的表現可能從發病一週到六週之間都會發生,所以這樣的病人我會驗尿到六個月都沒血尿,才可以放心.

大部分都是在半年內復發,平均復發1.8次,復發的紫斑症通常沒有第一次嚴重。如果是女孩子得了這個病,將來她懷孕的時候比較會發生蛋白尿與高血壓的子癲前症。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